Mikulicz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5-03-18 19:22刘培霞张春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泪腺腮腺对称性

刘培霞 张春燕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内蒙 呼和浩特 010050;2.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北京100730)



Mikulicz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刘培霞1张春燕2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内蒙 呼和浩特 010050;2.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北京100730)

Mikulicz病; 临床观察; 护理

Mikulicz disease; Clinical observation; Nursing

Mikulicz病为临床罕见病。其临床特征为双侧对称性泪腺和唾液腺肿大,血清IgG4显著升高,泪腺、唾液腺活检可见IgG4+浆细胞浸润。本病在组织学上以广泛淋巴细胞增生和浸润为特征,腺组织逐渐萎缩而被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所取代[1]。本病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但也有复发。由于病变内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也可局部放射治疗。另外,由于肿物位置靠前,肿块较为局限,当临床诊断困难时,亦可给予手术切除,术后辅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2]。由于本病可能导致吞咽困难、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因此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北京协和医院免疫科2008-2010年收治的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共收治Mikulicz患者5 例,男2 例,女3 例,平均发病年龄41.4 岁(17~63岁)。其中,出现双眼上睑红肿压痛、抬举受限伴有视物模糊、对称性泪腺肿大5 例,腮腺肿大4例,双侧舌下腺、颌下腺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伴有肌肉疼痛无力3例,伴口干3例,伴躯干及四肢非特异性皮疹2例,高热4例,口腔溃疡1例,脱发1例。5例患者起病时平均ESR 为75 mm/h(9~171),CPR 平均66.0 mg/L(11~199),3例Ig4(+),4例WBC升高,3例IgG、IgA升高,2例SF升高,类风湿、狼疮抗体均(-),出现ANA 阳性3例。3例淋巴活检示反应性增生。4例病理表现为致密的淋巴浆细胞浸润。CT检查:眼平扫示双眼眶外上方对称性泪腺肿大,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腮腺CT平扫见双侧腮腺对称性肿大,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增高。

1.2 结果 5例患者均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MTX,CTX、雷公藤)、抗炎治疗。 患者对激素治疗(强的松30~50 mg)反应良好,双眼睑红肿症状迅速减轻。1例患者在激素减量的过程中,出现高热、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3例浅表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部分消失。经过对症支持治疗,精心护理,均病情平稳好转出院,未发生并发症。

2 护理

2.1 用药护理 向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服药时间、作用和副作用。嘱患者遵医生指导,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目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Mikulicz的主要药物,常用的有强的松,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如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等,患者有恐惧心理。因此,要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指导正确服药。最好在每天7~8 Am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抑制作用,且采取逐步减药的方法,以免引起“反跳”现象 。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漱口液,可预防口腔感染和溃疡发生。病情易复发者或重症病人加用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环磷酰胺、雷公藤等。副作用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等,应告诉用药期间应多饮水,定期查血像及肾功能,输液时注意观察,以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2.2 针对性护理 (1)由于部分患者出现眼干症状,要教会患者应用眼药水滴眼。注意眼睛的保护,避免长时间用眼,尤其看电脑或电视。避免强光及各种外来刺激,避免一切可能引起眼球受压或被感染的因素。不要用力挤眼、揉眼,保持眼部清洁,勿用脏毛巾洗脸,洗脸时应闭眼。(2)有皮疹者予硼锌糊外涂。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勿挤压皮肤斑丘疹,防止皮损和感染;避免使用碱性强的化妆品和肥皂;最好用温水擦洗。(3)高热病人予抗生素治疗、物理降温等。(4)有腮腺肿大者,需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以便及时处理。

2.3 预防感染 长期使用皮质激素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感染的好发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等。预防感染在本病护理中非常重要。故要保持病室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及探视次数。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病人前后洗手,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做细菌培养后针对性用药。

2.4 心理护理 及时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其主诉,鼓励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

2.5 健康指导 保持空气流通,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地方。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门诊复查,按时吃药。不要随便减药、停药,以免病情复发。

3 讨论

Mikulicz病由波兰医生Mikulicz[3]1888年首先报道1例双侧无痛性泪腺和涎腺对称性肿大,后人称之为Mikulicz病,病因至今不清。1952年,Godwin根据病理学将此病改名为“淋巴上皮病损”,现国内外文献多用此名。我国最早由陆英(1938)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报告一例。由于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属自身免疫疾病,随着病程发展,可能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淋巴细胞恶变等,故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由于本病还可能导致吞咽困难、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危及生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因治疗上主张激素治疗,故要求护理人员掌握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帮助患者对用药知识及疾病有足够的认识,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阎敏,齐波,王小红,等.Mikulicz 病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12):996.

[2] 李闯,李刚,和利源,等.以颌下腺肿大为首发表现Mikulicz病1例[J].中华现代医生,2009,47(31):110.

[3] http://baike.haosou.com/doc/1617466.html

[4] 张际青,苟举民,黄明亮,等.Mikulicz 病一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7,8(3):81.

刘培霞(1982-),女,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5

B

1002-6975(2015)05-0451-02

2014-11-30)

猜你喜欢
泪腺腮腺对称性
外眦开大成形术伤及泪腺继发泪腺瘘1例
一类截断Hankel算子的复对称性
巧用对称性解题
切开重睑并眶缘骨孔固定泪腺的术式探讨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为什么眼泪流不完?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