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当代媒体的新集群
——2014年微传播发展扫描

2015-03-19 14:03□王
新闻爱好者 2015年1期
关键词:集群微信

□王 宇 童 兵

微传播:当代媒体的新集群
——2014年微传播发展扫描

□王 宇 童 兵

本文通过对微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的观察,界定微传播的定义与概念,通过对微传播内容与载体的分析,总结出微传播的特征,通过对微传播过去一年发展轨迹的扫描,梳理微传播在2014年的发展脉络,并展望微传播未来一年的发展趋势。

微传播;新媒体集群;传播特征;发展展望

一、微传播的定义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传统媒体之外,逐渐产生了新媒体集群。据CNNIC测算,“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网站达273万”[1]。科技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中国大众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庞大的用户群体也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中国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具有中国特色,也具有中国速度,既体现出了不走寻常路的特质,也用事实证明,新媒体的发展每一天都是新的,为人们展示着媒介世界的新天地。

从新媒体中分化出来的移动终端新群体就是这样一股新的力量,令人惊诧又不可思议地打开了当代媒体的新局面,开创了当代媒体的新集群。这个新集群以微传播的方式快速地展现出递增的力量和传播的价值。随着新集群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领域被裹挟进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凡响的影响。由此,微传播的意义和价值被重新评估,也就是必然的了。

移动终端用户和互联网用户通过iOS、安卓、Windows系统,使用手机、iPad、PC等通联工具,即时发布个人消息、转载他人信息、交互对话和沟通联络。相对碎片化和随性化的信息内容,简便可操作地搭配上图片甚至视频,使得信息的传播具有了小、短、快、杂的特质,形成了微传播的雏形。

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微传播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80.9%)”[2]。手机上网的网民热衷于微信、微博等即时通信工具和涉及衣食住行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手机应用。智能手机的应用者既有着迫切表达自己的感受、传递自己情绪的自媒体意愿,也有着一机在手,万事无忧的便利需求,聚沙成塔的力量助推了微传播的发展。

如今,微传播成为生活的常态,每个移动终端或PC使用者都可以使用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作为自媒体发布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转发感兴趣的新闻和信息,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的方式发布有主题的系列内容。在互联网思维和电子商务的大潮下,企业用户通过公众号开展营销活动,通过微传播的方式宣传品牌,甚至个人用户也利用个人账号或公众号售卖商品。一大批开发手机应用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微电台、微视频、音乐软件等移动终端应用工具更加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电影、话剧、音乐、故事等艺术形式的传播。新闻媒体也抢滩微传播,在微传播领域打开了新闻传播新的窗口。

新媒体时代,以社交网络为媒介带动起来的短、平、快的信息与内容的全方位互动传播方式,聚集起了一个庞大的集群——微传播,这个当代媒体的新集群,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具有影响力,且有广阔前景的媒介。

二、微传播的特点

微传播作为当代媒体新兴的集群,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发展、裂变,体现出了微关系、微动作、微经济、微新闻等崭新的特质。

(一)微关系:网状媒介关系

微传播得以快速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传播过程中的媒介,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人、组织、机构和企业都是传播媒介的一个个体和组成部分。在微传播中,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传播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粘连效果。

在新浪微博的好友界面中,默认向用户推荐可能认识的好友,为个人用户形成了一个网状的好友群落,搭建了微关系的平台。个人用户在新浪微博的平台上自由地编织自己的网状交际世界,在熟人的好友关注里找到自己熟悉的朋友,在熟人更新的消息、留言和@账户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好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里,人们通过微传播的方式,修补了自己的人际网络,仿佛一夜之间,我们与大多数朋友建立了微关系的联络与往来。也许在现实世界里,受制于地域原因或是时间原因而不能往来的朋友,在微关系的领域里却保持着热络的熟识状态。通过微传播不断更新的消息界面,个人用户很快在新浪微博推送的明星账号、草根明星、大V账户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崇拜已久的名人,通过加关注的方式与这些提供有趣观点的人或是自己崇拜的人建立起微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却通过微传播的方式保持着往来与互动,甚至通过彼此关注、彼此评论的方式建立起更深的联结。

