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闽地王天君传说看道教神祇的本地化

2015-03-19 15:02庄恒恺
关键词:福州福建

庄恒恺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福州350118)

从闽地王天君传说看道教神祇的本地化

庄恒恺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福州350118)

在福建民间信奉的神祇中,有相当数量是外来的制度化宗教的神祇。这些神祇随移民入闽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本地化(亦称在地化)。通过考察道教神祇王天君(王灵官)在闽地传说的变异和功能的拓展,论证神祇本地化的重要表现,是信民为神祇编造其与闽地、闽人相关的传说内容。

福建;王天君;道教;本地化

历史上,移民对福建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林国平先生认为:“汉民族的大批迁徙入闽,不但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带来了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信仰。”[1]在福建民间信仰中,有大量制度化宗教(佛、道二教)的神祇随移民进入闽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神祇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本地化(亦称在地化)。外地神祇的本地化,首先与传入区域的社会经济特点有关。渡边欣雄曾指出:“在中国,民众对国家宗教的接受,也是以充满了地域性差异的民众信仰为前提的”。[2]国家宗教如此,民间信仰亦然。例如,关帝原先只是被视为忠义的化身受到崇拜,随着宋元时期福建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达,关帝又被视为财神和海上保护神,不少商人和航海者都奉祀他[3]。而外地神祇本地化的重要表现,则是信民为神祇编造了与闽地、闽人相关的传说内容。道教神祇王天君传说在闽地的变异,可以清晰地反映这一点。

一、王天君传说在闽地的变异

王天君,即王灵官,原为道教护法神。日本学者二阶堂善弘指出:“王灵官乃非常脍炙人口的神祇。如今,在全真教的道观里,一定会在主殿的前面设置‘灵官殿',其中就祭祀着扬鞭的王灵官塑像。这也同佛教寺院天王殿里的四天王、韦陀一样,起着同样的作用。”[4]王灵官相传为宋代道士萨真人的弟子。《明史·礼志》记:“隆恩真君者,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宋徽宗时,尝从萨守坚传符法,乃于禁城西建天将庙”。据吕宗力、栾保群《中国民间诸神》考证,其本名为王善,乃湘阴之地方神,或称其为城隍神,或称其为吞噬童男童女之邪神,或称其为灵霄殿之先天大将,奉玉帝敕庙食于湘阴。总之,当是地方性的人鬼神或自然神。后萨真人焚其庙,又收为部将。此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有“王元帅”条,称其本名为王恶,唐朝人,曾焚烧江怪之庙,怪风大作,适值萨真人至,作法反风而灭妖,玉帝封为元帅,掌监察之任。此神显然由王灵官附会衍生而来[5]。

近人陈文涛《闽话》卷三《王天君殿之传说》反映了王天君传说在闽地的变异:

王乃晋末之皖南人,幼谙水性,尝泅于金山、焦山间之燕子矶,赤手在水中捕获10斤以上之鲟鳇十数,穿腮系于颈际,仍游泳自如,故有江上鳄王之号。及石敬瑭反,王年及冠投身行伍,每战皆捷,随身仅有一刀,军中因号为王一刀,与王铁枪齐名。后因愤石卖国,乃弃官浮海与海盗金翅大鹏聚啸于钱塘宁波一带,凡20年。大鹏受敌贿拟杀王以降。事泄,王杀大鹏并其众,威名震于遐迩,小儿闻之不敢夜啼。后因缺粮,率舟师自温台迤逦南下,至闽之白犬洋陡遭风袭,舟师十丧八九,生还者只王及其心腹侍从郑畿、黄福斌两卫弁,至今郑、黄亦塑像屹立天君殿侧。王自遭风袭,雄心顿减,官军购捕急,乃剪须易服遁入天目山为屠。有赊肉者到期不还必饱以老拳,人畏之如虎。一日忽自顿悟,拟走五台学道。方渡黄河,舟中与一西域喇嘛遇。听谈经王稍能体会,

求道之心愈决。莅五台后,思往天竺,适有两僧来自普陀朝山,亦将往天竺,拜活佛。王欲与同往,两僧戏之曰:君能剔腹剜肠由老僧带往,便可。王立将戒刀剖出肠胃付僧带之往。渡流沙经青海,至火焰山舍身岩。岩前置有油锅,油热如沸,司鼎务者系一罗汉,告僧曰:凡拜活佛须先入锅,两僧惶悚不敢入,乃先将王之肠胃抛掷鼎内,不意訇然一声,青焰腾腾,烟云四绕,空中乃现一象,金甲袱头,赤髥拂面,左执鞭,右捻诀,翘其中指,睇视之,即王某也。草鞋一双留五台,而武当以灵官为道护法亦欲得鞋,涉讼久之,始由调停。此鞋年一易地,即以6月16日王升天之日为迎鞋之日。

闽地王天君传说与北方之不同处主要有三:首先,神祇生前活动的年代由唐或宋变为五代时期。其次,原为道教神祇的王灵官变为向“西天喇嘛”学道,而五台、武当“争草鞋”的情节则体现了佛、道对祠神的争夺。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王灵官先为海盗,后因在福建海域遭遇海难而上岸定居,改做屠夫。这就使神明传说与闽地有了联系。此外,福建的王天君传说还增加了因果报应等民间信仰造神过程中常见的母题。福州本地的王天君传说则更为简化,董作宾在1920年代所作的《闽俗琐闻》中记载:

