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乃谦小说地域文化论

2015-03-21 04:26赵岚
文教资料 2015年36期
关键词:雁北民歌文化

赵岚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曹乃谦小说地域文化论

赵岚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近年来山西大同籍作家曹乃谦因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的赏识和高度评价在国内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毫无疑问,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他的作品同山西很多作家一样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曹乃谦的笔下,雁北是他的心灵净土。本文立足文学与文化的紧密关联,通过细读曹乃谦小说文本,领略其笔下雁北民俗与风情,体味山西雁北一带的文化魅力。

曹乃谦小说雁北地域文化

曹乃谦在1986年因和朋友打赌而开始创作,截止现在陆续创作并出版的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中篇小说选《佛的孤独》、短篇小说选《最后的村庄》、中篇小说集《换梅》。他的作品并不高产,包括散文、随笔、书信在一起总共也只有近百万字。他的作品都是以山西雁北地区为场景的,其中大多都是70年代雁北及晋蒙边界地区偏远、闭塞、落后的乡村,如温家窑、峪底村、二十一村、谷家窑村等,用原生态的俚语方言,穿插当地的民歌,形象而深刻地写出了在这特定的环境和土地上存在着的人们的生存状态,使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周作人曾说:“风土与住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国文学各有特色,就是一国之中也可以因了地域显出一种不同的风格。”①可见,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早已被人注意和重视。笔者通过细读曹乃谦文本,从自然地理环境、民歌、语言、民俗四个方面分析了其笔下独特的地域文化。

一、自然环境——“山的后面还是山”

自然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我们姑且不从客观地理学的意义上来分析雁北地区是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我们只从文本出发,来看看在曹乃谦的笔下是如何描写雁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

首先我们来看他对他笔下村庄村民的生活居所的描写。曹乃谦对村庄名字的命名很有雁北特色,如温家窑、峪底村、二十一村、谷家窑村等,而且在作品中经常提到雁北乡村农民居住在“窑洞”,虽然大多只是一笔掠过,没有具体介绍和详细描述。但是这些经常出现的“窑”、“窑洞”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建筑名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恰恰是雁北乡村人文景观的真实反映。明代无名氏的《过河曲》诗,刻画了晋西北山区的窑洞风情:“山路崎岖沟涧多,此心兢业畏磋跎,玉蹄铁勒高低步,白雪黄沙上下坡,土屋不闻鸡犬叫,人家犹恐寇戎过。”山路、沟涧、黄沙等等这些意象正是山西自然环境的真实书写;土屋也即土窑洞,身在其中听不到鸡叫犬吠也是这一地域生活状态的真实情况。“民居的特色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很大程度上受着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山西近世民居就是这样,它有两个特色,一是黄土窑洞,一是砖瓦四合院。”②而在山西黄土窑洞在晋西北山区体现更为明显,砖瓦四合院则是在晋南平川地带体现更为明显。“窑洞”是晋陕一带的居所特色,因为晋陕一带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冬冷夏热,黄土具有很强的直立性,质地坚硬,不易倒塌,且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作用,所以雁北人民因地制宜,挖掘窑洞并居于其中,使窑洞成为了晋西北一带的独特建筑风格。

其次,“对坝坝”、“圪梁梁”、“东坡”、“西圪楞”等在文本民歌中经常出现的地形名词也正是雁北农村地形地貌的真实描写。也正如曹乃谦的中篇小说《山的后面还是山》的名字一样,晋北多山多沟,乡村大多偏远闭塞,所有就有了这些地形词。这在曹乃谦的作品中处处有体现。如中篇小说《山的后面还是山》中:

月亮的远处是模糊的,可身跟前却能看得很清。我们又是手又是脚,当爬上了最高的山顶时才知道,山的后面还是山,山哑哑又在对面的山里和我们应答③。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曹乃谦的作品中不胜枚举,笔者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便利和信息发达可以说是走向富裕之路的必然条件之一,然而在雁北这些山区,黄沙遍野,山路崎岖,沟壕纵横,偏远闭塞,贫穷是必然的。而曹乃谦正是真诚的关注着这片贫瘠的黄土地,用自己饱蘸真情实感的笔书写着这方水土和这片黄土地上艰难生存着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二、民歌——直率淳朴

