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在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2015-03-22 01:04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医学生检索医学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1974年首次提出的。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在改变。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召开的国际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表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养社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信息载体多样化,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却也造成了信息庞杂的现象。如何用科学的方法组织信息对能否有效利用信息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医学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组织不仅对有效利用信息具有重要作用,更对医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医学人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了解信息组织在国内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本文采取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医学生信息组织和信息素养文献进行分析。

1 信息组织纳入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之研究现状

1.1 资料与方法

以(“信息素养”or“信息素质”or“信息能力”)and“医学生”and“信息组织”为检索式,分别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14年9月30日之前收录的相关主题文献,分别检索到1篇和2篇文献。因此,将检索策略调整为(“信息素养”or“信息素质”or“信息能力”)and“医学生”,分别检索到121篇和246篇文献,将检索结果导入NoteExpress软件中合并去重,最后得到338篇文献。应用Excel进行数量分析,应用SPSS 21.0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数量和聚类分析发现,探讨医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组织密切相关的文献仅有2篇。一篇是硕士论文《医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化测评工具的研究与实践》,该论文将信息组织作为医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化测评工具的评价指标之一;另一篇是《提高检索语言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提出检索语言与信息组织同获取和利用信息紧密相关,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信息社会中医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内容[1]。

本文将从文献类型及发表年代、期刊分布以及关键词等方面对国内信息组织与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1.2.1 文献类型及发表年代

文献类型及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从文献类型来看,期刊文献304篇,会议文献17篇,学位论文17篇,可以看出期刊是重要的文献载体及来源。关于医学生信息素养的文献最早发表于2001年,共3篇,分别是《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与措施》、《论成人医学学生信息素质的补课教育》以及《网络环境下医学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以上3篇文献分别从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医学成人教育改革以及网络环境下开展不同层次医学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等方面对医学信息素养进行了研究。可见最早的相关研究从图书馆教育开始。

从文献数量看,2001-2011年文献量呈增长态势,2005年形成一个小高峰,2011年发文量最多,2009-2012年是医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高峰期,2010-2011年有许多医学信息学会议设立该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如“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全国医学信息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等,表明2009-2012年医学生信息素养是研究热点之一。不过对学位论文及会议文献研读后发现,大多强调了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重视检索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却未有信息组织教学与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文献。

图1 文献的年代分布及类型分布图

1.2.2 期刊分布

从期刊分布来看,医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文献主要刊载于医学信息类以及图书情报类期刊,除此之外还分布于医学教育类期刊,少量分布于临床医学类期刊。2001年发表的3篇文献分别发表于《医学情报工作》(现更名为《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国成人教育》和《江西图书馆学刊》。而提到信息组织教学与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提高检索语言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发表于《基础医学与临床》,该刊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主要宗旨的医学综合性期刊。其中《医学信息学杂志》刊载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文献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表1)。

表1 刊载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文献量最多的11种期刊

1.2.3 关键词分析

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 2.0提取作者提供的关键词字段,对其进行清洗归并后统计频次,形成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将矩阵导入SPSS 21.0软件中进行聚类分析,发现338篇文献集中讨论了8类主题内容(图2)。即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培养医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网络环境下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信息能力与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改革,信息化环境下医学教育与素养教育的教育改革,医学院校信息教育的调查分析及相关对策,信息素养的内涵,医学信息学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的课程设置。

数据分析表明,国内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集中于图书馆、课程建设、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信息素养内涵、教育改革、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改革以及现状调查分析等方面。

实际上,医学领域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将其作为专业技能培训的一部分,主要由医学院校、医学图书馆和继续教育研究中心负责[2]。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由相关专业教师教授,而信息能力的培养需要图书馆员介入,为医学生提供相关教育。

图2 关键词聚类图

医学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4个方面[3],而信息能力中信息获取和识别以及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通常是文献检索课程培养的重点。在科学研究空前发展的今天,对海量的医学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并加以分类、综合以及快速提取利用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科研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检索能力,还要对检索所得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利用,这就涉及到信息组织能力。

阅读检索到的文献后发现,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是进行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但这门课程更多的是延续传统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内容,关注于检索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医学生信息组织能力的培养,即使谈到该课程的改革也未提到增加信息组织的相关知识。对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既要使其具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要使其能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组织从而方便以后查找或基于信息组织再加工能够产生新的发现,即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文献检索课程不能只注重检索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信息组织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 重视信息组织在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组织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将无序信息有序化,最终集合成信息集供人们利用,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医学生已经普遍意识到信息对于社会、个人的重要性,网络已成为最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4]。网络环境下,处理和利用好数量庞大又繁杂的信息也是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体现,所以对信息进行合理组织非常重要和必要。医学信息素养教育是解决医学信息获取与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未来从业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5-6]。对医学生进行信息组织教育,使其具有对信息进行合理组织整序、能够将新信息整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首先需要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这需要对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评价,而信息素养标准体系的建立为信息素养的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的标准和基本依据。在《医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化测评工具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杜建将国内外经典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指标以及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中信息素养能力相关的指标进行归类分析发现,信息组织与管理都是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7]。可见,信息组织作为医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标准之一,在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要重视信息组织在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加大信息组织教学力度。

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而检索离不开检索语言。检索的匹配过程就是通过检索语言的匹配过程实现的,因而检索语言是用户顺利获取信息的保证。提高检索效率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检索者使用的检索提问式尽量与文献加工时使用的检索语言相似,即匹配度越高越好。因此,需将检索语言与信息组织作为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重要内容讲述。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图书情报学检索语言专业课的压缩版作为医学生检索语言与信息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指导学生从对文献信息的组织整理扩展到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组织管理,从而形成自己的信息库,培养起严谨的逻辑思维,发挥信息组织在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文献检索教学组在检索语言与信息组织课程教学上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技术环境下产生的新信息内容,将看似与医学专业毫不相关的检索语言与医学生的专业学习相互关联起来,突出检索语言与信息的关系、检索语言与信息组织的关系、信息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关系[1]。

3 结语

从文献分析结果来看,国内院校较少将信息组织教学内容纳入医学生信息素养课程中,这对当今大数据环境下医学生培养、医学人才成长以及医学科学长远发展都极为不利,因此开展医学信息组织教育已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医学生检索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