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语境下的非言语交际研究
——以影视作品《窈窕淑女》为例

2015-03-20 11:46陈小群
文化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伊莱基调言语

陈小群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动态语境下的非言语交际研究
——以影视作品《窈窕淑女》为例

陈小群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但交际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在特殊情况下,如果不借助于非言语交际,语言交际还可能成为交际的障碍。Barbour称通过研究发现,言语传播的信息只占全部信息的7%,非言语传播的信息占到93%(通过语调、声高变化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 38%,通过身体动作传播信息的占 55%)。[1]可见非言语交际是言语交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韩礼德的语境三要素为理论基础,即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旨在从动态语境视角下解读非言语交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动态语境;《窈窕淑女》

一、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

韩礼德(M.A.K.Halliday)在马林诺夫斯基、弗思等的语境思想基础上,于1964年把语境分为话语范围(field)、话语基调(tenor)、话语方式(mode)。话语范围即言语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如政治、文艺、科技、日常生活等;话语基调指交际者的地位、身份、关系等;话语方式即言语活动的媒介,如口头方式、书面方式[2]。韩礼德的语境三要素对于分析言语交际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我们首先需要认清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的基本界限。

静态语境指的是人们把语境看作是事先预定的因素组合,以韩礼德的语境三要素为例,即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等语境因素,从言语活动开始到结束都保持一成不变。何兆熊和蒋艳梅认为,静态语境是先于言语交际而存在的一组个体,具有释义和制约传统语义学无法解释的语言意义。换言之,在这种研究方法中,语境要素被看成是静止的、独立的“单一个体”[3]。而动态语境指的是在言语活动中,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中的某一个、两个,甚至所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语言使用的现象,且语境三要素是可以随着言语活动的进展而不断进行协商、改变和调整的[4]。Humbolt就曾明确指出,语言是动态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固的;既是一种能力或活动,又是一种产品,因此笔者认为,语境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有些语言现象是动态的,或者说一定时间内是动态的,而有些现象是动态的。我们不应该把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完全对立起来,但是可以认为动态语境更能揭示语言运作的真实过程。

二、非言语交际与动态语境

非言语交际是言语交际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如果没有非言语交际,单纯的言语交际只会使沟通变得机械而枯燥。Greene认为,非言语交际包括所有形式的非口头语言;Knapp和Hall认为,除了书面语和口头语,其他的所有言语活动都称之为非言语交际;Samovar.Porter和 Stefani认为,非言语交际是被信息源以及使用的环境所产生的某一交际背景下的所有非言语刺激物,而且这种刺激物对信息的发出者及接收者都产生潜在的信息价值;[5]毕继万将非言语交际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并且指出非言语交际对言语交际具有补充、否定、替代、强化、弱化、矛盾等作用。笔者认为非言语交际,就是言语交际之外的信息,在动态语境中,对言语交际进行补充,这种补充对言语交际会有增强、减弱、否定等作用。纵观国内外非言语交际的研究,学者们多聚焦于生活实践中的单纯非言语交际,比如“手机低头族”、医患关系、第二语言教学、文学及影视作品解析、跨文化交际、电视访谈节目等方面[6],然而甚少将以韩礼德的语境三要素为理论基础,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

三、动态语境视角下的非言语交际

(一)影视作品《窈窕淑女》

该部电影是由奥黛丽·赫本演绎的一部经典作品,她扮演的伊莱莎·杜立特尔是一位出身贫寒的卖花女孩,说着带有浓重口音且不标准的英语,行为及其粗鲁凶悍。她不合时宜的表现引起了语言学家席根斯的注意,并记录了她的英语发音,作为语言研究的典型真实语料。席根斯承诺她会在六个月内,将其培养成一个优雅美丽的正规花店的卖花小姐。席根斯从她的英语发音以及言谈举止开始训练,帮助她纠正发音,教导她如何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如何举止优雅地待人接物。终于,六个月后的大使舞会上,伊莱莎成为了全场备受瞩目的窈窕淑女,得到舞会所有人的赞赏与钦佩,且被王子邀请共舞。女主人公在影片中表现出过多的非言语交际值得研究,尤其是副语言部分,比如毫无语义的声音、过分拖长的语调、夸张的声高、呻吟、咳嗽、叹息等副语言在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意义,对于理解伊莱莎从前到后的人物形象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二)话语方式与体态语

