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背景下的傩堂戏掌坛师及其传承行为刍议——傩堂戏传承人研究之二

2015-03-19 12:01许钢伟
关键词:江口县德江县德江

许钢伟

(贵州师范大学 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

在非遗保护背景下,傩堂戏掌坛师在其生活的社区及周围进行冲傩还愿活动的同时,与外界的互动和交流逐渐增多。有的傩堂戏掌坛师成为国家级、省级传承人,有的傩堂戏掌坛师被市、县授予荣誉称号,还有不少傩堂戏掌坛师曾有过为政府活动、专家学者、景区游客或者电视媒体等表演的经历。所有这一切,都使掌坛师在本就复杂的身份属性和原来的社会角色的基础上,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使命,也对他们的传承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作为傩坛班核心的掌坛师

傩堂戏的传承人掌坛师在地域社会中有着复杂的身份属性。他们生活在农村,也像其他农民一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在这一点上和其他农民没有什么区别。然而,掌坛师由于掌握了沟通人神的技艺,务农之余,他们还为人冲傩还愿,以及做一些小法事,在社区中充当着人神之间的中介,是介于“大神”与道士之间的巫师。另外,掌坛师多精通当地的各种民间艺术,多才多艺,可以说是民间艺术家。质言之,掌坛师集农民、巫师、民间艺术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是当地民间社会精英的组成部分[1]。尽管掌坛师多才多艺,但是仅凭掌坛师个人是无法完成冲傩还愿的法事活动和戏剧演出的。傩堂戏的演出,实则是靠以掌坛师为核心的组织——傩坛班来完成的。

每个掌坛师都有自己的祖师坛,这是他们立足于掌坛师群体社会的前提。祖师坛确定了一位掌坛师在整个掌坛师群体错综复杂的网络中的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自己冲傩还愿时如何组建傩坛班。傩堂戏的每一次上演,都离不开掌坛师组成的傩坛班。任何一个掌坛师都必须依靠其他掌坛师甚或文艺爱好者的配合才能开展傩法事活动。可以说,离开了傩坛班,掌坛师个人是无法完成傩堂戏的。同时,傩坛班也离不了掌坛师,不存在没有掌坛师的傩坛班。因此,身怀技艺的掌坛师是傩坛班的核心。掌坛师的这种存在状态,在非遗保护的背景下依然没有改变。笔者在黔东北地区的德江县和江口县调查时,接触到的掌坛师都是如此。试举数例如下:

德江县稳坪镇铁坑村的掌坛师张春江,经常搭班的掌坛师为稳坪镇荆角乡茶寨村周家组的杨秀辉,以及稳坪镇荆角乡茶山村安家组的安明胜。笔者参与该坛班的那次的傩事活动,还有一个神仙(当地对巫婆的称呼)和一些花灯爱好者。

德江县稳坪镇枫香村青岗岭组的掌坛师安永柏,是傩堂戏国家级传承人,与他经常搭班的掌坛师是稳坪镇三角村的张玉文,另外还有安永柏的儿子安军,以及跟他同村的两个徒弟张华军、张进。笔者参与该坛班的那次傩事活动还有桶井乡郑家村凤窝组的安正法、安高如,他们二位是文教(佛道场)师傅。

德江县稳坪镇荆角乡茶寨村周家组的掌坛师周权友,经常搭班的掌坛师为荆角乡茶寨村水桶口组的掌坛师杨再富,以及周权友的弟弟周权进,还有一个赶坛的爱好者,荆角乡秦家村冉家组的冉茂辉。笔者参与该坛班的傩事活动时,他们还邀请了稳坪镇铁坑村的掌坛师张毓褔。

江口县民和乡凯文下寨的掌坛师樊绍权,经常搭班的有姚云成、杨桥云。

此种状态下的掌坛师,生活于所属的社区和民众之中,同时又是当地巫师团体的成员,依然在民众的生活中充当着着人神中介的角色,发挥着沟通人神的职能。掌坛师的这种存在状态,是自古沿袭下来的,是他们承继的传统使然。一句话,这是他们的传统存在状态。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非遗”保护的背景下,被确定为传承人的掌坛师,并非只有这一种存在状态。

