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5-03-19 15:02黄亚萍
关键词:异化马克思现代化

黄亚萍

(中共宿州市委党校,宿州234000)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黄亚萍

(中共宿州市委党校,宿州234000)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入手,通过对“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逻辑架构为基础”、“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基础出发展开逻辑运转”这两条逻辑线索的梳理,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最终完成对异化劳动的全面扬弃。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当代中国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特别是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崭新而独特的研究视角。

马克思;异化劳动;国家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治理”、“国家治理”是被学术界关注已久的概念,但这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把“国家治理”从一个学术概念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蕴含了全新的政治理念。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更需要科学、高效、人性

化的治理模式,而处在全球化浪潮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威胁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不同范围、不同形式地存在着异化现象。我国国家治理的提出和发展并不是要求我们模仿西方管理方式,而是除了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道路,更要警惕落入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陷阱,认识和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及其负面效应。

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异化思想的批判吸收,逐步创立和形成了一个集政治、经济、自然、精神异化于一体的完整体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他早期思想的核心部分,并以不同形式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从社会历史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理论支撑的同时,也为当今中国国家治理问题研究提供了辩证的新视角。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践上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战略,在理论上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篇章。

一、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根源看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在进一步系统深入研究经济学,并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劳动是人的本质”观点之后,发现了市民社会里比金钱更具基础性、普遍性的现象——劳动,而“异化”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指主体活动所创造或改造的对象,转化为与主体相对立甚至支配、控制主体的异己力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对象着手来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异化,认为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对象,展示人自身的本质力量,支配劳动产品,满足自身需要,可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工人生产的产品不仅不归自己所有,反而成为奴役和压迫自己的异己力量[3]。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生产实践的深入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固定化及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是劳动异化的根源。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社会改革的总目标”,确立了国家治理对我国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理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西方的国家管理思想对我国的冲击,不得不使我们思考,中国国家治理应该走怎样的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是产生异化劳动的根源,但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按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分配的条件下,仍存在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成分,异化劳动因而有了生存的土壤。但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的异化劳动根本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的异化劳动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可以完善的非长期、非主流的异化劳动。因此,要破除异化劳动对我国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阻碍,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就一定要坚定中国国家治理的根基——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要消除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所有制的异化劳动,是有理论根据和实践途径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极大优越性,因此,我们应坚定信念,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推进中国模式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规避根植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种子在中国土地上成长。

二、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两条逻辑线索看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

随着对无产阶级命运的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逐步摆脱黑格尔纯粹主观精神的思维逻辑,重新寻找新的逻辑基点。马克思以人的类作为逻辑起点,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作为逻辑发展,再以人的类本质的回归建构起整个异化劳动理论框架。可以说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逻辑线索是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逻辑架构为基础的。马克思规定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劳动,人的类的异化归根结底是劳动的异化。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还有一条潜在的逻辑线索包含在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逻辑线索之中,即“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基础出发展开逻辑运转”[4]。可以说这两条逻辑线索强调的都是人在劳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是以人的基本实践活动——生产劳动为突破口和逻辑线索研究异化理论的,也显示出马克思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对人的真实而独特的关怀。

我国学者俞可平把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概括为: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民主化、法治、效率、协调五个要素[5]。其中每一个要素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特别是民主化,强调作为人的普通公民和国家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在劳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而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中国,由于并未完全消除社会劳动分工这一异化产生的根源,导致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出现的“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6]40。这种现象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也一定程度地存在,我国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主体活动也会产生异己力量,导致本应符合人的本质属性,能够使劳动者感受到满足感和愉悦感的劳动,成为被迫的、非自愿的行为,使“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6]43。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不仅要求治理的主体多元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治理当中,更要求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中的“本”指的就是根本,或者说是出发点、落脚点,也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想切实实现人民的利益,就要从根本上去着手,在马克思看来人最大的本质规定就是劳动,国家要做的不仅仅是提供就业岗位给人民,还要使人民在劳动中获得尊重、获得愉悦感。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倡导公平公正,重视社会经济发展背后的人的生存、发展和价值实现,以克服、消除和超越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三、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看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方式:全面深化改革

