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传播:处处是中心 无处是边缘

2015-03-19 14:03陈力丹丁文凤胡天圆
新闻爱好者 2015年1期
关键词:云计算互联网

陈力丹+丁文凤+胡天圆

【摘要】互联网凭借强大的连接功能正在重新聚合社会资源,给各个行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形成。2014年11月19日-21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给我们呈现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传播无时无处不在:移动与固定并存,虚拟与现实同在;传播无所不能:娱乐、工作和生活边界消失,云计算整合一切;传播以人为中心:个性化定制,回归人的本质。可以说,互联网建构的这个世界,让人们沉浸在其中,满足自我需求及提升自我,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泛在体验。

【关键词】沉浸传播;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云计算

全球近50%的人口已被3G网络覆盖,在世界上较大的国家和地区,3G商业服务几乎实现了全覆盖。2014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逼近30亿,2/3的用户来自发展中国家。[1]在我国,截至2014年6月,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2]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休闲娱乐、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等方面的使用率快速增长,使用程度深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技术下已经形成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多元传播介质为基础的新传播生态链。

在此背景下,2014年11月19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大会为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诸多新思考。

一、相关理论

1995年,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出版了他的《第二媒介时代》。他提出:以信息制作者极少而信息消费者众多的单向性播放型模式占主导的时代,是第一媒介时代;集媒介制作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于一体的双向性、去中心化的交流模式为主导的时代,可称为第二媒介时代。[3]

基于该理论,我国研究者李沁认为,人类将迎来或一定程度上已经迎来“第三媒介时代”,这是以泛在网络为物理基础的、以沉浸传播为特征的传播时代。这种传播以人为中心,连接所有媒介形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泛在体验。[4]43

沉浸传播反映了人对媒介的深度依赖以及充分媒介化的生活环境,目前正在开始变成一种现实的存在。互联网建构的这个世界,让人们沉浸在其中,满足需求和提升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诸如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共同支撑着互联网的功能实现。所有这些,与本文所讲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创新点不谋而合。这些特点代表着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为人们呈现出未来智能世界的图景。

二、世界互联网大会呈现的新思想

(一)传播无时无处不在:移动与固定并存,虚拟与现实同在

爱尔兰前总理伯蒂·艾亨在大会上致辞:“互联网移动技术使得我们在未来几年内就会有接近10亿人拥有此技术。在几年时间内,整个世界人口的50%都可以接入互联网。我们的消费者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我们的社交方式带来了很多变化。它使我们的企业可以有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我们的员工也可以有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大家都在使用新的技术来推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使我们的同事之间、消费者之间以及客户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这样的情况是我们以前没有办法想象的。”

他讲述的这个时代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是移动数据流量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帮助我们实现了无时、无处不在的传播,实现了移动与固定并存,虚拟与现实同在。其特点与会者讲述了很多:

1.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

蚂蚁金服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认为,未来移动金融将更为方便,建立在大数据征信体系上的蚂蚁金服,已经在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人口,包括农村金融,可以真正实现实时在线的移动金融。支付宝钱包已经在移动金融做了很多场景,在医院它叫“未来医院”,28%的用户用“未来医院”挂号看病。便利店、超市、电影院等等,任何一个能消费的地方,移动金融都可以覆盖。蚂蚁金服将为10万个村镇提供与移动金融相关的服务。

2.移动互联网通讯

以网络通讯起家的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这一年我们发现最擅长的优势还是集中在通讯社交这个大平台领域。因为原来在PC的时候,通讯、社交仅仅是人们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方向,通讯社交大有可为。”在他看来,手机天生就是一个通讯工具,有大量以通讯社交提供底层服务的机会,可以诞生很多商业模式。

3.移动设备“连接一切”

投资阿里巴巴并取得重大成功的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熟知。他说:“2018年计算机的容量将超过人类的大脑,这个未来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可以肯定,在300年以后,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会通过云技术连接起来,每个人身上可能会被连接上千个设备,无论是手提电脑还是衣服、鞋子,甚至是一头牛都有可能被互联网联系起来。”

顺应以上移动互联设备的发展趋势,腾讯依托微信,在大会“互联网之光”主题展中推出“连接”主题,展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可连接微信的雷蛇手环、乐心手环、乐心血压仪、智能社交穿戴和行走设备等。腾讯展台负责人介绍了一款由微信控制的互联网电视,只需要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就能通过微信语音等直接观看心仪的电视剧和电影。他指出,今后只要上QQ,就可以控制家里的电器。

(二)传播无所不能:消除娱乐、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云计算整合一切

1955年,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过,世界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钟,一种是云。钟就是内外界线清楚,用不同的零件构成,有分工,可以画出蓝图,可以不断优化,可以复制;云没有一模一样的,没有界线,内外一致,没有分工,无法复制,每朵云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5]现在,充分挖掘“云”的价值,未来无所不能的传播将成为可能。

