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的标准

2015-03-20 22:21陈幽尔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
未来教育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智能学校老师

陈幽尔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教育领域里,似乎达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学生出了问题,老师一定难辞其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社会、学校、家长共同给孩子们创造了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教师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将教师推至风口浪尖,让教师群体百口莫辩。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下,面对着某些“冥顽不化”的孩子,面对智力有偏差的孩子,老师一遍一遍地反思自身,试图寻找出“不会教”的思想、行动根源,然后调整教育方式方法,但成绩差的依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品行恶劣的还是继续恶劣……为什么?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学校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尤其是父母的家庭教育问题。

再者,什么是“好学生”的标准?孩子的智力是多元的,如果我们只以一元的标准去要求,如何能达到统一的要求呢?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但我们目前的评价体系似乎只注重与知识相关的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而对其他的智能则忽略不计,于是,所有人的目光只聚焦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所谓的“教好”,就是教出分数高的学生,就是把孩子都送进名牌大学。另一方面,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来看,出了问题找学校,似乎家长没有任何的责任,这是教育中的一个误区。事实上,孩子从出生开始,甚至在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教育就开始了。父母的言谈举止,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都是孩子可资效仿的榜样,等到孩子上学之后,其性格特点渐已形成,而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孩子品质的形成。孩子不仅在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教育,整个社会,还有网络、电视等传媒都是教育孩子的资源。所以,孩子成长中出现了问题,决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上学就要选择好的学校,假如不能选择好的学校,就要选择好的老师。我们经常见到因为老师的不当教育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我们也经常见到因为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学生的一生的典型。由此不可否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孔子,是我辈景仰的大教育家,“有教无类”,说明他招收的学生不分贵贱,来自各个阶层;“诲人不倦”,说明他的教学态度极为认真,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因材施教”,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很是先进的,即使是在当今也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教的三千弟子中,贤人也只有七十二,也曾屡屡发出“朽木不可雕”的感慨。圣人尚且如此,何况吾辈凡夫俗子?

我更宁愿相信这句话是教师的自我要求,而并非强加于教师的枷锁。

猜你喜欢
智能学校老师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