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生信息素养培养探究

2015-03-20 22:54赵红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信息素养高职生

赵红

【摘 要】阐述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强弱,只有提升高职生的信息素养才能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分析高职生信息素养现状入手,探讨泛在知识环境下高职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生 信息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172-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以无所不在性、透明性和智能性为特征的泛在知识环境的产生。泛在一词来源于拉丁文Ubique,意思是“处处呈现、出现或被发现”。泛在知识环境给人们的感觉是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实现了任何人和任何对象,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的通信与联系,即“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通信。在这样的信息社会,信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任何个体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信息素养成为人们适应信息环境的一种基本能力。这使得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显得尤其迫切及重要。

一、信息素养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1974年由美国学者保罗·泽考斯基提出的,他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时至今日,中外研究者都比较认同信息素养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指捕捉、识别、获取、评价,及有效利用和创造信息所具备的品质与能力。信息素养包含了信息的知识、能力、意识及伦理等内容。在今天,信息素养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认为是人们在信息社会生存、学习、发展过程中所必备的重要能力与基本素质。

就业能力是一种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能否顺利实现就业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对大学生来说就业能力是一种发现、获取并保持工作机会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及适应能力等,其中学习能力是就业能力的基础。在当今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表现为获取、选择和利用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如何寻找知识信息,如何选取、分析、处理、交流甚至创造性使用知识信息,这都取决于一个人的信息素养水平。

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那些信息知识丰富、信息能力强、具备良好信息意识和良好信息伦理的学生,在就业时往往较容易抓住机会,能够顺利就业,而且就业质量相对较高。反之,那些信息知识贫乏、信息意识封闭、不能有效管理和利用信息,也不具备良好信息伦理的学生,他们的就业之路就没有那么顺畅。因此,在其他能力均等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越高,表示其学习能力越强,则其就业能力也更具竞争性。

二、高职生信息素养现状

通过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可知,目前我国高职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及信息素养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第一,信息意识淡薄,即有目的地利用、积累、管理知识的意识淡薄。大部分高职生不知道自己需要哪些信息,普遍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很少懂得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信息意识较封闭。这种思维惯性使高职生没有形成“有问题去图书馆”、去互联网上查询信息的意识习惯。

第二,信息基本技能差,即查找、筛选、分析、交流等基本信息处理能力差。许多高职生的信息技能还处于较低水平,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束手无策,缺乏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加工的素养,更不知道如何对自己掌握的专业信息进行加工创新,并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出去,与他人进行分享及交流。有的学生使用信息的态度不端正,他们使用互联网进行的信息活动中,大多用于网上游戏、影视娱乐、网上聊天等,而进行网上专业信息查询却很少。

第三,信息伦理道德缺失,即信息价值观念、信息权利意识缺失。高职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普遍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道德意识缺乏。在生活中他们不会有意识地维护和行使自己的信息权利,对信息政策法规和信息道德的认识不足,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知识产权及网上的人为恶习漠然置之。正是信息伦理道德的缺失,引发了网络成瘾、网络欺诈、网络黑客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第四,信息素养教育缺失,即缺乏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将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但因为教学设计、教学平台、学生学习热情、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师资不足等制约,使得该课程目前处于停滞状态。大多数高职生不清楚“信息素养”的概念,多数学生没有学习过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

高职生在信息素养方面所展现出的种种现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高职院校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价值。随着泛在知识环境的到来,现在大多数企业除重视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外,还更看重其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核心,信息需求是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创造性思维通过信息意识启动,信息技能则拓展了人才创新的途径。

三、高职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将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作为高职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信息素养在促进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使高职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就业信息,达到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更能择业的人生目标,在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显得尤其迫切及必要,而图书馆在这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抓好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树立好第一印象。教育实践表明,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安排专门的入馆教育及参观图书馆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爱书爱馆的第一认识。在入馆教育中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向新生介绍图书馆有哪些服务项目及如何进入学校图书馆网站。在参观活动中,安排老生带领新生实地参观图书馆,向新学生介绍馆内各个库室功能,并现场演示如何使用电脑进行馆藏检索、如何使用自助借还机、读报机等设备。同时还开展“移动图书馆”现场体验、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活动,让新生从视觉、听觉、触觉上亲身体验大学图书馆所带来的冲击。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时间即树立起“有疑问找图书馆帮忙”的意识,从而完成信息素养教育中“培养信息意识”的第一步。

第二,将信息素养知识与专业课程融合,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强化教育。信息素养不是脱离其他学科而单独培养的,专业学习与信息素养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国内外一些高校的教学实践表明,加强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各专业的日常教学和实践当中,这已经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例如,在对商科类高职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可以设计“专业搜寻”、“职业岗位调研”、“我的职业规划”等专项调研,引导学生去图书馆和馆藏资源库中查询,形成检索报告。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所学专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找出对应职位要求中需要进一步充实的知识和技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及提升路径,从而促使自身更自觉地学习,端正求职心态。通过教学反馈得知,学生在做完此类综合报告后,都对自己将从事的职业及自身定位有了更科学、更理性的思考。此外,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时,教师还应适时地指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所面对的信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阅读、整理、鉴别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如此,专业学习和信息素养教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就能学会自我学习、自主学习。

第三,借助网络、移动通信设备实施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加强高职生的日常信息技能训练。知识可以传授,能力要靠训练。能力的获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完成任务来实现。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以自建网络为平台,搭建起在线网络信息素养教育阵地。一方面,图书馆可结合专业的教学参考资料库,以文字、图片或课件的形式在网站上发布,另一方面,可通过电子邮件、QQ群、微信、微博等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及时回答学生提问、协助查找所需资料,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增强师生互动。此外,随着手机等移动阅读设备的广泛运用,图书馆还可搭建移动信息素养教育平台,通过建立移动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图书查询、信息检索、信息咨询、在线阅读等服务,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信息技能的实操训练,将信息素养教育延伸到任何时间和空间。

第四,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有助于培养高职生的信息道德及行为。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编制病毒、攻击网站、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等犯罪案例,往往是他们出于好奇或好胜心理实施的,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实施的是一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快,但心智发展还不成熟。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可考虑通过校“图书协会”这样的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信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各类信息服务工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信息的重要性,有助于树立自律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到诚实守信、合理合法地选择和利用信息。只有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氛围,才能够使高职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有一个质的提升。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均明确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以学习者具备自学能力为前提,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都必须以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基础。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在广大的知识海洋里,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记住,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到哪里去找所需要的知识,知道自己该如何去获得所需的信息,并能够快速找到。对高职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培养高职生实践终身学习所应自备的品质。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高职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应当把培养高职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帮助其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助推器,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让高职生在校期间较好地掌握信息技能,为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职业理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向勇.信息素养教程:高等职业教育必修课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庄善洁,朱翃,迟秀丽.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文炯.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5)

[4]葛传兴.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的相关度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

[5]谢守美,赵文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J].情报资料工作,2012(1)

[6]秦新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4)

[7]宋红力.影响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

[8]徐寿芝,程风刚.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9]周寅.刍议信息素养与大学生创业[J].科技创业月刊,2008(7)

【作者简介】赵 红(1975- ),女,广西合浦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人力资源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信息素养高职生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