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之所在 效之源泉

2015-03-20 15:46本刊评论员
财政监督 2015年9期
关键词:财政管理财力财政政策

●本刊评论员

力之所在 效之源泉

●本刊评论员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称,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力”从何来?当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低速将成常态,又有减税降费的制度安排,实行力度更大的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能否提供财力保障?财政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

从财政年度平衡来看,收支矛盾的确存在。根据今年的预算草案,今年的财政收入预算增长7.3%,高于经济增速目标7%;今年财政支出预算增速达10.6%,又高于收入增速。这种矛盾如何解释,如何缓解?财政规律要求财政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财政政策可以也应该“逆风险而动”。“可以”是指财政平衡要讲财政中长期管理,实现周期性平衡,而不总能保证年度平衡。经济下行期、通缩压力大的时期,财政政策要起托底作用,防止经济失速,保就业保民生,需要适度扩张;经济过热,则应适当紧缩财政支出,不能任性花钱,给经济添虚火。“应该”是指当前经济运行的现实要求财政如何做,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下行压力大,必须解决好“稳增长”的问题。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一是适当扩大赤字财政规模。二是盘活存量。三是增加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除此而外,财政政策还有没有空间?新华社连续发文追问一笔公共资金的去向,给财政管理指明了一些途径。一些向公民征收的各类行政性事业收费或政府基金,“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谜”,说明加强财政管理能挖掘出较大的财力。新华社提到的土地出让金13年增长超30倍,近20万亿元;民航发展基金征收200多亿;水电油气附加费规模也不小,仅供电附加费一年就达2000亿;此外,还有住宅维修资金、公交卡押金、涉农补贴、科研经费、城市停车费、高速公路收费、彩票资金等。各方面都在向社会伸手,所征集的资金去向存疑,有的被侵占挪用,有的被转化为企业利润、有的躺在账上“睡大觉”。如何加强财政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金收支制度,形成公共资金应对经济周期的合力,还大有文章可做。经济学家蒋洪则从大量国库外资金不受预算法监管的事实出发,证明了我国财政还存在有劲使不出、有力用错了方向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就必须解决财权分割,财力使用无法有效监管的问题。

财政政策之力量,最根本的还是要体现在公共资金的效益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财政资金在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要提高供给效率;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要真正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励创业创新。李克强总理还指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积极财政政策加力,也要处理好政府与居民的分配关系,增加民生方面的投入,为民众创业就业、安居乐业、增加收入助力,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

实行力度更大的积极财政政策,意味着政府控制了更多的财力和资源。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公共资金的管理上、反腐倡廉上要提高效能,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惩贪污腐败、奢侈浪费行为。

猜你喜欢
财政管理财力财政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来源分解及动态演进
“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对县级的转移支付规模只能增、不能减”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与税收在财政管理服务中的运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结算财力
结算财力
财政管理困境与路径探析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