二、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傩堂戏掌坛师

继2006年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启动了推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并于2007年确定并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五大类的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紧接着2008年又确定和公布了第二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五大类的551 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属于傩戏国家级传承人的一共8 人,分属河北、安徽、湖南、贵州四省,而傩堂戏传承人则仅有3 人,分别是湖南沅陵县的李福国,贵州德江县的张毓褔和安永柏[3]。另外,贵州省还确定了5 位傩堂戏的省级传承人。

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于掌坛师来说,除了每年可以领到经济补助(国家级刚开始为8 000 元/年,自2010年始增加到10 000 元/年;省级5 000 元/年)外,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级传承人”“省级传承人”称号所带来的无比荣耀的身份。而这两方面对于生活在农村、身为农民的掌坛师来说,无疑都是令人羡慕的。而且,国家级、省级传承人的命名也确实对傩堂戏的传承产生了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立协会促传承

笔者在德江调查期间,重点访谈了傩堂戏的两位国家级传承人张毓褔和安永柏。他们分别是德江傩堂戏表演协会的会长与常务副会长。说起这个傩戏表演协会,傩堂戏国家级传承人张毓褔、安永柏功不可没。

2010年,张毓褔和安永柏联系众多的掌坛师,商议成立相关协会。经过半年的酝酿和准备,于当年9月份进入实质筹备阶段。他们对全县傩堂戏掌坛师和相关人员进行摸底、登记、造册,还在张毓褔家召开筹备工作会议,就成立协会和今后的发展达成一致意见。他们还努力争取县里相关领导的支持,并积极向相关部门进行书面请示。获得批示后,于12月16日,在德江县纪委四楼会议室召开德江傩戏表演协会成立大会,由相关领导为协会授牌,选举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聘请了顾问和名誉会长等。这个傩戏表演协会的成员,除了傩文化爱好者外,主要包括该县活跃在傩堂戏表演一线的掌坛师及学徒70 余人,其中掌坛师占了绝大多数。可以说,该表演协会集中了德江县目前主要的掌坛师。

据张毓褔讲,他发起成立这个协会的初衷,是为了加强掌坛师之间的沟通:

虽然说我是个农民嘛,政府也把我推荐成了国家级人员(指国家级传承人)了,我也有些想法想在县里做(指为县里出力)。我来办这个傩戏表演协会,主要想各坛掌坛师经常开一下会议,跳唱好的,艺术性比较高的,再一个是傩绝活儿比较强的,这些都要传承哩。我说我们主要的傩艺师每年调研一次,起码要吧。全县的傩艺师调拢来,搞一次大型调演,就是缺乏经费。我说把他们(指掌坛师)拢来了,德江你们给人家一定的经费,人家到时也有心情来做这个事情,我的手艺想传下去也比较宽广①。

张毓褔作为国家级传承人,已经有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传承观念。他作为一名优秀的掌坛师,深知要培养出优秀的傩堂戏传承人,必须加强各坛各教掌坛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好的苗子,找到真正的徒弟,把傩堂戏技艺传下去。他曾多次同笔者说,找到一个真正的徒弟太难了。搞大型调演,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敢想象的。而成立协会,征得县里的支持,事情就可以办到。但是,事情并不如他想得那么简单:

但是没得领导答复我们这样的事情。我们傩戏协会还是空架子,没有钱。县里说拿给文联管,文联主席又不懂傩,也没爱好这个傩。我们这个协会成立的时候,当时那个副县长,他现在是宣传部部长,一直不把我们傩戏看上眼(意指不重视)。我当时就跟他说过,我是国家级,我国家级我只有一万块钱,我不能拿这一万块钱放在全县,我也要生活。我说这个傩戏是我们德江一个门面儿,你们应当对我们这个傩堂戏有所支持。你们搞那些“天麻之乡”“茶叶之乡”是我们德江需要的,但是你们不能全把经济(实指钱)全部放在那上面去了。你要把我们这个傩打出去,他来看我们的傩。我们也是一种经济嘛①。