曹乃谦在其小说创作中经常穿插使用当地的民歌,据笔者统计,在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作者穿插了15次民歌;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村庄》选21篇作品,其中有9篇都穿插了民歌(部分民歌非雁北民歌),而且在《野酸枣》、《斋斋苗儿》等中不只一首民歌;中篇小说集《佛的孤独》穿插民歌也不少于10首。绝大多数民歌不仅使小说有浓郁的地域风格,也为小说增添了朴素、真实之感,营造出厚重、深远的意境。民歌来自于民间,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民歌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地的民风民俗、人们的生活模式、审美情趣等。具体自然环境,在上一节有较详细论述。而在作者所引用的大量民歌中,“沟”、“山”、“沙”、“垄”、“圪梁”、“崖头”、“坝”、“棱”这些常出现的词又一次反映了雁北乡村黄沙漫野、山沟纵横、偏远闭塞的地理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雁北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圪”在曹乃谦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尤其高,“圪”的本义是“土岗”、“土丘”,而土岗、土丘的遍布雁北,正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雁北显著的地理风貌。而且晋北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民众豪放的性格特征,极大地影响了民众的审美情趣。面对当地恶劣的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吼唱成为民众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在曹乃谦穿插的这些雁北民歌中,从内容上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是表达男女感情的,而表达方式却粗矿豪爽、大胆直接,纯粹淳朴,有些民歌所吟唱的画面在保守的人来看甚至有点“黄色”意味,如:《野酸枣》“擗白菜”:

书生看奴是好人材

扳住肩肩亲奴的嘴

左手摸来右手揣

摸完左奶揣右奶④

民歌是方言的夸张,方言土语、野嗓子、环境声加旋律才是真正的民歌⑤。在作品中穿插的民歌中,雁北人民用自己的方言直率地歌唱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不妨来看看这些雁北民歌的语言特色。首先是这些民歌中民间雁北方言的使用。如“东山山的阳婆西山山落”中的“阳婆”、“由不住想哥哥由不住瞭”中的“瞭”等。其次是雁北民歌具有大量使用叠词的特点。这些叠词增强了情感气势,更进一步烘托了人物情绪。如《莜面味儿》:

莜麦开花铃铛铛多

妹妹走后想死你哥

莜麦开花一串串

妹妹走后哥天天盼⑥

最后是衬词的使用,如“唉”、“呀”、“个”等,尤其是衬词“个”在雁北民歌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如“隔着玻璃亲嘴儿坑死个人”、“抱住枕头亲个够”、“你是哥哥的个要命鬼”、“亲娘呀,亲娘呀”、“唉,活活把人能气杀”等等。这些衬词并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在民歌作为人们口头吟唱的一种歌曲,这些衬词起到了舒缓语气和增强歌唱者情感深度的作用。

总之,雁北民歌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而曹乃谦在其文学创作中给了我们更加直观和深情的演绎,读罢作品,仿佛那个放羊光棍汉亦或者穿着破旧满面黄土气息的村民在山梁上吼唱着那直率而淳朴的雁北民歌向我们走来一般。雁北处于中原文化带与草原文化带交界处,其民歌中既有山西人民的质朴真诚,又有草原民族的剽悍勇武,改变了原有民歌的含蓄性,体现了直接简洁的表现情感。这些民歌在歌词和唱词上都保持了原有民族民俗性,展现出原汁原味的韵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风情,这独特之处也正是雁北民歌文化的魅力和气息。

三、语言——“莜面味儿”

曹乃谦用雁北乡村方言写就的这一系列作品,也承载了雁北地域文化。在《读〈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汪曾祺这样评价曹乃谦的作品,“语言很好。好处在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这才是善于学习群众语言。”他不仅高度肯定了曹乃谦语言的民间性,而且还给予了形象的定位:语言带有莜面味儿。马悦然先生在《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的序言《一个真正的乡巴佬》中也表示,也许有人认为曹乃谦的语言太粗,脏话太多。其实他是一个单纯立身在农村里的作家,他的耳朵很灵便,他会把农民的语言搬进他的小说里。也诚如太原作协主席杨新雨所说,曹乃谦操着原封不动的生活口语和方言土语,唱着令人心颤的民歌“要饭调”,荡如了文学。这么直接、这么彻底地使用乡村语言,以我孤陋寡闻之所见,曹乃谦是唯一的,而且他显然获得了成功。

