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医院校研究生(非中医)方剂学教学效果的探讨

2015-03-18 22:48张红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方剂学硕士生方剂

卢 健,范 颖,张 林,张红梅,訾 慧,李 然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是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不单纯体现在不同学科、专业人才之间的融合上,也体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如中医院校尝试招收前置专业为非中医专业(如文学、西医学等专业)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类研究生。这类学生热爱中医、喜欢中医,多数曾自学中医,能跳出中医专业学生的固有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中医,但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学教育,中医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沟通中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方剂学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讲授一定数量的代表方剂,让学生掌握组方原理、配伍方法、功能主治以及临证组方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学好方剂学成为决定研究生(非中医)在以后中医临证时是否能够合理地立法、处方、用药,是否能够对中医药保持浓厚兴趣而继续深造的关键。

现以我校2012级硕士生(非中医)为例,从提高方剂学课程教学效果入手,探讨与分析方剂学教学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思路与方法。

1 明确教学目的

我校2012级硕士生(非中医)共有23人,前置专业主要为文学、西医学、药学专业,在校攻读专业主要为医史文献、中医临床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专业。中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内容相对于硕士生(非中医)而言,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方剂组成难记、药物配伍意义难理解、方与方主治易混淆、应用变化繁多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明确教学目的,减少方剂掌握数量,强调方剂的组成与主治证,注重方剂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2 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

在授课选方上要尽可能兼顾不同基础、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前置专业为文学的学生易于把握中医文献资料,推崇中医经典著作,可选择经方作为授课内容,从方剂的沿革、医家背景、时代特点等入手讲解方剂;前置专业为西医学的学生拥有较扎实的西医基础与临床知识,但很难理解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的不同,不能用中医思维对待病、证,可选择对常见病疗效确切的方剂作为授课内容,从临床入手,对比西医病因病理,从中医病证的病因病机入手,以方剂的功用、主治证与现代应用为主进行讲解;前置专业为药学的学生更加难以理解中医理论,可选择配伍关系明确的方剂作为主要授课内容,从中医基础理论入手,以方剂的组成、功用与配伍、实验研究为重点进行讲解。综合分析上述不同要求,在选方上主要以经典常用小复方为主要讲解内容,如《伤寒论》中的麻黄汤、桂枝汤、五苓散等。此外,硕士生(非中医)方剂学课程学时较少,授课内容选择上更要精炼,如36学时可精选50~60首方剂作为授课内容。

3 背诵方歌

方歌,又称方剂歌诀、汤头歌诀,是中医初学者必须熟悉的基础方、代表方或常用方的诵记歌诀。方歌包含有该方名称、药物组成、剂量配比、功用主治、配伍特点等相关信息。掌握一定数量的方剂,有助于临床运用方剂能力的提高,是临床获效的前提。对于硕士生(非中医)这样的方剂初学者来说,背诵方歌是学好方剂学的捷径,只有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才能更好地理解组方原理、方剂的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有研究表明,熟记方歌是理解和运用方剂不可或缺的前提,明显有助于方剂学教学质量的提高[1,2]。

4 因方施教,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因方施教是依据中医方剂学知识体系和学科规律,以方为中心,针对每首方剂的组方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对象的要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4.1 病例教学法

病例教学法是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临床案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3]。在硕士生(非中医)方剂学教学中,对疗效确切的临床常用方可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如对止嗽散的讲解,先引出病例,并提出问题,可以请前置专业为西医学的学生从西医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病例的认识,而后讲解中医对该病例的认识,顺利成章地引入对病例病证的治疗与所用方剂,从而从理、法、方、药方面详细讲解止嗽散。

病例教学法可以改变方剂学课堂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刻板的状况,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临床思辨与诊疗能力,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基础[4]。

4.2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斯林大学创立的一种新教学模式[5],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硕士生(非中医)方剂学教学中,PBL教学法是较为有效的方法。课前根据不同前置专业特点设计问题,课上分组探讨(每组5~6人)。如对桂枝汤的讲解,设计问题1:桂枝在《伤寒论》中是如何应用的?问题2: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配伍关系的现代研究。问题3:请结合临床分析桂枝汤的主治证。针对上述问题,硕士生(非中医)可以根据前置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分组查阅资料,解析问题,最后教师总结。P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评判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方剂学教学效果[6]。

5 思维导图的构建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ony Buzan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高效率地表达思维轨迹的思维工具。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引入教育教学体系,成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与工具之一。在方剂学课堂教学结束后,由教师示范、引导并督促学生对本学科知识在预习、上课、复习、习题、总结、考试6个层次上建构和使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在6阶段中习得的知识、能力、经验、教训都得以提升,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创新的源泉。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结果。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培养交叉学科高层次人才势在必行,中医院校硕士生(非中医)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探索与发展。

猜你喜欢
方剂学硕士生方剂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赵燕磊
社会资本视角下女硕士生就业状况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院校针推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