继新浪微博之后诞生的腾讯微信,把微关系限定在彼此关注的好友之间,微关系更专注于小圈子的互动。人们通过好友私信窗口一对一互动,或是通过朋友圈传播微消息展开互动,也可以通过建立群聊的方式展开群体互动,这些微关系的互动排斥了陌生人的关注,更多的是一个封闭的微关系群体。虽然如此,还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微信朋友圈最好也是最坏的功能就是能让你看到认识的人在一个你熟悉的人那里说过的所有的话,甚至还是系统自动提示给你看的。人们很容易在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更新评论里发现,自己的一些朋友之间也是彼此熟悉的好友,微信朋友圈通过时间的缓慢流动,慢慢地让你认识到自己周围的微关系,可谓妙不可言。作为微传播的一个重要特质,微关系使个人的交际网络取得了最大化的扩张,在微信息传递时呈现出网状的媒介关系。

(二)微动作:便捷易操作

微传播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传播载体的携带方便,及传播内容的生产和发布的便利。便捷携带与简单操作促成了微传播过程中的微动作,微动作作为微传播的特质之一,也加速了微传播的发展。

1.便于携带的传播载体

城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一件以上的电子产品,办公室的台式电脑、可以移动的便携式手提电脑、iPad等便携本、可以连接互联网的智能手机,都是现代人工作与生活的标配。在机场、地铁、医院、餐饮店等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持电子产品打发时间或是完成撰写、收发邮件等工作任务。在户外,办公族更倾向于使用轻便的手提电脑办公,而更多的人则使用iPad等便携本存储数据,方便随时随地向客户和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资料。总的来说,人们使用最多的则是能够连接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如今,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的民众规模已经超过了使用传统PC上网的网民规模。由于智能移动手机体积小、便于携带,通常具有宽大、可触摸的屏幕,和手提电脑、iPad等便携本一样,也可以下载微博、微信、淘宝、携程等APP(应用程序)类应用软件,通过购买流量或寻找Wi-Fi的方式联通互联网。现代科技的发达为微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

2.简短随性的传播内容

通过微传播集群所发布的信息和内容往往具有简短、随性、碎片化的特点,传播过程中的文字、照片,视频的发布、转载和评论,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完成。信息内容被限制在一定的字数范围之内,照片的发布数量被限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之内,视频的上传也有秒数的限制。虽然系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增加文字、照片的发布字数与数量,但是显然没有人更在意这些方法和技巧,微传播的实质与精髓就是快速地生产消息并传播出去。

微信息的发布动机相对随性,大多数是表达自我当下的一种生活状态和心情感受,以及转发和评论别人发布的某条消息或者状态,只是在键盘或者手机屏幕上简短地操作几个动作就可以完成文字的发布,随手拍的视频转瞬之间就可以作为影音资料传播出去。快速地制造、传递、评价传播内容,都得益于传播内容的简短随性,无论撰写还是阅读,都不占用大块的时间,不需要缜密的思维,这种便于随时随地与外界沟通的传播方式,迅速填满了人们的业余时间,甚至挤占了工作时间。作为微传播的特性之一,微动作改变了当代人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人际沟通手段。

(三)微经济:无处不营销

在当代社会,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似乎印证了微传播的无所不在。当一种集群行为可以涵盖数亿的传播媒介,影响社会人每分每秒的生活,左右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的时候,经济的触角自然会延伸进这个新的集群,衍生出微经济这个完全新颖的经济形态。

1.生活外延的增值服务

与互联网相连的智能手机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除了即时、便利的通联功能外,智能手机通过下载APP软件后,还能具有阅读文字、听音乐、看视频、浏览互联网、撰写收发邮件、订购机票等多种功能,涵盖了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很多领域。越来越多的支付行为可以通过手机下载的APP软件完成,代替了现金交易,智能手机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直接支付出租车的车资,在手机上完成银行间的转账,在手机上采购各种商品,日常生活的水电煤气费、电话费缴纳也成为当红微传播载体——腾讯微信的一个增值服务。创造便利性的互联网思维促使微传播集群不断地创新和跨界,微传播引领当代人的社会生活走进了微经济的天地。

