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域标准化工作的改革

2015-03-24 11:43陈郭治
中国质量监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县域标准化监管

■文/管 建 陈郭治

2015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这次国务院出台的《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是1988年12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进程中又一里程碑式的大事。《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确定的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这些改革措施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必将使标准化工作更加有效地支撑服务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县域标准化工作。

当前县域标准化工作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这是县域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最大的实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在进一步调整和改革,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的标准化也必然面临着全面的改革,根据国务院标准化改革的精神,原有的标准化工作原则、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管理体制必然面临着变革和完善,县域标准化部门作为执行单位,必需适应这种变化,才能赢得主动。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标准化工作说到底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换挡期,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也给县级标准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过去的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的粗放型向提质增效的节约型过渡,标准化工作也应该适应这种形势,要将工作重点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环境保护等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产业,而这些领域正是标准化工作的短板,因此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抢抓机遇。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管理,政府职能的转变必将深刻影响标准化工作。这对标准化工作是一个重大机遇,标准化工作面广量大,一个县级质监局标计科就两三个人,要面对一个县区域的几万户企业,怎么可能做好工作?大把抓,啥都管,抓不过来,也管不到位,严重制约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只有按照国务院标准化改革的精神,把该交社会的交社会,该交市场的交市场,政府部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涉及人身财产等质量安全及环保的重点领域中来,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做好工作。

四、标准化业务工作面临着重大改革。国务院印发的《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是统领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方案中的原则及各项改革措施的分解落实就是我们今后改革的方向。

方案中有一条改革措施,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个人认为,这对县域标准化部门的影响较大。笔者在基层标准化部门工作,目前,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是县域标准化部门的一项主要的日常工作,如果将备案取消,基层标准化部门就将去掉很大一块业务。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已经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试点工作,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也已经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江苏省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管理办法(试行)》两份文件,规定从2015年6月30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这项试点,企业只要将标准文本或者主要技术指标及其试验方法上传到相关网站即视同完成备案;同时,2015年10月1日起,全国已经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号”登记制度改革,组织机构代码证已经停发,这又使标准化工作失掉了一块业务。另外,商品条码工作基本和县级局标准化部门没有关系,违法行为也是由执法大队处理。

五、存在的问题。一些标准化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急需修订;人员结构老化,青黄不接;开展的标准化工作比较单一;标准化工作在面上推开的力度不够;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和工作方式等等。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县域标准化工作

一、标准化业务改革也给县域标准化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新机遇。一是标准化工作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从中央到地方会越来越重视此项工作。笔者从事标准化工作近十年以来,清楚地记得2015年2月11日是近10年以来国务院第一次在常务会议上讨论标准化工作改革问题,这说明标准化工作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标准化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技术基础地位;二是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赋予了县域标准化工作部门许多新的任务。方案指出,强化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这些都是标准化工作的新机遇。

要利用当前国务院出台《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契机,主动向地方党委和政府汇报标准化工作,争取支持;大力宣传国务院《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为实施该方案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尽快推动建立当地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本地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意见及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政策文件,重新定位县域标准化工作。

二、在已经实施综合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地区,县域标准化部门要全面宣传、推开标准化工作。立即开展大规模标准化业务知识培训。对县级局机关和基层监管机构人员进行轮训,迅速补齐业务知识的“短板”;另一方面,要以基层监管机构为单位,对所辖企事业单位进行标准化业务知识培训,建立从县级局机关、基层监管机构、乡镇街道到企事业单位的标准化工作人员网络,为全面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

对基层监管机构要充分授权,将标准化管理权限下放。笔者从事标准化工作近十年,感受最大的就是标准化工作离不开基层,标准化工作的对象就是基层千千万万的企业和其他单位,限于原质监部门人员少的问题,标准化工作一直无法有效地在面上进行推开,现在有了基层监管机构,就应该顺应形势,将标准化业务下放至基层,这样既解决了标准化工作人手少的问题,又方便了办事企业和群众,还能进一步扩大标准化工作的范围和影响力,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三、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和发挥好标准化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无论是食品药品监管、原工商部门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还是特种设备的监管等等,标准都是基础,离开了标准,监管无从谈起。因此,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中指出:强化依据标准监管。加快推动修订标准化法,推进强制性标准体系改革,强化国家强制性标准管理。市场主体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市场监管部门须依据强制性标准严格监管执法。这是对标准在市场监管中的最新定位和肯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相关业务的融合,充分利用“三合一”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巩固和放大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实现1加1加1大于3的效果。

四、要积极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方法和新机制。新一届政府的“当头炮”就是简政放权,标准化工作也不例外,试点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号”就是标准化领域的简政放权措施,但同时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要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的体制和机制,要放管结合,加强服务。例如,取消了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后,如果企业产品标准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研究新方法、新手段,既能放得开,又要能管得住。县域标准化部门直接面对服务对象,遇到的问题各式各样,如何解决这些新情况,是亟需县域标准化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县域标准化监管
标准化简述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监管和扶持并行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