“天君殿”在城内于山顶上。相传天君初为一杀猪屠夫,时有人赴西天求佛者,屠夫请曰:“烦君代问佛祖,吾可以成仙否?”其人曰:“子终日杀生,心大恶,何必问!”屠愤,以刀自刳其心,捧以付之,曰:“请君持此以询!”其人乃携去。及西行极远,无所见,途遇一童子,询之,童子指道旁一井,曰:“此中即西天也,汝趋入!”其人俯视,深邃幽窈,惧不敢下。偶忆屠夫之心,遂抛入试之;方掷下,忽闻空中人语曰,“谢君善意!”盖屠夫已登仙籍矣。今天君即此屠夫,灵应不爽,庙中香火极盛,平均进香者每日百余人,多于侵晨抢头炉香,有夜半即往者。[6]

关于王天君的来历,闽地还有另一种说法,即认为其是镇南王耿精忠。叶承谦《福州迷信活动一瞥》云:“天君殿祀天君,称王天君者,以人冠爵,非神姓也,镇南王耿精忠,为耿仲明之子,耿继茂之孙,王爵系由粤移藩到闽中的。……耿性嗜山水,择于山为行在,与西湖开化寺僧幻禅交称莫逆。……康熙以耿精忠夙有打死鳌拜之功,欲贷一死,而耿仲明派下诸人,反挟嫌媒孽,遂于阴历六月十六日磔死北京菜市口,闽人即以精忠死难之日作为诞辰,以资纪念。犹如之阴历三月十九日托着太阳诞纪念明思宗崇祯的自缢煤山,意义相同。后闽人即就于山行在建殿以祀,神像三眼赤髯,状很特殊。”[7]这种说法与《闽话》传说的相同之处,是编造了王灵官与福建相关的情节,更因为将王天君与具体的历史人物(耿精忠)相连接,在将神祇本地化的同时也将其历史化了。

二、王天君在闽地功能的拓展

在福州,供奉王天君的庙宇香火非常旺盛。除上文所引董作宾《闽俗琐闻》外,兹再举地方文献中若干记载如下。

其一。晚清传教士卢公明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曾记:“在城南一座小山(译注:即南门附近的于山,又称‘九仙山')上的玉皇大帝庙里,有一尊很大的王天君神像。他有三只眼睛,多出来的一只眼睛长在脑门上。留一部赤红色的长须,手中拿着一根鞭。崇拜这个红胡子三只眼神灵的人各式各样,包括生病的、穷苦的、当官的、做生意的,还有一部分妇女。人们向他寻求保护,寻求科场上或生意上的成功,据说求他解除病痛最灵验不过了。”[8]

其二。郑丽生《天君诞》云:“成真整果列仙寰,放下屠刀一念间。儿女都为恩主寿,拜香阵阵上于山。”并注:“王天君殿在于山,闽人祀之甚虔;倡(娼)家诸姬,亦信奉不替。俗称之曰‘恩主',示崇敬之隆也。相传神本海盗,杀人越货;其后顿然开悟,修行得道,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欤。(六月)十六日为神诞,儿女为父母祝嘏者,朝山拜香,络绎于道。”[9]

其三。《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福州鼓楼区分卷》录有福州鼓楼民谣《天君诞》,云:“杀人杀猪罪如山,平生双手血斑斑。一曰忽然思悔悟,放下屠刀一念间。/君能剖腹挖心肝,立地成佛列仙班。六月十六为神诞,三步一拜满于山。”附记曰:“天君诞指王天君诞辰,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是日香火极盈,沿途信男信女双手捧着小椅,椅上插有冥香三灶,椅旁围有黄裙,或三步,或五步,或七步一拜,拜上于山,约达千余人之多。据说拜香的人均是为父母请寿或自己疾病而许愿的。其中很多是城台的娼妓,也混在人群中跪拜,花枝招展,求天君保佑。”

其四。郭白阳《竹间续话》卷二载:“于山王天君殿,香火之甚,冠于会城各神庙。每岁六月十六日神诞,香火彻夜不绝。庙中成市,神像赤髭努目,威武赫濯。相传像为耿王时所塑,匠凡数十易,无一称意者。忽有道人来,自言为能手,约期四十九日。闭户抟土,茶饭皆穿牖入。及期开门,道人不见,独塑像昂然。民国癸亥(1923)秋,殿被火,商人数千营救,抢神首而去。后重建一新,而神之威严,故仍如

昔也。”[10]

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道教神祇王灵官信仰传入闽地后,功能有了较大的拓展,信众也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体现了民间信仰“随意随俗”的特点。而福建本地信民对王灵官崇奉甚虔,并不亚于本地祠神,这与其神明传说的本地化是密切相关的。

[1] 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8.

[2] 渡边欣雄.汉族的民俗宗教:社会人类学的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88.

[3] 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1.

[4] 二阶堂善弘.元帅神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4:226.

[5] 吕宗力,栾保群.中国民间诸神[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671-675.

[6] 董作宾.闽俗琐闻[J].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27,1(2):10.

[7] 叶承谦.福州迷信活动一瞥[C]//文史资料选编(2):社会民情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245-246.

[8] 卢公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143.

[9] 郑丽生.福州风土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105.

[10] 郭白阳.竹间续话[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37.

Research on Taoist gods'localization——taking the legends of Fujian local god Wang Tianjun as an example

ZHUANG Heng-kai
(School of Humanities,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18,China)

Among Fujian folk belief in gods,there are a lot of institutionalized alien gods.With the immigrants of these gods to Fujian,the localization was gradually realized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By examining the Taoist gods ofWang Tianjun's(Wang Lingguan)expanding legends variation and function in Fujian,it can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of localization of gods.This is what Fujian people believed to make up their gods and legends content in Fujian.

Fujian;Wang Tianjun;Taoism;localization

B958

A

1009-8976(2015)03-0017-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3.005

2014-11-24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AS14213)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GY-S14010)

庄恒恺(1983—),男(汉),山东烟台,博士,讲师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史与闽台民间信仰。

猜你喜欢
福州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七月)
那个梦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每个村(居)将配备1名“儿童主任”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畅”响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