2.成本低廉的营销方式

在微传播的发展之初,善于宣传的个人和懂得营销的企业与机构,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微传播集群进行营销和宣传。通过对自我的包装与宣传,草根明星和微博红人迅速蹿红网络,通过微传播的方式为一些产品做软广告和软宣传,并收取一定的宣传费用。一些个人用户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代购各种生活用品的消息,通过熟人的身份作为产品品质的担保,用刷屏晒图片的方式向微信好友贩卖自己的产品。一些企业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转发集“赞”送礼品的活动,充分利用了微传播的传播媒介和传播规律,达到了最小的投入、最大化的产出效应。无论是国内新锐品牌、国外潮牌还是奢侈品大牌都会借助微传播集群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品牌产品信息经由时尚达人和签约明星的转发迅速覆盖社交媒体,品牌通过微传播与潜在的消费者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更广泛的宣传效果。传统的电视广告无论从制作还是投放角度来看,都要支付一笔巨大的宣传预算费,但是通过微传播开展视频宣传,不仅可以更精准地投放到目标受众,而且可以在视频制作和投放费用上大大降低宣传成本。在微传播集群中进行的微经济活动,因低廉的宣传成本而蓬勃发展,因服务于社会生活而更加浩大。

(四)微新闻:宣传新窗口

新闻宣传一向掌握在传统媒体手中,个人或者企业一般不具有此种权利,也没有可利用的宣传工具或者载体。企业尚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刊登和播放广告达到宣传的目的,而个人则很少拥有向众人传播信息的渠道。微传播的诞生,使个人和企业都得到了传播信息的平台,甚至传统的新闻媒体也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微传播的传播规律。

1.自媒体的宣传平台

从博客时代起,个人用户可以通过开通博客来记录自己的心情、评论社会热点,获得自我宣传的窗口,但是在缺少受众、缺少评论、缺乏互动的情况下并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宣传,所以大多数人在开通博客之后发表几篇感想,也就弃之而去了。但是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微传播越来越显示出传播的威力。微传播集群链条上的每一个用户,都深刻地感受到了自我表达和彼此互动的乐趣。腾讯微信开通公众号功能之后,个人和企业用户纷纷申请订阅号与服务号服务,这是自媒体迅猛发展的开端。虽然很多公众号举步维艰,但还是有如 “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这样的自媒体账号迅速聚拢起大量的受众和粉丝,通过与商业的结合维系了平台的运转与成长。企业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公众号精准地向传播媒介推送自己的产品、服务和信息,还可能得到传播媒介的转发与宣传,企业公众号为企业打造了自我宣传的媒介平台。

2.政府媒体的宣传策略

微传播的发展,既带来了信息传播的自由,也带来了社会舆论的问题。微传播集群里更新的海量信息往往真伪难辨,受众作为接收信息的个人和传播信息的媒介,往往不具备鉴别真伪的渠道和能力,产生了误信、误传的情况。社会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决定了最先得以传播的信息更具有可信性,流传的范围也更广泛。面对微传播的新态势,政府与媒体都做出了顺应传播潮流的举措。“截至2014年6月15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81524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111728个,公务人员微博69796个。政务微信认证数超过5000个,其中,有58个中央部委开通官方微博,29个中央部委开通政务微信,有22家中央机构同时开通微博、微信,实现‘双微’联动。”[3]“截至2013年11月底,仅在新浪、腾讯两个平台,媒体机构微博账号已达3.7万个。平台上仅@人民日报、@新华视点、@央视新闻三家媒体法人微博,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3000多万‘粉丝’关注,共发布原创微博8万多条,被转评数超过1亿次。”[4]政府媒体对微传播的介入,提高了微新闻的质量,加速了微新闻的发展。