莜面味儿是什么味?用莜面味儿来形容一种语言特色,咋一听还是有些懵懂的。莜面是莜麦(一般生长在高寒地域的一种植物)磨制而成,是饮用的粗粮食物。颜色是黄灰色的,接近黄土的颜色,粗糙而简单。用莜面味儿来形容语言,其实质就是语言虽粗却真实,简洁而生动,具有民间性。

方言俗语的运用,首先散见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中。豆豆用擀面杖擀自己刚娶的带肚媳妇,最后“把她给日弄死了”,“日弄”是豆豆后来忏悔至极,到处诉说自己罪状时所说的一个词,可以理解为“鼓捣”、“作践”,但“鼓捣”“作践”明显没有“日弄”的悲剧意味深;莜麦秸窝里,“他”和“她”私会,“她圪缩在他怀里”,“圪缩”一词让人可以想象这对情人的亲密无间,比“蜷缩”更有温情;贵举老汉不忍心亲眼看他的爱牛被骟,只能站在南梁上不停的瞭望,心里不停地念叨“正整搓它呢。”“狗日的们正整搓它呢。”“整搓”比“整治”、“收拾”更形象地描绘出贵举老汉心中的痛楚。这种方言土语叙事策略的运用,不只是出于文体的考虑,更多的是思想情感的选择。就如赵园在谈到老舍与北京方言的关系时也指出:方言文化有助于他将思维透入北京文化的里层,“以致像老舍,一旦放弃这种语言形式,几乎放弃了老舍式的主题。在这里语言正是一种文化系统,包含着价值态度、审美意识等等。它绝不仅仅是工具:中性的,冷漠的,对其负载物漠不关心的,无机的。”⑦

方言俗语的运用,更多的是广布于情节的叙述中。《亲家》中,当黑蛋听到门口亲家来接女人的驴叫声时,他知道“狗日的亲家来搬了。”“狗日的”这三个字看似粗俗,但却逼真地刻画了黑蛋万般不乐意却又信奉“中国人说话得算数”的矛盾心理。在送女人走的路上,黑蛋“扭头再瞭瞭”,心也“跟着女人那两只萝卜脚一悠一悠地打悠悠。”黑蛋那种欲给而不舍得微妙复杂心理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时候传达了普通话无法传达的内涵意义,作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故事既精彩又别致,文化厚重而激越。

四、民俗——相对落后

民俗,是在民间产生又在民间流行的世代相习的传承性文化现象。它是千百年来社会生活的积淀物,是一个地方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心理特征的综合折射和反映。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那些具有独特艺术眼光的作家总是会关注那些具有强烈民族性和民间性的民俗生活,并将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融入自己的创作中;那些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作品也总是渗透着具有强烈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风俗描写,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不仅能发现和理解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涵,还能从这些五彩斑斓的风俗画面中获得美的享受。

雁北地区封闭落后,但越是封闭的地方,民俗保留的越完备。就丧礼而言,迄今仍保留着诸多程序,即送终、入殓、守灵、孝制、报丧、送灯、安鼓、消夜、出灵、人穴安葬、复三和过七。但因为曹乃谦作品中对丧礼的直接展示相对比较少,我们在此也就一掠而过了。

曹乃谦作品中表现较多的是雁北地区的婚俗,婚俗在雁北民间文化中保留得最为完备。虽历经几千年,但特点依然如旧:

