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引流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2015-03-20 05:42蒋坤琼,韦美进
护理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置管脑膜炎穿刺针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最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综合征。病人因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常可并发各种致命性的机会性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AIDS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病情严重,死亡率高。颅内高压是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较为特征性的表现,颅内压增高,常导致脑神经损伤,如视神经、听神经等[1]。临床上通常使用25%甘露醇与50%葡萄糖交替使用降低颅内压,但对一些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颅内压居高不下的病人使用效果欠佳,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采用脑脊液引流控制颅内高压,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病人3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病人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5岁~68岁(38.00岁±0.69岁);T淋巴细胞基线为(50~120)个/mm3,平均82个/mm3;所有入选病人均符合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诊断标准:根据症状(发热、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体征(脑膜刺激征、病理征)等,结合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异常,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发现或培养出隐球菌[2],腰穿脑脊液压力>360 mmH2O(1 mmH2O=9.8 Pa)以上。

1.2 治疗方法 采用腰椎穿刺置管间断引流脑脊液。病人取侧卧位,以左右髂后上棘的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处作穿刺点,并做好标记,成人选择腰3~腰4椎棘突间隙。暴露腰背部,打开中心静脉导管包,常规皮肤消毒,2%利多卡因5 mL对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后,选择用18G导管穿刺针垂直于脊柱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4 cm~6 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感到阻力突然消失,说明穿刺针已进入腰大池,此时可将针芯缓慢拔出,如有脑脊液溢出,迅速连接测压管或脑压表,测量脑压,沿穿刺针内插入导丝,至腰大池内且头端指向病人骶尾部方向2 cm后,拔除穿刺针用扩张器沿导丝扩大创口,置入16G中心静脉导管10 cm~12 cm,接三通管,三通管连接输液橡胶管直接与一次性引流袋连接。手术结束后用缝线及宽胶布固定蝶叶,再用3M透明敷帖直接固定穿刺点。引流管口高度,根据测量脑压结果随时调整,一般高度高于穿刺点平面20 cm~45 cm。置引流袋于床边输液架上。

1.3 结果 除一例因全身衰竭死亡外,其余35例颅内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引流效果好,留管时间最短21 d,最长42 d,平均31.5 d;经头颅CT检查无脑疝发生,留管期间未发生引流管脱出及逆行感染情况。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艾滋病预后不良,但是通过及时治疗,病情可以得到缓解,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病程长,病情复杂,自觉症状重,药物不良反应多,病情易反复,病人对治疗信心不足。责任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动向,不歧视、多关心、开导、同情病人,由于本组大部分病人为第一次置管治疗,对穿刺过程不了解,担心置管会对身体产生不应有的损害,易产生恐惧、害怕、紧张心理。因此,术前应询问、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向病人讲解置管过程、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是治疗和诊断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害怕、紧张心理,增强病人对置管的治疗的信心,并主动配合。

2.2 置管术后护理 嘱病人翻身时避免用力过猛,注意保护,防止引流管脱出,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预防压疮产生。严格执行医嘱定时开放引流管引流脑脊液,开放引流管过程中,嘱病人去枕平卧,不可抬头或坐起,4 h 1次,每次开放20 min,反复进行,对于个别头痛剧烈病人,可增加开放次数,每次开放20 min,随时询问病人头痛改变情况,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颜色、性质。保持穿刺局部皮肤清洁,预防感染,穿刺置管后24h更换敷料,以后每周更换2次,如敷料松脱或被汗液、尿液或其他液体浸湿,随时更换,同时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等情况出现。每天更换引流袋,用2%碘酒、75%乙醇消毒引流管口,更换敷贴和引流袋应戴无菌手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有引流不畅,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3]。本组在置管前曾有3例因颅内高压引起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置管后及时给予留置尿管,约束双手,1周后3例病人先后意识清醒,最终置管最短25 d,最长42 d。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连续观察脑脊液压力3 d,每天颅内<200 mmH2O时可将导管拔除,若病人出现逆行感染、脑疝,瘫痪等不良反应时立即拔管。

2.3 消毒隔离与职业防护 HIV经血液、体液、分泌物、引流物传播。医护人员为艾滋病病人进行各种穿刺及放引流液时,应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罩,防止体液溅到眼结膜。HIV对含氯消毒剂敏感,用“84”含氯消毒原液处理病人的引流液。病人用过的穿刺针,应放入专用利器盒内,进行集中处理。各种引流管放置于指定废物收集箱中,按“特殊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3 体会

艾滋病病人免疫力低下,易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往针对颅内高压病人,需要反复腰椎穿刺测量脑压,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增加病人的痛苦。针对艾滋病这种特殊病种,我院一改常规的穿刺方法,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术,创伤小,引流效果好,避免了反复高颅压下穿刺引起脑疝的危险,减少反复穿刺引起组织损伤及感染等;并且置管为一次性,不需要反复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柔软有弹性,对局部组织刺激性小,引流管可缝针固定后再敷贴固定,不易脱落,病人可自由活动,不受限制;置管引流便于留取标本,动态观察脑脊液的性质、颜色,方便用药,便于控制引流量,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或停用脱水药物,并且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这种治疗方法,非常适合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颅内高压病人的临床应用。由于置管时间较长,为了减少感染的机会,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1] 杨萱,孙燕,刘春礼,等.腰大池置管治疗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杂志,2011,14(5):27-29.

[2] 苏凌松,蒙志好,卢瑞朝,等.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52例临床分析[J].内科,2011,6(6):575-577.

[3] 瞿翠红,石柳春.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行腰椎穿刺置管术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2C):253-254.

(本文编辑 孙玉梅)

脑脊液引流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蒋坤琼,韦美进

脑脊液引流;艾滋病;隐球菌脑膜炎

R473.51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5.04.046

1009-6493(2015)04A-0511-02

广西卫生厅计划科研项目,编号:No:Z2012029。

蒋坤琼,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45005,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韦美进(通讯作者)单位:545005,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

2014-02-18;

2014-11-20)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猜你喜欢
置管脑膜炎穿刺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