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2015-03-21 11:40申洪刚
城市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马基雅性恶维利

申洪刚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申洪刚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阳550001)

从人类社会步入政治国家起,政治与道德便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相互依懒关系。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君主论》深刻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政治社会环境中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性恶是政治与道德关系的哲学基础;披着道德外衣的政治,二者是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政治;道德

一、《君主论》简介

马基雅维利是关于政治与道德研究论述影响巨大的思想家,被誉为“近代政治思想之父”。《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为求当时意大利的掌权者——美第奇家族的赏识而作的。在《君主论》开篇,马基雅维利便吐出了自己希望能得到美第奇殿下赏识的心迹。在“致殿下书”中说,“凡是渴望邀宠于君主者,最惯常的做法是献上自己的心爱之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也渴望向殿下您敬献物品”。[1]人都是有自我需求的,这是理性的人所无法避免的,天然就根植于人的本性中。《君主论》的根本催生动力在于马基雅维利是一位民族主义者——爱国的民族主义者。施特劳施在《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中评价“他(马基雅维利)其实是一位热诚的爱国者”。[2]这是一位爱祖国,渴望自己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民族主义者。爱国主义者本身就意味着是群体利己主义者。《君主论》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君主国及君主如何维持君主权力等进行论述。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是针对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现实状态建言献策以求实现统一的著作。因此,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论述是基于以性恶为政治哲学基础的。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关于政治(君主政治)与道德关系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第十六章到二十四章,在其它章节也有涉及。《君主论》针对的对象是君主;但却无法避开大臣与民众,更加不能忽略君主本身也是人——具有作为人的一切优点和缺点。这正是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对“政治与道德关系”进行论述的国家本性与社会本性和人性相结合的人性哲学基础。

无论是利奥·施特劳施等政治学大家,还是罗素等哲学大师,在研究论述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特别是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时,往往将《君主论》中的现实政治与道德和理想中的政治与道德作比较式的论述,甚至做出现实中的政治与道德并非马基雅维利的真实的政治与道德“自我嫁接式”的论述。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言,“不并读《罗马史论》的人,对他的学说往往得出一个很偏颇的看法。”[3]

二、《君主论》中“政治与道德”的三层次

政治与道德是人在政治社会中为实现共同追求——安全、平等、自由等“善”的两种手段工具。政治与道德关系的争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明确说过,“一切社会团体(包含城邦这种至高而广涵的政治社团)都是以善业为目的”。[4]时至今日,依然有“德治”与“法治”的争论。马基雅维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深爱的祖国处于国内四分五裂、战火频频,国外强敌环视的格局状态,其内心的痛苦与煎熬,恐怕只有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方能理解。笔者在拜读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及相关大家关于马基雅维利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归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社会环境中,以政治与道德关系的基础与发展过程为标准,将“政治与道德”关系分为三个层次:

(一)性恶是《君主论》政治与道德的哲学基础

马基雅维利面对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在实践中把握了当时意大利统一的实质——武力统君主要实现统一就须先巩固自己的实力,发展壮大自己。这种现实需要离不开理论支撑。政治与道德,都避不开“人性”这一根本论题。笔者用今日的“木桶理论”分析昨日的“马基雅维利理论”,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性恶是《君主论》的政治哲学基础。“木桶理论”是指一桶水能盛多少,起决定意义的在于木桶中最短的那一板。若“人性善”,则意大利统一只需要谈判即可;但人类政治社会实践经验表明,只有用武力,才可能真正实现统一。后期意大利统一的实践证明,不用武力无法实现统一——外有法国等强国不希望意大利统一,内有诸侯国不愿意牺牲自我利益。因此,唯有“性恶”成为意大利统一的理论基础。若意大利自己心善,便只有被灭亡一途。残酷的现实逼迫着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来说服意大利的君主通过武装斗争来实现国家统一。马基雅维利的“性恶”表现在“猜疑之心”与“人心是变幻莫测的”[1]17-18和“人是往往容易沉湎于自身的利益”[1]82等两个方面。理性的人往往多疑,环境的变迁往往影响着人与人心。尔虞我诈的环境使多疑的人更加复杂,人为求自保与发展,就不得不把人往坏处想,尤其是君主。人的自私自利则是“性恶”的另一方面。马基雅维利认为,众人大都很容易“沉湎于自身的利益”,现实也证实了民众关心自己的利益往往多于关心他人或公共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公地悲剧”现象。