三、微传播在2014

进入2014年,微传播的发展进一步呈现出经济化、新闻化、规范化、自媒体传播的态势。在这个态势下,微传播领域增多了微支付功能和移动新闻客户端,出现了新浪微博开通自媒体平台计划,迎来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若干政策法规,以及为微传播量身定做的微视频的发展。

(一)微支付功能增多

微信红包是腾讯微信于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一款应用,功能上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腾讯数据显示:从2013年除夕开始到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5]2013年,江苏省以开通微信搜索公众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手机界面进入微信营业厅的支付窗口缴纳话费和水电煤气费的服务。2014年8月17日,上海最大的公用事业费缴费平台付费通也和微信联手。“付费通账单查缴”微信公众号(微信号:ezhangdan)正式上线,市民可用移动智能手机便利的微信支付为水电煤气账单缴费。2014年6月24日,腾讯微信开通上线转账功能,手机用户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后完成身份认证,就可以通过微信钱包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和服务,用户的支付流程非常简便,只需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虽然微支付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质疑与拷问,但是随着微支付的功能与日俱增,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经验。

(二)移动新闻客户端增长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和转型带来了更深入的影响。2014年6月11日,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群体中又诞生了一个新的面孔——“新华社发布”,这一天,新华社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借助新华社全球资讯的庞大供给,“新华社发布”也将为微传播集群提供更全面的讯息。“2014年7月22日,上海报业集团高调推出了‘澎湃新闻’客户端,令中国传媒界为之震动。英国的BBC在报道时称:中国新闻也跟国际媒体一样,也正在从纸制印刷媒介向电子社交平台转型。”[6]2014年6月,移动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获得红杉资本领投和新浪微博跟投共计1亿美元的C轮融资,至此,“今日头条”的估值已超过5亿美元,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2014年,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和普及的态势,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微传播集群进行转载和传播的频率越发增强。

(三)政策法规力度加大

2014年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基于互联网面向终端使用者提供即时信息交流服务的应用进行了规范和管理。《规定》第四条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第七条要求:“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账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规定》的出台,对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以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具有重大的法律意义。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此消息一出,立即成为传媒界的焦点,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2014年是微传播集群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年度。

(四)自媒体平台的活跃

2014年6月12日,新浪微博自媒体计划正式启动,并公开招募自媒体作者。该计划面向微博上具有一定原创能力和号召力的认证用户开放,符合条件的自媒体作者可以在线自行申请,目前该计划对500万粉丝以上的认证用户暂时不提供支持。新浪微博以平台运营商的身份,为自媒体作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业变现机会,帮助自媒体作者把自己的人气资源转化为现金盈利。根据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自媒体作者原创文章的点击数量,以及对平台提供的广告信息的推广情况,自媒体作者可以收获数额不等的现金回报。新浪微博在发挥微传播平台的媒体属性方面又向前跨越了一步,至于如何评估这一步的进展和成果还有待时间的沉淀。2014年2月22日,自媒体《罗辑思维》发布了一个“霸王餐”游戏,号召社群成员为互联网思维的“霸王餐”计划出谋划策,此次活动由社区成员自发联络餐厅,参与组织和执行了自媒体平台的线下活动,微传播平台的自媒体账号逐渐开始了线上线下的互动,产生了连锁的社群效应。2014年4月,爱奇艺2014视频营销分享会在三亚举行,宣布“爱奇艺工作室战略”全面启动,2014年5月8日起每周四上午8时,由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主持的国内首档财经脱口秀节目 《吴晓波频道》正式在爱奇艺上线,一个月后,爱奇艺吴晓波工作室成为继马东、刘春、高晓松和瘦马之后“爱奇艺工作室战略”的第五位内容供应伙伴,这些自媒体视频内容可以便利地分享到微博、微信等常用的微传播集群。2014年,微传播的自媒体平台在致力于打造内容方面非常活跃,不断思考和尝试在用户、内容与商业三者之间找到可以连接的支点。