不难看出,张毓褔作为一位(曾在多个城市演出,还曾去日本演出)见过世面的掌坛师,不同于只在傩堂里冲傩还愿的掌坛师,他很明白傩堂戏其实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这个道理领导其实早就知道,之所以不愿意给协会资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县里2003年曾经花费一百多万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请来众多名人专家媒体记者,都未能为德江文化产业的开发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几十个掌坛师在县里调演一下,就能把傩堂戏打出去吗?张毓褔美好愿望的落空,不是某一个领导的问题,在德江,这是一种必然。但是我们依然为张毓褔能有这样的想法,能有这样的行动感到高兴。作为国家级传承人的张毓褔,对自己掌握的技艺已经有了文化自觉,也开始为更好地传承傩堂戏而有所行动。这至少说明,确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举措,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加盟公司谋发展

张毓褔和安永柏两位傩堂戏国家级传承人还跟德江县傩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公司签约,双方进行合作,建立傩堂戏演出队。按照约定,该公司为二人提供房间居住,还提供了三间房作为傩堂戏排演厅。有演出任务时,由张毓褔、安永柏负责召集掌坛师进行表演。张毓褔还搬到了德江县城该公司院内居住,安永柏则未进城。张毓褔还自己花钱扎了精致的三清殿,安放在排演厅里。为了表演的方便,他雇人制作了铁质的刀杆,仅此一项,就花费了5 000 多元。但是合作进展的并不顺利。公司为了发展其他项目,没有跟张毓褔打招呼的前提下,拆了他精心扎制的三清殿,占了傩堂戏排演厅,并且将上刀山的铁制刀杆放到了公司的露天公共厕所内。这使得张毓褔十分生气,一方面感觉该公司根本不重视傩堂戏这一块,一方面觉得公司不尊重他①。笔者2012年12月在德江调查期间,张先生还时不时在公司住。没过多久,笔者跟他再通电话时,他说已经回到稳坪镇铁坑村家里居住。这样,两位傩堂戏国家级传承人与该公司的合作就名存实亡了。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根本无法单靠傩文化产品维持运转,必须承接其他的业务增加收入,甚至还要靠其他的收入来补贴傩文化产品的生产。由此来看,傩堂戏掌坛师与文化公司进行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双方之前都没有想到的。

尽管合作没有成功,但是两位国家级传承人的这种积极的姿态还是值得肯定。目前傩堂戏在德江农村的传承较其他地方要好一些,但是傩堂戏的信众主要是老年人,这个信众群体逐渐变小已经露出端倪。并且,交通便利,发展较快的铜仁市和江口县,傩堂戏在农村的市场已经严重萎缩。可以说,铜仁市和江口县傩堂戏的现状,也许就是德江傩堂戏的未来。

笔者在江口调查时,接触到的樊绍权、石东平、卢继周、文启发、文法虎等掌坛师都表示,现在冲傩还愿很少,一年下来最多不过十来堂,少的时候三四堂也有,靠着这个养家糊口,根本不行。除了会剪纸和雕刻的石东平带过徒弟 (也外出打工去了),其他掌坛师目前都没有带徒弟。徒弟难找成了傩堂戏传承的最大问题。石东平由于精于傩面具雕刻,被旅游公司请到梵净山景区,聘为公司员工,每月领取工资。除了为游客现场表演傩堂戏,公司还让他在景区开设店铺,分享收益。其他掌坛师的境况就没有这么好了。尽管如此,石东平还是会利用旅游淡季回家休假的时间,与其他掌坛师一起在农村冲傩还愿。

