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机能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几点探讨

2015-03-18 22:48王烈成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机能技术人员实验教学

解 敏 ,王烈成 ,杜 鹃 ,张 瑾

(1.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2.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近年来,各医学院校相继开展机能实验学整合。机能实验学课程的开展,是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该课程除了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参与,也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随着学科建设不断深入,机能实验课程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和复杂,对参与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能实验中心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素养与实际工作缺乏有机结合,工作现状亟待改善。

1 机能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现状

1.1 地位较低

学校员工的工作地位与其在学校的分工有关。机能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较低,具体表现为缺乏参加培训、进修的机会,职业发展不明朗;较少有为学校政策出谋划策的机会,自身诉求得不到倾听;工作待遇较低;工作不受教师和学生的理解。

1.2 工作积极性不高

机能实验技术人员处于学校边缘地位,人们对实验技术教学的偏见及工作缺乏成就感,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出现消极被动的工作态度。对实验前期准备工作缺乏兴趣,经常出现实验仪器故障没有及时排查、实验动物计划出现失误、配制实验药物不按照规范等问题;回避实验指导过程,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敷衍以对;缺乏上进心,不主动学习新的实验技术,缺乏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动机。

1.3 工作能力不强

实验技术人员对机能“三理”知识并不熟悉,自身实验水平并没有适应综合性机能实验,对机能实验的开发和探索作用有限。此外,新式实验设备的运用和实验设备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要求技术人员的实验管理能力更加全面、综合。但目前,实验技术人员受学历、年龄等限制,综合素质并不高,工作能力有待加强。

2 从管理层面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

(1)高校应当从管理制度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使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得到真正改善,激励其发挥更大的工作热情[1]。(2)用精细型管理模式取代粗放型管理模式,制定明确的管理条例或者给已有条例确立执行标准,促使实验技术人员科学化、规范化、条理化开展工作,改变其散漫的工作态度。

2.1 重视机能实验教学工作

与教学科研双肩挑的教师人员相比,从事机能实验教学的实验人员工作地位较低。这是由于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各高校普遍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2],高校各项政策都向科研倾斜,进一步降低了较少有机会参与科研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地位。从加强高校教学建设的角度,增加对教学的投入,重视实验教学,关注实验人员的工作状态,理解他们的诉求,给他们提供可以继续发展的机会,这将直接影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其工作地位[3],使其愿意在教学工作上投入精力。

2.2 放宽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限制

近年来,各大医药院校机能实验中心新近人员学历层次都有提高。但是,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没有本质变化,仍然主要从事实验准备、实验设备维护工作,较少参与实验室建设和开发,也不从事实验理论讲解。这样只注重应聘人员学历,不给其提供发挥能力的机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要摒弃唯学历论,不把学历看成死板的指标或是建设实验室的砝码,而是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创造合理平台让技术人员发挥其潜在能力。唯学历论的另一个表现是,学校各项优势资源集中于博士及以上层次人员,外出培训、继续深造等促进职工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基本被垄断。因此,要改变处处以学历为门槛的观点,拓宽机能实验人员继续学习、参与培训的途径,打破实验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基本停滞的状态,使其稳定心态,减少职业流动[4]。

2.3 加强职称评聘,激励实验技术人员工作

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一直较为困难,特别是机能实验技术岗位有一大批中级职称人员;由于僧多粥少,原本要求宽松的实验系列职称晋升标准相应提高。这严重挫伤了一些年龄在40岁以上的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他们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对工作现状有诸多抱怨,这种情绪也明显影响了一些新进工作人员。高校要适量增加实验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的名额,从而使一些得到晋升机会的人员重燃对工作的兴趣,也使新进人员不至于一直处于助理实验师职称,激发整个群体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加强职称评聘,使实验技术人员能够树立工作目标,挖掘自身潜力,更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2.4 制定科学绩效考核制度

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量化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不明确、重复、设计不够合理,考核结果缺乏科学依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核的有效性、透明度和可信性。如机能实验中心工作绩效主要体现为实验课时量,实验课时量通常在每学期开始前平均分配,体现不出工作效果的差距;机能实验技术人员缺乏课题基金、研究性论文、教学成果奖励等多方面的工作业绩来与同级别人员展开良性竞争;晋升标准向教师靠拢,不能体现技术人员实验管理和实验准备工作的特殊性。高校应该设定硬性考核标准,将实验技术人员的随堂带教程度、学生的反馈性评价、技术人员实验理论备课制度的实行程度,以及技术人员参与实验项目开发、教改研究、指导竞赛、设备维修和改进等标志性成果进行量化评分。有学者在对目前高校实验人员绩效考核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关键绩效指标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型,来解决现有绩效考核体系存在问题,以达到有效考核实验人员工作绩效的目的[5]。

3 从自我层面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

3.1 配合教师工作

机能实验室重组后,在人员方面仅剩实验室技术人员,而教师负责实验教学,在编制上不属于实验室。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缺少沟通和理解,实验室教学与管理出现了脱轨,工作衔接不上,给日常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增加许多困难[6]。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整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工作上与教研室教师互相配合,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商讨,凡事从整体利益出发,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在专业分工、职业规划、工作价值追求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合理地对待这种差异,用平等的态度看待彼此的工作,有利于营造全体教职人员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符合整个学校教学体系建设的初衷。

3.2 积极参加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机能实验学课程除了由经典教学实验内容归纳的基础性实验以及由“三理”学科实验有机整合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外,还依托学校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展开了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实验。SRTP项目的重点在于由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立项开题、书写设计报告,最后完成实验,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与难度。机能实验技术人员应该视其为教学相长的过程,积极配合指导教师,协同指导,高效高质量完成开放实验培训计划[7]。不断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和仪器操作能力,加强实验仪器使用的统筹安排能力,把机能实验开放工作当做全新挑战,丰富教学科研经验。

3.3 积极参与留学生实验课程

我校留学生英语教学起步较晚,机能实验学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为贯彻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教外来[2007]39号),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机能实验中心积极开展了校级MBBS品牌课程申报建设工作,已经建立了与留学生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编写了英文实验教材,录制了英文版实验视频。但是,留学生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基本与机能实验中心技术人员无关,大部分技术人员形同虚设。实验技术人员应努力提高英语水平,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培训班,多听由教学名师讲授的英语精品课程,争取与留学生熟练交流,保证实验过程中各项步骤顺利进行,提高作为实验指导教师的威信。

3.4 提高实验设备管理能力

高校实验室既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基地,也是学校科研和技术服务的主要场所,其中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机能实验中心有大量教学仪器,日常使用率较高,损坏率也较高。机能实验技术人员要改变传统的“传帮带”学习方式,更系统、全面、准确地学习实验仪器的操作和维护知识,提高对仪器故障的排查能力。把握仪器代理商对仪器定期检测的机会,积极请教实验设备工程师,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实验技术人员有机会应该到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8]。此外,实验技术人员要灵活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水平,对实验资产状况能做到“及时记录、随时可查”的信息化统计[9]。

机能实验学课程的发展,为教师传播和学生汲取基础医学实践知识搭建了更有效、更灵活的平台,实验技术人员在岗位上尽心尽责是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保障。应实施学校、学院、机能中心三级管理,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激励机能实验技术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将机能实验学课程发展与实验技术人员自身发展相结合,使技术人员能够分享发展成果,使其内心贡献感、荣誉感、创造感得到满足。帮助技术人员客观看待本职工作,为学校各项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机能技术人员实验教学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