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的德育不需要仪式

2015-03-18 15:07刘党桦
江西教育A 2015年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仪式道德

刘党桦

生活德育,就是通过过道德的生活而学习道德的德育,从生活中开始,在生活中进行,又回到生活中去,贯穿于生活实践的全过程。它必须从小事着手,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得以感悟情感升华,形成品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有道德”的生活习惯。可是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一谈德育,就会搞一套繁琐的仪式,有的学校或老师在开展仪式活动时,由于不得要领,反而使其走向了反面,仪式结束后,留给学生的仅仅是轰轰烈烈的场面。

其实,让德育回归生活很简单,那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要在其日常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学习生活中进行;不仅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学生的校外生活中延伸;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坚守道德,而且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违背道德。

为人师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在过道德的生活过程中,认识社会与道德、体验道德生活、发展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悟的能力。实践活动既有校内实践,更要有校外实践。暑假中顶着烈日在社区做义工的学生、在大街小巷通过帮助公司推销产品而获得学费和生活费的学生、在工厂车间顶岗实践的学生……他们的德育历程应该是活生生的,是深刻的,也是终生难忘的,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责任的理解、对自我能力的判断,都来源于他们的德育实践,其德育效果要比一个空泛的仪式、一堂理论课、一场专题讲座更加明显而真实。

德育回归生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要走出传统德育的框架,真正着眼于学生品德与个性的真实发展,通过学校的整体生活而展开对学校所有成员都起作用的、提升人的气质和精神追求的教育活动。德育要真正融入生活,既需要师生的深刻理解,还需要将学校道德教育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回归生活的德育就是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感受体验生活,从而理解领悟生活的内涵,寻觅探求生活的真谛,让德育真正触及到学生灵魂的深处,使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为德育而动,修养好自己的身与心。

愿我们学校的德育少些仪式,而多些生活,让德育回归生活。◆(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仪式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岁成长仪式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仪式感重要吗?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