毋庸讳言,傩堂戏国家级传承人加盟公司的动机也有自身经济收入的利益考量,但这并非坏事。试想,如果傩堂戏在农村的市场完全消失后,傩堂戏还表演给谁看呢? 尽管为游客的表演都是片段的,但是有人看总比没人看强。加盟公司,谋求新的发展,也为傩堂戏的传承增加了一条可能的出路。从这种意义上说,尽管张毓褔、安永柏他们加盟公司未果,但是有这样的尝试,也是他们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国家级的传承人热心于傩堂戏的传承与发展之外,那些未进入各级政府非遗传承人名录但被各级政府表彰抑或被专家学者肯定的掌坛师,同样对傩堂戏的传承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被表彰和肯定的傩堂戏掌坛师

就拿黔东北地区来说,各县市都有傩堂戏,但是只有德江傩堂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也只有德江有傩堂戏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但是我们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不只是有国家级名录,还有省级、市级、县级名录。因此,有的地方还命名了相应级别的代表性传承人。比如贵州省在德江还确定了5 名傩堂戏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还发放5000 元的补助。另外,有的县也评出优秀的掌坛师,授予荣誉称号,以鼓励他们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将自己的技艺传下去。

我们这里以江口县为例。早在2003年江口县就开始挖掘整理当地各民族传统文化,“把历史的一切创造作为一种文化财富为今所用”②。在一位热心民间艺术的退休老职工胡胜光的积极张罗下,2003年8月18日江口县民间傩文化艺术协会正式挂牌成立。据协会副会长、掌坛师石东平讲,这个协会会员中虽有一些掌坛师,但是由政府退休人员主导,很多活动并未征得众多掌坛师的意见。并且县里拨付的经费使用不公开、不透明,致使举行相关活动时掌坛师的积极性都不高。人气很高的石东平,最多只被任命为副会长。原因是他住在乡下,很多事情办起来不方便。起初石东平也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自己在民间该怎么活动就怎么活动。但是后来他改变了这种想法。

2006年,江口县在挖掘整理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选出江口十大优秀民间艺人,在2006年5月25日召开的全县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由县人民政府向胡胜光等十位民间艺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在江口十大优秀民间艺人中,有5 人是傩堂戏掌坛师,占了半壁江山。精通傩艺、雕刻、剪纸、绘画、木工等多种技艺的石东平自然荣列其中。他说,被授予十大优秀民间艺人,对掌坛师来讲是一种很大的肯定和鼓舞。为了更好的传承傩堂戏技艺,光靠个人的力量不行,现成的傩文化艺术协会是一个很好的联系其他掌坛师的组织。但是现在的协会会长不是傩堂戏掌坛师,加之经费使用存在很大的问题,引起很多掌坛师的不满。2013年协会将要举行换届选举,石东平决定搬进县城住,以便能顺利当选会长,使协会真正成为掌坛师自己的团体组织,促进傩堂戏的传承和发展③。

不难看出,被政府授予荣誉称号,极大地鼓舞了掌坛师,提高了其保护传承傩堂戏的觉悟和积极性。也就是说,即使无“利”,有“名”同样可以增强掌坛师对自身技艺的自信,促进傩堂戏传承工作的开展。在傩堂戏流传的其他地区,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2007年5月,蒋品三被授予“恩施州第三批民间文艺大师”。在颁奖大会上,老人布满沟壑的脸上写满了喜悦和幸福。他说:“感谢党的政策好,给我这个要钻土的人这么高的荣誉,我一定尽我最后的力量,把我所有的傩愿戏绝招教给徒弟们,让傩愿戏这一民间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4]

不仅仅是政府授予的荣誉,就连专家学者的虚心请教,也使掌坛师及其周边的人改变了对傩堂戏的看法。莫祥章、张云娥在对湖南沅陵县筲箕湾乡大坪头村周家冲组的掌坛师唐守业调查的基础上,指出:

