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对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2015-03-22 01:59,,,,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分类法馆员标签

,,,,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标注、博客、维基、RSS等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标注作为大众参与生产、发布和传递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为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始尝试将标注系统引入到图书馆中,以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本文从信息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标注对图书馆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促进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 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

1997年,美国学者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与普鲁萨克(Laurence Prusak)在《信息生态:掌握信息与知识环境》一书中[1],首次提出“信息生态学”的概念,将生态理念引入信息管理中,为信息管理的研究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思路。“信息生态系统”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B.A.Nardi和V.L.Oday提出的[2]。目前关于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国内外尚未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由信息人、信息和信息环境3个要素组成的,其中信息人主要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信息是连接不同信息人的纽带,信息资源在信息人之间流动和转化形成信息流转;信息环境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伦理、信息资源与服务等[3]。

图书馆存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及微观层面3个不同层次。微观层面的图书馆是指具体图书馆,微观层面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最低,构成因素相对简单[4];微观层面的图书馆在不断进行信息流转的过程中,以系统整体的方式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与进化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动态平衡,形成图书馆生态系统。

馆员是整个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馆员及用户作为信息人通过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在图书馆环境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馆员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分类、加工、存储等一系列组织及管理活动,方便用户检索、开发和利用;馆员是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和分解者。用户在获得资源之后,对信息进行消化吸收及反馈,是信息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信息资源的流转,包括馆员之间或用户之间的信息流转,同时包括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流转。从信息流转的方向来看,在传统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单向的信息流转较多,即从馆员向用户的正向流转,而用户向馆员方向的信息流转较少。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流转见图1,其中箭头代表信息流转的方向。

图1 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转

2 标注对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影响

标签作为Web2.0的产物,是由网络用户自由定义的,用于描述各类信息资源所使用的字、词或短语等。用户对信息资源赋予标签的过程就是标注的过程,大量用户参与标注,使信息资源实现大众共同检索和组织。大众分类是用户对信息或对象自由添加标签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服务方式及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数字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大众分类作为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到网络资源的组织和检索中。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将标注应用其中,包括与其他标注网站相结合自行开发标注工具应用到图书馆等多种模式。例如美国康涅狄格州丹伯里市的公共图书馆将其在线分类目录与个人标注网站LibraryThing相结合,方便用户浏览和检索标签;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基于delicious的软件系统开发了标注工具“PennTags”[5],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语言和兴趣,自由地标引信息资源,浏览自己的图书收藏。为图书添加标签不仅使用户可以从不同途径检索相关的信息资源,还可以通过标签寻找其他具有相同爱好的用户。

标签的使用强调用户参与,以用户为中心成为信息服务的目标。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也发生了变化。

2.1 信息人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传统图书馆生态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从馆员向用户的单向流转,标注增加了用户的参与,使信息不断从用户流向馆员,形成了双向信息流动与反馈机制。用户使用标签对信息资源进行标注,将感兴趣的资源进行分类组织,提供自己收藏或推荐给其他用户使用。用户不仅仅是信息的消费者,更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递者。馆员通过分析用户的标注行为,整合用户感兴趣的资源并反馈给用户;同时也是信息的消费者。随着不同方向的信息流转,信息人的类型不断变换,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就变成了馆员和用户。

2.2 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组织过程是标引人员依据特定的信息组织工具对文献信息主题进行分析,形成代表主题的概念和赋予检索标识(语词或分类号)的过程[6]。图书馆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为分类组织法和主题法,分类法的类目是预先确定的,信息资源的组织过程是“对号入座”的过程;主题法使用的词汇是经过规范的受控词,词语之间通过参照系统建立联系。传统分类法与用户标注形成的大众分类法是不同的信息组织方式,具体见表1。

表1 传统分类法与大众分类法比较

传统分类法专指性强,不易扩展,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需不断进行修订。用户只有通过专业学习,才能掌握传统分类法的使用规则。大众分类法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信息组织方法,具有灵活性强、可扩展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分类法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的资源组织方式,用户可以自由地对资源进行标注,用来管理信息或将资源分享给他人。