作为老牌的互联网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云”提供商的微软,在大会上推出Office365,不仅包括Office应用程序,还包含企业邮箱、在线视频会议、文档协同编辑等诸多功能的云办公软件。该软件可以让员工随时进行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点评及互动,娱乐和工作的边界慢慢消失。

1.“互联网+”

以云计算技术为依托,所有行业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创造新模式,“互联网+”不断创新涌现。“+”是指各种传统行业。

互联网正在改变和塑造所有的产业:银行、医院、教育、交通……如果过去20年经历的是消费者互联网时代,那么未来20年人们将迎接产业互联网时刻的到来。为了迎接这个时刻的到来,诸多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正打造电视秘书计划:“打造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电视生态圈,让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需求长期便利地获取所需要的高品质电视内容。”SOHO中国将互联网与房地产相结合,准备推出一个具体产品,预计今年2月产品将正式上市。

2.信息即搜索

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无所不在的互联性越来越深地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汤森路透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史密斯认为,“随着系统和原则重新确立,互联网将成为‘互联网们”。依托云计算等技术重新确立支撑,未来只要物体转化为信息都可被搜索。

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在峰会上谈到,未来搜索的概念和最初PC时代的概念不同,将几乎等同于智能。PC时代人们只是根据网页的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上传,只能在PC上进行内容的搜索。未来的搜索是一种对人的关系,或者说社区和人的关系,又或者说对某些物品的搜索。所有自然界人类的语言和交流,或嵌入互联网的物体,只要能转化成信息,都能成为可搜索的对象。从“媒介即讯息”到“信息即搜索”,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费力程度降至最低,实现了传播的无所不能。

3.智能生活与智慧城市

未来社会利用云技术把过去分布在各个角落里的内容聚合成一个统一的网络,从而使分散在每个人身上的各种有价值的、在传统社会无法利用的资源,在互联网上被发现、被激活,被激活的资源反映到装有芯片的可穿戴设备上,给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

以往的政府信息化以纵向建设为主,难以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未来依靠云技术,可以将所有资源有效连接在一起,摆脱对电脑等的物理性依赖,给所有媒介一个统一的、永远在思考的大脑,打破娱乐、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帮助人们解决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三)传播以人为中心:个性化定制,回归人的本质

沉浸传播使得“媒介人性化”,传播以人为中心,传播形态和组合方式因人而变。人是积极驾驭媒介的主人,人在其中发号施令,创造媒介的内容。对别人创造出来的内容,人们拥有空前的自主选择能力。[4]51这次大会就此描绘了未来传播的特点:

1.个性化定制

马云认为:“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体验。体验是这个时代了不起的技能,这个技能不是工程师拥有,也不是老板拥有,体验是这个时代的人的情商造成的,情商是让人家舒服,让客户舒服,让合作伙伴舒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在他看来,用户要的不是服务,而是体验。

“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不以实物的形式而是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的某种特殊需要,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体验”则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人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使人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相较于体验来说,服务虽然已经考虑到受众的需求,但立足点仍是传播者。运营商将所有的服务展示出来,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服务结束代表着运营商与消费者的关系终止。而体验完全是一种用户自主的行为,经营商引导用户沉浸在其中,在浏览网页时不自觉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营造出“我的世界我主宰”的氛围,让用户感受到主人公的自豪与骄傲。

在提高用户体验舒适度方面,阿里巴巴将目光聚焦到女性身上。阿里巴巴46%的员工、36%的管理层及23%的高级管理层均是女性,马云在演讲中估测,阿里巴巴可能是全世界女性最多的公司。在他看来,男性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而女性更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怎么服务别人、理解别人、支持别人。因此,女性在体验方面呈现出更多的优势。

未来大规模的个体信息定制将成为可能,媒体将变得更加智慧,更能满足人们个性化、情景化的需求。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马利就媒体转型展开探讨,她认为媒体必须把用户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以满足用户需求作为一切的出发点,打开边界,构建、创造共享的平台,这才是今后媒体发展的方向。用户本位的观念决定了云时代媒体平台化、可视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新特点、新趋势。

互联网凭借强大的连接功能,正在重新整合社会、市场等资源,重构新闻机构组织流程与商业模式,实现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所说的“无缝体验”。这种体验充满个性,不会造成信息恐慌,让用户沉浸在其中,产生共鸣,新闻生产可以朝着健康活跃的生态方向发展。

2.回归人的本质

在未来互联网发展方向上,参会的互联网大家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手机和人的关系将越来越亲密,就像人的一部分,就是你的亲密伴侣,也许有人会和手机结婚吧”。马云则宣称“不会搞纯技术,而会利用技术来服务社会经济”,强调阿里巴巴的职责是帮助人在互联网时代生存下来,让技术服务人类,让技术温暖起来。不管是技术变革还是互联网方向,都应该保证健康和快乐。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认为雷军和马云的论争没有实质性价值。他提出,随着媒介形态的发展,5年内手机与电视没有任何区别,也没必要进行再区分,“所以你们5年之后的输和赢已经没有意义了”。智能化趋势使技术可以实现对人的感知,比如通过移动屏幕的3D裸眼技术,以虚拟现实的方式使消费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商品。