(五)专注于微传播的视频

与“爱奇艺工作室战略”致力于打造既可以传播于新媒体也可以投放于传统媒体的视频内容不同,还有一种专注于微传播集群的视频内容。这些视频内容短小、精悍,不占用太多的欣赏时间和收看流量,因为视频内容本身的励志、幽默、搞笑而风靡微传播集群。有些视频是传播媒介因个人爱好而制作发布或剪辑转发于微传播集群,也有一些视频内容是由企业聘请专业的视频制作公司,为宣传企业自身,或者是营销自己的某一款产品而制作和发布的。例如,上汽集团主打英伦风的MG品牌在2014年11月1日推出了一款代号为GT的全新车型。伴随这款面向年轻消费者,标榜大胆和创新精神的时尚车型,同步宣传的是开着MG GT的美丽女生邀请不同星座的男生私奔的12个系列微视频,每一集40秒的宣传微视频中都出现了车标醒目的车头进入画面的冲击感,加上一针见血的台词,形象地描绘出十二星座男生的个性,很容易在年轻人中产生共鸣,促使其在微传播集群中自发地传播。2014年,专注于微传播的微视频开始崛起和拓展。

四、对2015年微传播的展望

很多时候,预测未来是一件很复杂、很困难的事情,本文以近期观察到的微传播现状作为预言的依据和基础,对2015年的微传播集群做出展望。

(一)微传播集群的格局进一步稳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俨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媒体,随着微传播集群的快速发展,微传播已经被认可为一种主流的传播方式。微传播集群中的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等应用,急速地改变着民众的传播环境和舆论场域。“2014年4月 29日,阿里巴巴宣布,以5.86亿美元买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并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7]2015年,微传播集群将逐步完善对诸多领域的跨界融合,也将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无论是平台运营商、企业还是个人,都意识到集群传播的意义和价值,微传播内容在集群间的传播将打破曾经的集团壁垒、技术壁垒和行业壁垒,以彼此兼容的态势稳固微传播的传媒优势。在稳固微传播格局的过程中,将不断解决微传播集群中涉及账户安全、个人隐私、金融风险和信息误导等存在隐患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加速融合

2015年,传统媒体将继续加强新媒体战略,将传播触角延伸到新媒体领域,而新兴媒体在借助互联网思维、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借助传统媒体的资讯供给,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会持续融合。由此,推进了微传播内容的丰富多样,以及微传播中新闻内容的整体提升。2015年,微传播的内容将不局限在微小的、碎片化的承载方式,而是呈现出简短的随性表达与较长篇幅的完整评论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随着智能手机屏幕尺寸和清晰度的提高,手机阅读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新的阅读载体,微信朋友圈里内容较长的转载链接和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也成为传播媒介有阅读意愿的信息。新浪微博上开辟出“微博”和“文章”两个板块,两个板块之间可以通过链接和图片的方式彼此互动,文章板块满足了用户完整阅读的诉求,微博板块依旧扮演即时通信工具的随意性强的快速反馈。这些较长的传播内容和琐碎的生活细节将共存于微传播集群。2015年,微传播集群中传播的内容质量将不断提高,无论是各种主题的文章评论、时政新闻稿件,还是营销宣传帖,都比以往更加注重内容的供给。泛滥于微传播集群中的小道消息和谣传将被逐步清理,时政新闻稿件将在政策法规的监管下,更加注重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通过新兴媒体的传播也更能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普及率将稳步增加。

(三)市场对移动微视频的需求增多

在互联网提供的内容里,在线视频一直是点击的热门内容,是各门户网站的主打产品,是网民在线活动的主要选择之一。随着3G、4G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的普及,Wi-Fi的大范围覆盖,促使市场对移动微视频的需求出现了技术性的增长。智能手机收看微视频的收视体验越来越流畅,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增多,推动广大用户选择智能手机收看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走到了水到渠成的阶段。随着潜在客户收视习惯的转移,投放移动微视频广告的广告主数量不断增多,视频网站、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都将加大投入移动微视频的力度和举措。移动微视频商业化正处于上升轨道,大量的视频制作公司面临定制内容的新需求和新局面,制作符合微传播特性的传播内容,符合微传播用户的收看心理和传播心理的定制内容,是移动微视频得以大量复制传播的原动力。此外,可下载的微视频制作类APP也为视频爱好者创作移动微视频提供了工具和支持。2015年,移动微视频将成为微传播领域中重要的一环。