站在人类发展和无产阶级使命的高度,马克思从不同的层面深入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6]40这就会导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6]40,这时劳动产品成为了异己力量与劳动者相对立;其二,劳动者与劳动活动的异化。“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活动的产品怎么会作为相异的东西同工人对立呢?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6]43马克思认为,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体现,然而在私有制下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使得内在的劳动需求异化为外在的、被迫的劳动,“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6]44;其三,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在马克思那里,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的类本质即劳动,然而“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6]47,使人类在异化劳动中重复动物的生存逻辑,丧失了独特的理性;其四,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60人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而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及类本质相异化,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人与人相异化。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不能由自己支配,反而还受到资本家的剥削和奴役,资本家就成为了与工人对立的异己力量。

我国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逐步凸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相关。如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产品、政治领域的以权谋私、意识形态领域的诚信缺失等现象,既破坏了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和谐,更阻碍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所以要想根除异化劳动对我国国家治理的不利影响,就要掌握正确的治理方式。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异化现象,已显现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领域,因此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消除中国社会的异化现象。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迅速,其负面效益不可避免地体现在人与劳动产品、人与自身、人与人的异化上,所以要狠抓经济领域的改革,为中国社会营造公平、人性化、良性竞争的坏境。同时,政治领域的改革要为经济改革保驾护航,既要完善治理体制,又要及时克服市场竞争的外部负效应,优化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都可以减弱异化的张力。除此之外,人为商品而活的这种“物”对人的控制,是对中国社会的腐蚀,因此中国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应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对意识形态领域高度重视并适时革新,是坚定国家治理方向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

四、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扬弃看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虽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只是作为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对抗关系的概念,但异化劳动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只要阶级存在、私有制存在、不平等存在,异化劳动就不会消失,它将与人类的分工、交换相伴始终,直到共产主义完成对

异化的全面扬弃,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异化劳动现象才会彻底消失。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通过阐述异化这个人类的必然命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价值贬值和片面发展的内在根源,确立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认为扬弃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在于实现人的解放,主要是劳动的解放,而且要通过实现每一个人的解放来实现全社会的解放。解放的实现途径仍产生于劳动者及劳动活动本身,马克思曾指出,劳动异化的产生往往由于生产力、一般财富、知识等“资本的限制”,表现为劳动者的自我异化,而这种现象是暂时的,它可以产生消灭异化的现实条件,“结果就是:生产力或一般财富从趋势和可能性来看的普遍发展成了基础,同样,交往的普遍性,从而世界市场成了基础。这种基础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而个人从这个基础出发的实际发展是对这一发展的限制的不断消灭,这种限制被意识到是限制,而不是被当作某种神圣的界限。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7]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观念关系的全面性,更包括现实关系的全面性。因此,我们不能抽象化地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要以实现客观现实关系的全面性为前提和基础,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实现科学有效的国家治理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经之路,而中国梦的价值诉求则是追求人民幸福和全面发展。从国家统治到社会管理,从社会治理再到国家治理概念的提出,不仅体现党和政府对国家发展及前途的高度重视,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幸福和命运的深度关怀。我国国家治理进程目前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领域都面临着不少难题,其中不少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异化劳动,而扬弃异化劳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解放、走共产主义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治理之路说到底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不断产生异化、扬弃异化、再产生异化,最终彻底消除异化劳动,解放和复归人的本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3] 李秀娟.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启示[J].前沿,2012(14):37.

[4] 张一兵.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6.

[5] 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4.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Chinese national governancemodernization in view of M ax's alienation theory of labor

HUANG Ya-ping
(The Party School of CPC,Suzhou Committee,Suzhou 234000,China)

Marx's labor theory of alienation is the core of Marx's early thought;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Marxist theory.From the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through the“Feuerbach's humanistic logic based architecture”,and“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history from the actual commencement of the logic operation”,Marx tried to explain the four heavy provisions of the labor alienation,thus ultimately abandoning the alienated labor.Marx's in-depth analysis and study of alienated labor,still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in particular,it provides a new and unique perspective to the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Marx;alienated labor;national governance

B03

A

1009-8976(2015)03-0009-04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3.003

2015-06-01

安徽省委党校2015年度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QS201524)

黄亚萍(1985—),女(汉),安徽宿州,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原理。

猜你喜欢
异化马克思现代化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边疆治理现代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