从以上三位企业家对互联网发展方向的认知来看,他们强调人与技术的紧密联系,但又存在一些差异。雷军的观点较为激进,强调移动互联的重要性,认为手机与人不可分离,未来手机就是控制其他终端的遥控器,虽然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起到了为用户服务的作用,但也导致将人牢牢捆绑在手机上,产生重度的手机依赖,这不免有被技术异化的趋向。刘强东和马云的观点较为一致,表示所有技术的进步归根到底都是在为人服务,技术越发人性化。

笔者认为,互联网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是服务人类,互联网技术与人的关系应该越来越密切,科技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最便捷的生活,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使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空前强大。但技术仅仅是工具,它的运用应在人的可操控范围之内。正如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所说:“互联网显示出智能、融合、人本的新特性,智能主要体现在交互更深,融合主要体现在跨界更多,人本主要体现在更加以人为本,即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生产、消费的全过程,在参与生产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角色。”

三、互联网安全

世界互联网大会描绘了未来互联网“沉浸生活”的美好图景,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是否也在造就一个巨大的“全景式监狱”?互联网本身是一种技术,利用目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大会涉及的互联网安全问题,以下四点值得讨论:

(一)恐怖主义

国信办网络新闻应急事务局副局长方楠指出,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招募人员、传播恐怖思想、传授恐怖技术、筹集恐怖活动资金、策划恐怖袭击活动,互联网已成为恐怖势力开展活动的主要工具。就此,大会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恐怖活动”为主题设立了分论坛,来自以色列、美国的专家与中国的官员及学者共同探讨了网络反恐的国际合作。

(二)网络管理

在关于网络管理的议题上,多国学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西班牙网络专家恩里克·福洪·查莫罗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采取与中国类似的措施,依法管理网络言论、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主权……在互联网管理的探索道路上与中国“并道同行”。但对于互联网监管,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会议前夕,“大赦国际”中国研究员倪伟平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政府现在看来是希望将本国互联网监管规定推广为全球监管模式”。

针对互联网自由与管理的冲突,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首席执行官法迪·切哈德提出一种网络治理多利益主体模式。他说:“未来,我们将会看到互联网更加有活力、分布式的生态系统,这里面的很多机构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各种因为互联网用途多样化而造成的挑战。人们可以通过这种分布式的生态系统,以动态的、协作的方式来解决如垃圾邮件、个人隐私或网络犯罪等问题。”

(三)网络谣言与谩骂

小米公司内容运营和投资副总裁陈彤在大会的网络名人论坛上,对互联网参与者提出了建议:“不造谣、不传谣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者的基本底线,对于虚假信息必须提高辨别能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说:“我们要形成在网络空间以及现实生活中讨论问题的良好风气。不管观点有何碰撞,态度上要做到好好说话,不要一争论就变成吵架,一吵架就变成谩骂,一谩骂就上纲上线,一上纲上线就人身攻击。”

(四)网络隐私

针对网络隐私这一热点话题,峰会期间马云谈到,互联网时代,隐私实际上不会出大问题。他相信10年以后人类一定能解决隐私问题,他的理由是:第一,人类会适应;第二,大家都担心的这条路不会出交通事故,大家觉得没交通事故的地方才会出交通事故。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对互联网公司而言,网民的隐私其实是服务器上的一堆数据,没有人会真正把它拎出来仔细看一看某个人都在干什么事。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则认为,要确保个人数据不被随便使用,“我们这些大公司掌握上亿用户的CEO们有社会责任”。

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需要向国际社会学习。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专家杜跃进说,现在从政府到老百姓,都很关心网络安全问题,这也是一个好的现象,整体上,防御比进攻更难,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别的国家学习。

四、不是结束语

未来的媒体可能是任何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形态,各种新兴的传播形态或渠道可以满足不同信息定制的要求。以上所有关于互联网大会的讲述,均为生活层面的需求,这方面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几乎可以满足一切。

理论上,互联网的传播技术赋予每个人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更为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需要、愿望被传递。然而在观念表达层面,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接受和记忆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而恒定的,每个人在互联网上自由地发出声音,但是能够被听到的有多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世界互联网大会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光明的、乐观的未来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自信。

若干年前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现在,即使狗无意间踩到键盘,对方也能即刻知道是谁,在哪个房间,使用着哪台电脑。谁能掌控互联网上每个人的信息?政治国家。控制技术的最大权力归根到底是当权者,在这个意义上,技术的无限发展,也意味着当权者对人的深度控制,而且通过新媒体对人的控制,本质上远远大于传统时代,新的《一九八四》有可能正在展现,对此需要有所警惕。

参考文献:

[1]互联网大会会刊[EB/OL].[2014-12-04].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4-11/20/content_547876.htm

[2]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

[3]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李沁.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陈力丹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丁文凤、胡天圆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云计算互联网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云计算与虚拟化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