近年来,由于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已经很少把灾痛理解为神灵鬼怪降罪了,因此,也就少有人请他酬神还愿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行(其所在的沅陵是沅湘傩保存较好的地方,如七甲坪等地),他也经常性地参加一些乡里、县里的傩事表演活动。凡是此类活动,老先生总是乐此不疲[5]。

热心于乡里、县里的傩事表演活动,除了自己喜欢傩堂戏表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被乡里、县里找去进行表演,对唐法师来说,自然是一种荣耀。但是这种无“名”的荣耀感,并没有影响唐守业三个儿子对傩堂戏的看法:

笔者曾问及唐法师的后继人选问题,他说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无承袭之意。究其因,儿子们认为,一是目前社会上法师们并无什么崇高地位;二是一年到头也没几场法事,挣不了几个钱。这种法师社会地位的低落及经济利益的减少是傩事传承中后继无人的主要原因[5]。

然而专家学者的虚心请教,以及唐法师的多次被邀表演,让唐法师本人及其儿子都不得不重新审视傩堂戏,唐法师技艺的传承出现了希望:

正是因为笔者一行在唐法师家中半月的社会调查以及唐法师多次被邀表演,才使唐法师及其儿子们感到了傩文化遗产的价值。唐法师的二儿子也才表达了愿意继承其父衣钵的愿望[5]。

莫祥章、张云娥由此意识到对掌坛师的肯定与尊重对传承傩堂戏的重要作用。正像他们指出的那样:“文化遗产的传承,若是没有经济利益的支撑,至少也得有社会地位的认可和尊敬才能自然实现。因为法师也是人,不图利也得图个名。”[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非遗保护的背景下,尽管掌坛师主要还是生活在农村,活动在农村,但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或被政府确定为传承人并发放补助,或被授予荣誉称号,这些都是他们从未曾想过、也不敢奢望的事情。官方的表彰和肯定,提高了他们在当地的社会地位,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掌握的技艺:傩堂戏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非常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也在客观上促使他们在传承傩堂戏时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对傩堂戏的传承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说,“非遗”保护背景下的傩堂戏传承就没有问题。恰恰相反,非遗保护背景下的傩堂戏传承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这个问题需另文专论,此不赘言。

注释:

① 资料提供人: 张毓褔,时间:2012年12月15日,地点: 德江县城德江傩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院内张毓褔寓所。

② 江口县县长杨彪为《江口十大优秀民间艺人》一书所写的序言,见江口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江口十大优秀民间艺人》,内部资料,2006年。

③ 资料提供人:石东平,时间:2013年1月27日,地点:贵州省江口县坝盘乡合寨村太甲组害家沟傩愿事主薛尚德家。

[1]许钢伟.傩堂戏掌坛师的身份辨析——傩堂戏传承人研究之一[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3-17.

[2]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社图发〔2007〕21 号][EB/OL].[2007-12-12].www.ccnt.gov.cn/sjzz/fwzwhycs_sjzz/fwzwhycs_flfg/201111/t20111128_356512.htm.

[3]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社图发〔2008〕1 号][EB/OL].[2008-10-10].www.ccnt.gov.cn/sjzz/fwzwhycs_sjzz/fwzwhycs_flfg/201111/t20111128_356513.htm.

[4]刘绍敏.一颗璀璨的土家文化活化石——记恩施市傩愿戏传人蒋品三[J].民族大家庭,2008(5):33-34.

[5]莫祥章,张云娥.还傩愿音乐表演之艺术特征探析——以沅陵大坪头村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10):10-13.

猜你喜欢
江口县德江县德江
爸爸·我·山城
A novel flexible plasma array for large-area uniform treatment of an irregular surface
杜雄飞 藏石欣赏
宏 藏石欣赏
德江黑木耳
缺钱的“警察”男友
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的“警察”
江口县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论江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杆”在民间传承、发扬的重要性
江口县茶树适宜种植海拔及区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