2.3 信息流转的功效发生了变化

信息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信息的质量。信息流转过程中,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转化的准确性和信息流失量大小都是重要的衡量因素。“标注”在图书馆信息流转中的影响是双向的。用户对信息资源进行标注,增加了用户参与信息资源组织的积极性,大量的用户标签反映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偏好。在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不断进行信息流转的过程中,用户标签的多样性促使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转化,加快了正向信息流和反馈信息流的流动速度,促进了信息增值。同时,用户的标注是大众的、自由的、不受控制的,这种标注的随意性会产生标签的冗余、歧义、多义现象,甚至是语法错误。例如个别垃圾信息制造者通过使用脚本程序提交、发布仇恨言论或色情信息等不恰当内容。标注系统中个别用户特别活跃,影响信息资源推荐的热门度,从而对信息资源的流转造成不良影响。

3 优化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减少标签使用的负面影响

标注的使用有助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扩展图书馆的功能,因此“标注”对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标注”本身的特点,会给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进行优化。

3.1 合理布局,促进系统结构的有序化

为了保证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从系统的整体角度进行合理规划。良好的标注系统是用户参与标注的基础,标注系统的架构需要充分考虑用户、资源和标签之间的关系。图书馆用户是系统的使用者,他们在系统中的活跃程度、与其他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系统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差异性,提高对不同用户个性化的标注服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不断多样化。信息资源的动态变化,需要图书馆在标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对资源标注的权限、标签的存储方式、标签的公开程度等进行设计,满足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动态发展。目前,国内外标注系统能够提供的标注服务主要包括资源描述、资源分类、资源推荐、资源检索、资源评价、资源链接、资源的导入导出、资源收藏与分享等[7]。图书馆在系统设计时,应该充分整合标注的功能,便于为用户提供服务。

3.2 整合图书馆的信息组织方式,合理控制标签

标签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存在冗余、歧义、多义等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否则混乱的标签会对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首先对标注页面进行更改,规范标签的显示;其次建立标注约定,鼓励用户遵守,标注约定可以包括标注时使用的词性、词语的单复数等;第三是建立标注机制,对用户的标签进行甄别,删除垃圾标签,并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对用户标注行为进行控制时,应该遵循适当的原则,因为过度的控制会影响用户使用标签的积极性和削弱用户的信息反馈。

将大众分类法和传统分类法相结合,挖掘标签的语义关系。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将其结合使用,实现优势互补,以达到预期效果。在用户进行类目检索时,标签与分类类目相结合,能够同时显示相应层级所对应的标签,帮助用户了解该类目下的资源类型。标签分配到不同类目下,有助于用户对不同种类的标签建立联系,有助于用户更快找到所需资源。将标签与主题词表进行映射,发挥受控词表词汇之间的参照优势,建立标签之间的语义关联,达到既明确标签的含义又使标签具有层次结构的目的,为基于语义层面挖掘标签系统中的各种关系提供基础。

3.3 以用户为本,提高馆员的信息素养

以用户为本,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前提。标注行为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中,用户由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发布信息。为鼓励用户参与,首先要建立用户激励机制。可以通过用户活跃度与用户权限相关联、用户系统积分奖励等激励手段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其次要研究用户行为,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标签是用户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理解自由标注的,因此可以从用户标注的动机、标注特点等标注行为研究用户的喜好,然后及时针对用户需求推荐信息。第三要建立良性的信息流转渠道,鼓励和加强用户与馆员,用户之间的互动,形成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馆员作为信息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其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因此馆员应该加强信息意识的培养,积极面对新技术的挑战,快速敏锐地捕捉各类信息,并能够甄别信息的优劣,将新技术和新方法作为工作和服务的手段,提高应用信息的能力。要加强信息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准则,严格控制信息污染。只有全面提高馆员的信息素养,才能全面提高信息资源的组织能力和服务质量,更好地维护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 结语

建立良好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及用户的服务有着很大的影响。图书馆应该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合理布局,不断整合新的技术方法。

馆员和用户是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用户作为信息资源服务的对象,图书馆需要在服务过程中树立以用户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用户在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中的积极性。提高馆员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流转的质量,从而保证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分类法馆员标签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国外图书馆新馆员入职培训的特征及趋势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