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学科建设初探

2015-03-18 22:48邱致燕王叶飞胡井兮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心理学医学

张 斌,邱致燕,王叶飞,胡井兮

(1.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改项目“认知学徒制在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2013);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随机通达教学理论的应用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应用”(2015)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其任务是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医疗实践,探讨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并通过对医疗实际课题的探讨推动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需要,各医学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并且将其列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和全科医师培训课程,各医学院校逐渐认识到这门新兴课程的重要性[1]。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医学心理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1 医学心理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培养方向与目标定位不准确

我国卫生部于1979年颁发的新教学计划中提出,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要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1987年,卫生部又进一步将医学心理学确定为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迄今为止,绝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口腔医学等专业学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部分医学院校合并进入综合性大学,有很多医学院校转型为以医学为主,文、法、理、管为辅的新型大学,新开设了非医学或者与医学相近专业[2]。专业建设时间短造成课程体系不成熟、教学系统零散不稳定,导致各院校的医学心理学教学目标未能达成一致,课程开设效果不佳。

1.2 课程开设与课时设置不合理

医学心理学被认为是医学和心理学的双向分支。从医学分支来看,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各种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各种疾病的心理行为变化等;从心理学分支来看,医学心理学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各方面,包括在疾病过程中如何应用相关心理学科学知识和技术。自医学心理学成为必修课以来,虽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总学时与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不匹配,开课学期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一致;课程教学大纲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不吻合,课程教学目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不协调等[3]。

1.3 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不灵活

由于医学心理学兼有医学和心理学知识的特殊性,同时又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这就决定了承担该课程的教师同样应兼具医学与心理学双重知识结构。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各医学院校的教师既往知识结构中没有医学心理学知识储备,而我国医学心理学教育规模又不能满足高等院校对医学心理学师资的需求。在学科设置和教育教学思想上受师范院校影响较深,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应用,缺乏完善科学的教材体系,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这导致培养出来的心理学人才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均不能满足社会多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在专业基础、基本专业技能方面,反过来也削弱了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理论的重视程度。

2 医学心理学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2.1 科学定位学科目标,明确建设基本思路

明确学科定位、清晰学科领域与研究范畴是其后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中的产物,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作为交叉的边缘学科,需要协调好两者的衔接以及相互的补充。作为两个领域的双向分支,需要了解双方的成熟度以及实践性。

根据医学心理学学科定位分析,确定其目标与任务为:使学生树立心身相关的观点,形成对人的整体认识,能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医学发展要求;了解心理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医学心理学有关的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理论等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掌握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常见身心疾病;掌握心理应激的基本理论和中介机制;掌握常见临床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掌握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法、人本主义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森田疗法、催眠疗法等;掌握医患关系模式和病人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应当前医学需要的心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能适当地将医学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临床实践[4]。

2.2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规格与学科发展趋势。在根据学科目标与任务把握学科核心内容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可依据目标导向理论进行课程设置,其中的行为目标导向教师,生成性目标导向学生,表现性目标导向社会;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本土化,构建由学科基础模板、专业方向模板、节能拓展模板3部分课程体系构成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采用行动研究方法,根据社会需求预测进行动态化专业方向调整,以提高医学心理学学科人才培养质量[5]。

现代医学心理学强调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主张把人看做是自然机体与社会实体相统一的存在,是物质运动与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统一体。医学心理学提出4个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社会对个体影响、认知与自我评价、主动适应与调节。而人体病理过程分成早、中、晚3期,心理学应用于治疗需要掌握一定的度与方法。针对双向交叉的医学心理学教学,需要权衡两者比重,结合整体观与局部观探索问题,如医学上以身心统一为目的去调节适应各种状态,使心理与身体以及医学与心理学双向都达到动态平衡。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也决定了承担该课程的教师同样应兼具医学与心理学双重知识结构,为此,我们需要提高教师学科素质,在拥有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哲学和社会学等修养,进一步调整学习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上基础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讲授法,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运用讨论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运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操作能力;运用研究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件开发;采用网络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6]。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这些规律存在于我们自身,反映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对于个体来讲,社会实践的机会越多,去感受心理活动规律的机会就越多,所以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课程的应用性。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考核方式可以根据授课形式相应改变,采用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方式。此外,可以布置一些发散思维的作业题,播放一些经典影片和心理学录像,让学生针对其中的人物或情节作出心理分析,通过多种考核形式,由单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转向侧重于考查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7]。总之,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2.3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科建设体系

随着充实教学、发展科研、壮大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构建良好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反之也能推动学科建设。在勾勒出学科学习内容框架后,还需要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以人(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应对能力,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人格。以物(学科)为中心,提升学科学习设备及实践基地建设水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以事(学习)为中心,衔接好人与物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在双向领域中相互推广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生活经验发挥个人潜能,人与物之间可通过联想记忆及对比分析,进行点与面、知识与实际的迁移,整体上保持动态平衡,原则上打开新格局。总之,医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探索之路漫长,需要不断优化并完善学科体系,从而促进医学发展。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心理学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医学、生命科学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