首先,嫁娶相当奢靡。在《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一个工才七分钱”,但“娶一个媳妇得两千块”,因而村里出现了一大批的光棍,“五年了,咱村就温孩娶了一个。”婚俗的奢靡还表现在场面的排场、讲究。再穷苦的人家也要请亲朋好友乃至全村人前来吃饭,而且要吃的上档次,喝的保痛快。曹乃谦在作品《总管》中,就详尽介绍了他当朋友结婚“总管”时操持的一切结婚事务。当村里人每天都以喝糊糊吃莜面为三餐时,结婚必须“十个人一桌,每桌十个凉盘儿,十个热盘,两瓶高粱白,喝完了瓶装酒,就上散装白酒”⑧,“十七桌上的主食,白面花卷儿和大米饭,都提前做出来了”。“这时候的女厨房正在准备早饭,油炸糕、烩粉条、调凉菜。油糕得多多地做出来,因为还要给邻里院人送喜糕。”吃要吃的痛快,住也要住的舒服,新房的布置也是非常讲究的。“炕上有块毡子,毡子上面张叔早就给订做好了一块新的大花油布,一进家就闻到一股刺鼻刺鼻的油漆味儿。”“张叔那屋有两个玻璃镜框,画的是小桥流水油画。我把它们并排挂在了新房炕上方的南墙上。”“冀生是我们小朋友里的巧手,他会剜花剪纸,我让他给剪双喜字。先剪四个小的,贴在新房内的四个角角。再剪八个大的,新房的窗玻璃上贴两个,旧房的窗玻璃上也贴两个。贴之前,让二虎人的妹妹金梅把这两间房的玻璃都擦得黑洞洞的。剩下四个双喜字,第二天一大早往出贴。二门巷廊贴两个,街门贴两个。”这样的装饰,这样的布局,在大多数只能睡炕皮的人家眼里,实在不啻于皇宫了。

再者,婚礼程序特别复杂。曹乃谦在《换梅》中重点描述了舅舅娶亲的热闹场面。先是“点旺火”,这是雁北地区最具特色的一道景观,把煤块高高的堆起来,形成一个金字塔,中间用木材填充,点燃之后“旺气通天”。接着就听见鼓匠开始吹灯,就是结婚时请的“戏班子”他们要整整要吹拉弹唱三天。之后新娘子就进门了,然而这还没有结束,进门后还有一系列程序。

在曹乃谦笔下还有“朋锅”(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古代的“典妻”)、冥婚、换亲等一些愚昧落后的雁北乡村婚俗,还有“看红火”等一些乡村民俗。曹乃谦通过对这些民俗深入细致的描写,广泛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各个生活领域的风俗习惯,真实细腻地映射出特定时代的气息,从而使作品既充满了独特而又浓厚的文化意蕴,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魅力。

结语

曹乃谦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作家,他立足雁北乡村,作品在地域特色上带有浓厚的晋北民风,颇有沈从文先生的“湘西小说”的韵味。他的作品,文化厚重而激越,读罢他的作品,我们领略了雁北乡村的文化、风情,雁北农民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惯、口音语言等。文化是一个深远的历史长廊,内蕴博深,笔者只是从以上四个方面研究了曹乃谦作品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希望以后能开拓更深更广。

注释:

①周作人.地方与文艺.见《周作人批评文集》.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65.

②乔志强.近世山西民居特色.黄河新闻网,2010-12-9.

③曹乃谦.佛的孤独:曹乃谦中篇小说选.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31.

④曹乃谦.最后的村庄:曹乃谦短篇小说选.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4.

⑤高雷.浅谈山西民歌歌词特色.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⑥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159.

⑦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55.

⑧曹乃谦.你变成狐子我变成狼.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159.

[1]曹乃谦.最后的村庄:曹乃谦短篇小说选.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曹乃谦.佛的孤独:曹乃谦中篇小说.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3]曹乃谦.你变成狐子我变成狼.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4]曹乃谦.换梅.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5]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6]汪曾祺.《年关六赋》序,汪曾祺全集(第五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周作人.地方与文艺.见《周作人批评文集》.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9]乔志强.近世山西民居特色.黄河新闻网,2010-12-9.

[10]高雷.浅谈山西民歌歌词特色.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雁北民歌文化
怀念雁北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大雁北飞又南归——寻访原红一军团供给部科员蓝勇的人生足迹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Effect of Hydrogen Reduction of Silver Ion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Structure of New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PEI/Pebax2533/AgBF4Composite Membranes*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