(二)《君主论》的核心:披着道德外衣的政治

君主无论要做什么,其摆在第一位的是要保住自己的存在、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君主政治是《君主论》的核心与本质。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对君主的建议和意见综合起来是:政治支配道德,道德为政治服务。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运用各种手段,必要时要丢弃荣誉等来实现君主的政治责任,统一意大利便是当时君主最大的政治责任。分裂的意大利要统一,其面临的困难是何其之大?马基雅维利在论君主国时,特别注重武力或实力。意大利统一的过程中政治手段是关键环节,但其建立在强大的军队基础之上。“凡是缺乏实力基础的威望及权势都是最为虚幻和不牢靠的。”[1]48没有哪位君主不想成为一名“仁君”,但现实中环绕在君主身旁的都是不怀好意的“野心家”。现实逼迫着君主不能恪守一般民众的道德规范,只能遵循属于君主的政治式道德规范——就得学会行不善之事[1]52;必须明确,行不善之事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且行不善之事的主体是君主,而非臣民,哪怕是君主“行不善之事”也有限制条件,即不得不实行某些恶行来实现公共利益或“挽救国家的命运”。[1]53最完美的统治方式是民众从内心服从的统治,但当时意大利没有这种统治生存土壤存在;那么便只有让民众因畏惧而服从统治——“选择让人害怕比受人爱戴安全些”。[1]58最典型的便是君主运用手段给自己树立敌手——一般在贵族阶层中,然后消灭它们,以彰显君主的伟大。君主是要爱护民众的,不可视民众为敌手;相反,要拉拢民众到自己的一方。“君主应当与臣民水乳交融。”[1]30君主要注意,使人畏惧不意味着要招人怨恨。使人畏惧,是为了巩固君主的统治;招人怨恨,则很可能导致君主统治的动摇,甚至被推翻。马基雅维利从未在《君主论》中主张要抛弃道德,相反,还将道德本身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譬如君主不择手段是有限制的,但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将这种限制寄托在君主自身的道德上,显然是乏力的,其更明确的限制举措在《论李维》中。

(三)政治与道德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君主论》关于“政治与道德”的第三层次,是对第二层次的继续与升华。“披着道德外衣的政治”强调的是君主政治本身,但君主政治却又不得不借助道德来掩饰自己。意大利统一时期,政治与道德对于君主而言是“政治支配道德,道德为政治服务”,而臣民则需要政治统治与道德规范相结合,若臣民无道德规范,君主国必将陷入内乱纷争,何谈统一?《君主论》针对的情境是当时意大利的四分五裂状态,目标是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言没有一个国家能认为自己采取的政策是“万全之策”。[1]78政策是针对特定事宜而做出的,不能拿战时的政策套用在和平时期,典型便是苏联的“战时主义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等。《君主论》中政治与道德都是为意大利的统一服务的——“君主拜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为师。”[1]60哪怕战时,马基雅维利也从未忽略道德的作用。譬如所有人都可以看见“你表面的样子,几乎无人可以触摸到你的本质”。[1]62这句话本身便强调出道德对政治的某种约束作用。政治必须披着道德的外衣,否则,必将招人怨恨,从而导致臣民因恐惧或其他原因而起义。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论述的“政治与道德”的三层次——性恶论是政治与道德的哲学基础;“政治是本质,道德是表象”的“披着道德外衣的政治”;政治与道德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所论述的政治与道德关系的目的性极强,脱离了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政治社会环境,偏离了马基雅维利所作《君主论》的目的,便极易导致扭曲马基雅维利的本来面目。《论李维》是马基雅维利基于历史基础上的理想国之作,道德是马基雅维利对和平时期国家的最高标准。学者们在对马基雅维利思想进行研究论述的过程中,不可割裂现实的《君主论》和理想的《论李维》。

三、结论

《君主论》是特定时代针对特定事件的现实需要的产物;是处于动乱时期的意大利民族主义爱国者为实现国家统一、追求国内和平秩序的思想著作。学界研究《君主论》须回归其本意,正如格言“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真正的马基雅维利却只有一个。生活在和平且民主社会中的我们,不适宜用现代的价值观去评价生活在十六世纪的马基雅维利及其为实现意大利统一而作的《君主论》。没有一种思想是万能的,一个社会时期必然会有相应的适宜思想。当代的我们更应该站在现实的土壤上,借鉴以往的成果,朝着理想的方向,真真实实地创造出适宜当代的思想,这才是学术价值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M]. 陈红玉, 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2: 1.

[2] 利奥·施特劳施. 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M]. 申彤,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3: 2.

[3] 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下[M]. 马元德,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19

[4] 亚里士多德著.. 政治学[M]. 吴寿彭,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 3.

(责任编校:贺常颖)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Morality based on Machiavelli s Theory of the Monarch

SHEN Honggang

(College of History and Politic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China)

Politics and morality are a pair of twin brothers (in the sense that morality is the birth of politics in society).Since human society entered the national politics, politics and ethics are the "Coke not Meng, Meng not defocus" mutual dependence of laz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morality is still not conclusive, and its complex relationship is evident today.With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ative law "and other scientific methods, standing on the basis of objective facts, keeping value neutrality position, standing in Machiavelli's ,<

Machiavelli; the prince; politics; morality

B 546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5.06.016

2096-059X(2015)06–0073–03

2015-10-11

申洪刚(1990-),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关系研究。

猜你喜欢
马基雅性恶维利
维利西呱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Innate Evil of Human Nature,Law,Technique,and Position:Inquiring into the Essence of Han Fei’s Thinking
荀子不是性恶论者
宋本《荀子·性恶》全文校注
荀子人性论研究综述
《权力艺术:马基雅维利评传》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质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维利床下有鬼
君主之鉴*
——《君主论》献词隐义的分析
马基雅维利军事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