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3年我国茶业知识产权的发展

2015-03-22 02:45,,,,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外观设计茶业实用新型

,,,,

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1]。在这个时代中,世界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激烈较量,知识和技术的拥有量对竞争力的贡献远远超过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知识产权已成为促进国家和区域繁荣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具有几千年茶文化史,是茶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2],却鲜有学者对茶业的知识产权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

本文拟构建茶业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并且运用客观赋值法对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权重进行赋值,然后根据运用评价体系对茶业知识产权现状进行分析的结果,向政府、企业和研究人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从中国知识产权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农业部、国家文化部、各省文化厅、国家文物局、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等政府部门网站收集了2004-2013年茶业知识产权数据作为样本来对茶业知识产权现状进行研究。本文所采用的统计数据来源于政府部门网站,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正规性和权威性。

1.2 方法与步骤

1.2.1 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致性、科学性、全面性、静态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3],初步构建了茶业知识产权评价体系。该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构成。通过网络调研法对茶业知识产权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正,采用极差变换法和标准离差法[4]确定了评价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表1)。

表1 茶业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及权重

1.2.2 评价茶业知识产权现状

本文采用加权求和法对我国茶业知识产权现状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数据处理。由于茶业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各指标数据的标准和量纲各不相同,不能直接对指标数据进行评价,因此采用公式1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公式1中,Xij为原始数据,aij为标准数据。

第二步,计算加权求和值。加权求和法是以若干单项评价指标为基础[5],综合计算得到我国2004-2013年茶业知识产权评价结果的方法。加权求和法的算法见公式2[6]。

公式2中,Ri表示第i年茶业知识产权综合评价值,Ri专利权、Ri著作权、Ri商标权、Ri地理标志、Ri非遗、Ri植物新品种权分别表示第i年茶业专利权评价值、著作权评价值、商标权评价值、地理标志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值、植物新品种权评价值,ω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 为标准数据。

第三步,茶业知识产权评价值统计描述与分析。以时间为横轴,评价值为纵轴,分别画出综合评价值、专利权评价值、著作权评价值、商标权评价值、地理标志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值、植物新品种权评价值的曲线图,然后对曲线图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业知识产权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采用上述的加权平均法计算我国2004-2013年茶业知识产权现状的综合评价值,并且绘制出茶业知识产权评价曲线图(图1)。

图1 茶业知识产权评价值曲线图

从图1可以看出,2004-2013年我国茶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各方面发展并不均衡。一是茶业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逐年增加,从2008/2009年开始增长势头变强;二是著作权稳步增长,但增长幅度较缓慢;三是商标权虽稳步增长,但整体增长趋势较缓,从2008/2009年开始增长幅度加大,2012-2013年出现了下跌趋势,因为2013年的统计数据仅为2013年1月份认定的驰名商标数量;四是地理标志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较缓;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没有明显表现出上升势头,但在2007年和2009年出现了两个高峰,这是因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隔几年公布一次,且不同的省份公布的时间不一,可能有较多的省份集中在2007年和2009年公布了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是植物新品种权的发展一直比较弱,而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在2008年出现了一个高峰,这是因为2008年植物新品种权中新添加了“茶组植物新品种权”,从而大大激发了人们申请茶组植物新品种权的热情。

2.2 茶业专利权评价结果分析

由于茶业专利权在整个茶业知识产权中占有的比重最大,因此本文着重分析茶业的专利权现状,绘制了茶业专利权评价曲线图(图2),并且分别对茶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现状进行了描述(表2-表4)和分析。

从茶业专利权评价值曲线图(图2)可以发现,发明专利年申请量、实用新型年申请量、实用新型年授权量均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发明专利年授权量在2009年和2012年出现了两个高峰,可能是由于一个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需要经过几年的审查期,前几年申请的发明专利集中在这两年授权;外观设计年申请量在2010年出现了一个高峰;外观设计年授权量在2011年出现了一个高峰,推测原因是2010年申请量突增,而外观设计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2010年的申请量突增就会显著影响2011年的授权量。

图2 茶业专利权评价值曲线图

表2 茶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现状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为该项指标某年在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茶处理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最多,均占据了历年茶业发明专利的90%以上;其次是茶具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茶采摘和茶包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较少,茶采摘发明专利2010年才开始获得授权。在授权率方面,茶处理发明专利授权率较稳定,2004-2013年均维持在20%-40%。其中茶采摘、茶具和茶包装发明专利授权率因数据较少,波动较大,不具有参考价值。

表3 茶业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授权现状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为某项指标某年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从表3可以看出,茶处理和茶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均较多,二者总共占据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的90%以上,且呈现上升趋势;茶包装和茶采摘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较少,其中茶采摘实用新型专利增长趋势较缓,在波动中增长,而茶包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授权率方面,茶业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率较高且稳定,其中茶采摘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率几乎都在50%以上,且2005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13年授权率均在100%以上;茶处理实用新型的授权率均在40%以上;茶具实用新型的授权率均在50%以上;茶包装的授权率也几乎都在50%以上。

表4 茶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现状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为某项指标某年在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从表4可以看出,茶具和茶包装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2004-2013年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占据了历年茶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的90%以上。在授权率方面,茶具和茶包装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率较为稳定,大都在70%-100%范围内;茶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率波动较大,波动范围为16%-130%。

3 建议

我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具有几千年茶文化史,但是茶叶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却不及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家[7]。

本文运用加权求和法分析了2004-2013年我国茶业发展现状,发现我国茶业知识产权实力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茶业著作权、商标权、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新品种权的发展不够好,增长缓慢或者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要加强我国茶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从茶叶生产大国到茶叶贸易强国的转变,政府、企业和研究人员都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激励专利权的申请和保护专利权的权益;其次,应该注重著作权的保护,严厉打击盗版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维护著作权所有人的权益,从而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第三,地理标志是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8]和茶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政府也应该重视地理标志对茶业的保护,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全国各地地理标志的申请与健全地理标志的保护体系;第四,茶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政府也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茶业的保护。

企业首先应该顺应国际茶产业的竞争潮流,走名茶名牌之路,注重自身商标的建设,提升我国茶品牌的竞争力;另外,企业应该注重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人才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研究人员在申请发明专利时,可以从茶处理方向进行申请;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时,可以从茶处理和茶包装方向进行申请;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时,可以从茶具和茶包装方向进行申请;茶组植物新品种权是2008年新增加的,近几年申请量还比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茶组植物新品种获得授权,建议研究人员在茶组植物新品种方面多进行研究,争取获得授权,保护我国特有的茶组植物遗传资源。

猜你喜欢
外观设计茶业实用新型
关于同日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相关问题探析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中日专利法关于禁止重复授权的比较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英国非注册外观设计制度研究
以色列新《外观设计法》8月7日生效
贵州茶业大事记
德国实用新型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外观设计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