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2015-03-24 02:48黄艳芳,侯翠红,韩桂洪
河南化工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美育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黄艳芳 , 侯翠红 , 韩桂洪

(郑州大学 化工与能源学院 , 河南 郑州450001)

摘要:基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欠缺的现状,通过研究、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对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目前高校的理工学科,在重视科研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的需要,更是个人完善自我,充实内在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 ; 人文素养 ;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收稿日期:2015-06-27

作者简介:黄艳芳(1983-),女,博士,从事化工及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工作,E-mail:hlele114@163.com。

人文素养,广义上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1]。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培养人文素养就是学会做人,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引导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智慧、有修养、有正义感 、责任感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的人。它强调“以人为本”。高等院校作为学生最高的知识殿堂和精神家园,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理性和人文素养相协调[2]。

1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目前,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欠缺主要表现三个方面[2-6]:①知识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②能力上,有些大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③修养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对文化产品进行甄选。

由于传统学科结构,理工科院校大多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不够重视,导致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欠缺[2]。理工科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常常在办学理念、指导方针上突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优势和比重,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美育、德育十分薄弱。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理工科大学生常常过于专注于专业技能等谋生手段和技能的培养,把自己沦为考试的机器、证书的奴隶,人生变得单调乏味,成为没有精神绿洲的荒漠。这严重地扭曲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灵,导致他们纪律涣散,学习松懈,无法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和控制,盲目追求“时尚”、“潮流”,尊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精神空虚,缺乏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从而失去了理想和原则,甚至误入歧途[6]。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性。理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良知、理性、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社会公德意识。

2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用优秀的艺术作品和崇尚美的精神教育他们,通过美的教育和审美活动去体验、欣赏、表现和创造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形成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崇高的品格已经刻不容缓。

①人文素养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当代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不仅包括科技人才,而且包括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谋略者等各类人才。这些人才的素质也不仅仅是科学素质,而且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那些能够开拓事业,取得瞩目成就的人往往是内心强大的人,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②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我们都有目共睹,世界进入一个大融合,大变革的阶段。传统的单一的专业和视野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学生需要更加广博的知识面和视角,跨界人才是必然趋势。当代理工科大学生若把自己的专业目标限制得过细过窄,便很难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③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追求更好的人生价值。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人生描绘为四种状态或境界: 一曰自然生活状态,即本能生活的盲目状态;二曰功利生活状态,即一味追求功名利禄的状态; 三曰道德生活状态,即意识到不仅要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还要追求社会和他人利益;四曰天地生活境界,即个人的生命、存在和全人类命运及宇宙的利益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此乃人生最高境界。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让大学生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状态。④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学生克服很多的负面心理暗示,有效地降低犯罪风险。进入网络时代,人们在惊叹网络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时,也不得不警惕网络带来的困扰。目前,网络犯罪已涉及大部分社会领域,而且随着进一步发展,将来还很有可能出现新的犯罪形式,所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给人带来便利,也能毁掉我们的生活。能够运用这一技术的电脑黑客高手大多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人文素养教育,使之有健康的心理状态,饱满的精神生活和崇高的价值追求才能将网络犯罪扼杀在摇篮中。

3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3.1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文学科向自然学科的渗透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为人师表的教师密不可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教师有良好的人文内涵,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所以高校教师必须首先从自我做起,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从言谈举止中起到表率作用,影响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老师的精神来培育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牛顿、爱因斯坦的同时,也要能欣赏亚里士多德,达芬奇和莫扎特。

目前许多新问题是难以依靠单纯的某一学科去解决的。历史表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领域。因此,在进行自然科学教育时,还要兼顾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文学的普及。美育不只存在于艺术课堂中,同时也体现在其它学科之中;美不仅存在于作品中,还存在于生活中。在理工科院校中渗透人文知识是必然的需要,旨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想象、鉴赏和创造能力[5]。

3.2理工科院校美育、艺术教育的渗透方法

美育是教育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可以让学生有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也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必然要求。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增设选修课程,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培育和塑造[6]。 学校可以成立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园文化艺术月,在此期间,组织各种文化艺术表演和汇演,比赛等,也可以邀请校外的专业艺术团对学生进行高雅艺术的熏陶。还可以与校外联谊,举办各种文体比赛。邀请学者,专家开展人文知识讲座,用名人的魅力和事迹感染学生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树立人文意识,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7]。

3.3德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核心

“以德为首,德术双馨”这不仅仅适用于对某些特定行业学生的培养,各行各业都需要我们培养出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的人。我们需要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不管他有多高的技术水平,都不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只会构成危害。因此,德育应该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在理工科院校的教学中德育也是艰巨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高京平,韩颖.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05):48-49.

[2]王爱民.关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5):77-78.

[3]黄正元.大学人文教育缺失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12.

[4]刘威.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 2008(6):108-109.

[5]余生明.论理工科院校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2-95.

[6]陕树安.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全面捉高学生素质[J].中国冶金教育, 1997(3): 25-26.

[9]徐奇明,陈琳.理工科院校学生的艺术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93-496.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美育教师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