话语方式即语言本身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语言所采用的渠道或媒介,比如口头方式、书面方式或者歌舞方式等,《窈窕淑女》中有不少歌舞说唱部分,如在伊莱莎接受席根斯的零钱施舍后,开始和同样来自下流社会的人们口头交流,并发展为歌舞说唱交流,手舞足蹈,畅想美好生活。说唱时,伊莱莎表情丰富而甜美,嘴角上扬,俏皮可爱的肢体动作和体态行为勾勒出昂扬向上的生活蓝图,这里的体态语对言语交际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因为,简单的言语交际无法表达伊莱莎对生活的美好构想以及她天真烂漫的性格。

(三)话语基调与客体语

话语基调指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如权力、接触和情感的悬殊等,而客体语则包括衣着、化妆、颜色、气味和个人用品等。当话语基调由一个随意自然平等的语境,变为交流双方权力悬殊,或处于庄重肃穆的场合时,人们的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说话方式、体态行为、客体语言。当然,这里主要阐述话语基调与客体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伊莱莎经过六个月的训练后,观看赛马并参加大使舞会,参加的人员都是上流社会的公爵、王子殿下、公主等,场合十分隆重壮观。此时的语境发生明显的变化,话语基调中权力悬殊。当初脏兮兮、不修边幅的卖花女孩在不断地被训练为窈窕淑女后,大使舞会上,伊莱莎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拖地的白色长裙,戴着长手套、耳环以及美丽的项链,尽显优雅高贵气质,令在场的人的惊叹不已,甚至还被王子邀请共舞。伊莱莎得体适宜的非言语交际,即客体语的采用,对言语交际起到了替代的功能,在她并没有进行太多言语交际的情况下就达到了最佳的预期表达效果。

(四)话语范围与副语言

副语言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也可称为副语言特征或伴随语言特征,包括沉默、停顿、话轮转接、非语义声音(哭嚎、呻吟、抽泣、咳嗽、打喷嚏、清嗓子、抽鼻子、声高、语调等),具有言语交际无法传达的信息。[7]萨莫瓦也认为副语言涉及的是言语成分,指的不是言辞所提供的实际信息,而是接受者对这一信息的理解。在该部影视作品中,伊莱莎与席根斯教授在言语交际中,多次使用副语言来辅助伴随言语交际。如当伊莱莎主动登门拜访席根斯,交谈中,席根斯教授开玩笑称是否应该把她扔到窗外去,她立刻大叫起来,并用了粗鲁的副语言“啊呜”来表达自己的惊恐与愤怒。“啊呜”虽是非语义声音,但表达出丰富的含义,把伊莱莎的粗鲁、无知、毫无修养表现得淋漓尽致,语气词“啊呜”对言语交际起到了替换的功能。

(五)话语基调与环境语

环境语也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从非言语交际角度看,环境指的是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包括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而不是人们居住的地理环境。影视作品《窈窕淑女》中,在伊莱莎协同席根斯参加大使舞会时,话语基调由像席根斯教授一样的知识分子,变成了来自各国的公爵、王子、公主等,参加如此庄重威严的舞会,权力、接触与情感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此时的舞会大厅中以纯白色调为主,唯美庄严,音乐四起,映衬了舞会的主题基调,而且参与者行走或站立时均保持适当的距离,称之为非言语交际学中的“体距学”,环境可以影响交际,那么适当的人体距离更是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非言语交际手段。

四、总结

动态语境下的非言语交际是言语交际中重要的辅助性行为与交际手段,对于言语交际起到加强、弱化、补充、矛盾、替代、否定等重要功能,在重视言语交际重要性的同时,更应当结合动态语境,对非言语交际加以恰当得体的使用,这样言语交际才会“绘声绘色,铿锵有力。”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00.

[2]何兆熊,蒋艳梅.语境的动态研究[J].外国语,1997,(6):17-22.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3.

[4]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8.

[5]徐海燕.从语用学视角看非言语交际[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6.

[6]鄢雅芬.非言语交际在留面子和损面子中的作用[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7]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5.

【责任编辑:王 崇】

H35

A

1673-7725(2015)04-0190-03

2015-03-12

陈小群(1989-),女,安徽灵璧人,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伊莱基调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北境王子
论木版画的色彩基调与印刷细节控制
“大嘴巴”女儿的心事
2岁的无鼻“小战士”离世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俏丽基调
总基调:稳中求进
2015 医改奋力求进总基调:稳重求进
伊莱莎和月亮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