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015-03-18 15:04虞国庆
江西教育A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素质师德专业化

虞国庆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推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高度,突出强调了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指出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行动指南。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当前,江西省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推进。广大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主力军和必须依靠的基本力量。他们身处教育一线,对学生的需求最了解,对教育的问题最熟悉,对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更深切。广大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育改革的认同和参与程度,奉献和创造的积极性,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和成效。江西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实、抓好。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是灵魂。我们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常态化的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的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江西省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监督测评办法》等文件要求,严格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要加强师德宣传,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激励全省广大教师。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优秀的教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而教师教育是培育优秀教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工作母机”的作用,实施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完善“江西省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招生与培养办法,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培养教师“三位一体”新机制。完善“江西省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办法,完善师范生招生制度,科学制订招生计划,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实行提前批次录取,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类专业。不断完善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大力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力度,实施“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为全省农村每所完全小学至少培训1名合格的专职音、体、美教师。实施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兼职专业教师聘用制度,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推进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坚持培养与引进兼顾,教学与科研并重,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人才项目,造就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但事关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事关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师编制、职称评聘、考核评价机制等问题。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完善高等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分类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的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兼职教师申报相应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校外办班,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科研学术规范,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制,规范高等学校教师兼职兼薪。建立全省统一的常态化教师招聘补充机制,改善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现象。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通过3~5年的努力,使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成为常态。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模式,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很多地方做老师还比较清苦,特别是农村基层小学老师很辛苦,收入不高,物质生活不是很宽裕,有些家庭负担较重的老师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真心实意地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了解教师的困难和疾苦,多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确保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继续推进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公办幼儿园教师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享受规定的工资倾斜政策,企事业单位办、集体办、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险由举办者依法保障。要出台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政策,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继续实施和完善特殊津贴政策,在现行每人每月210元和360元补助标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标准并扩大覆盖面。加大力度实施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将长期在农村任教教师的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使广大农村教师能“安居乐教”。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广大教师的希望和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上来,切实把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破解教师工作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突出矛盾,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打造江西教育升级版,为实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猜你喜欢
高素质师德专业化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