(四)微经济进一步延续和深入

2015年,中国的互联网微经济将进一步延续和深入。互联网企业对移动端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增强,企业间在移动端的博弈愈演愈烈,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随着微经济的发展逐渐影响到大众的生活和购买习惯。截至2014年11月11日24时,天猫“11· 11”购物狂欢节支付宝成交额达到571.12亿元,同比增长58.6%。2014年“双11”,是历年商家数目参与最多的一年,仅天猫就有近2.7万个商家、4.2万个品牌参与,其中,小米官方旗舰店支付金额成为首个销售额破10亿元的商家。相比于2013年,2014年 “双11”阿里移动端的成交数据剧增,天猫“双11”在移动端的成交额在“双11”开场后75秒就突破了1亿元,到早上7时36分,移动网购的成交额数字已刷新到100亿元。而2013年“双11”,阿里移动全天的成交额才53.5亿元。[8]庞大的互联网微经济正在以几何级递增的速度,在增加销售额的同时也席卷了整个社会生活。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迅速创新、迅速裂变,微传播集群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迅速覆盖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成为日常工作与生活必备的通联工具和信息获取与互换的主要场域之一。微传播在成功跻身主流媒体的同时,又以微传播集群庞大的吸附能力和巨大的兼容性,打造更为庞大的集媒体、社交、经济、金融于一身的综合体,正在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微传播集群未来的发展怎么想象都不过分。

[1]基础数据[EB/OL].http://www.cnnic.net.cn/hlw fzyi/icsi2014/20141 0/t20141008 49231.htm.

[2]CNNIC:手机上网比例达83.4%首次超过传统PC[EB/OL].http:// tech.sina.com.cn/i/2014-07-21/13299507911.shtm l.

[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4上半年腾讯政务微博报告[EB/ OL].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4/0722/c209043-25317245.htm l.

[4]2013,媒体微博新力量[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 2013/1212/c14677-23816388.htm.

[5]微信红包微信红包[EB/OL].http://www.baike.com/wiki/.

[6]陈昌凤.新闻客户端:信息聚合或信息挖掘——从“澎湃新闻”、《纽约客》的实践说起[J].新闻与写作,2014(9).

[7]阿里5.86亿美元投资新浪微博 占股18%[EB/OL].http://tech. 163.com/13/0429/20/8TLG41E3000915BF.htm l.

[8]中国报告大厅:阿里双十一交易额达571亿元,同比增59% [EB/OL].http://www.chinabgao.com/stat/stats/38759.htm l.

(王宇为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讲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童兵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文科资深教授)

编校:郑 艳

河南省食品药品新闻协会成立

本刊讯河南省食品药品行业新闻记者有了自己的“家”。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由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河南日报、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等发起的河南省食品药品新闻协会2014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

来自省内新闻媒体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河南省食品药品新闻协会章程,选出了协会会长、副会长、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等协会组织机构,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刘先琴当选为首届会长,河南日报副总编王俊本当选为常务副会长。人民日报河南分社副社长戴鹏等媒体代表当选为副会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处处长卫跃川当选为秘书长。

河南省食品药品新闻协会由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倡导成立,省民政厅2014年9月23日正式批复同意。协会正式成立后,在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下,将定期举办新闻讲座,研究建立信息发布机制;组织协助新闻单位及食品药品新闻工作者参加国际国内及省内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开展与中央和外省市新闻单位的交流,组织食品药品企业考察学习活动;定期组织对省内媒体从业人员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基础知识培训等。

(本刊记者)

猜你喜欢
集群微信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微信
微信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对构建智慧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微信
中华医学会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模式分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