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思考

2015-03-26 12:13宋晓松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哈尔滨俄罗斯

宋 魁,宋晓松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 150001)

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思考

宋 魁,宋晓松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 150001)

国家沿边开放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为哈尔滨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国家打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黑龙江省委的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对于哈尔滨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通过积极开展对俄合作,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商贸中心、对俄物流中心、对俄科技合作中心、对俄产业合作中心、对俄文化旅游合作中心、对俄金融合作中心、对俄合作会展中心、对俄合作信息咨询中心和对俄合作人才培训中心,最终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对外开放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2014年12月31日以18号文件形式正式下发了《“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全省各地市都在以巨大热情积极投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谋划相关项目投资和对外合作,如何和本地实际相结合带动本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已成为各地方政府当前工作的重点。

在新的形势下,哈尔滨市对外开放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国家沿边开放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沿边地区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沿边开发开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3年8月8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 国务院35条)明确了“支持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这对于哈尔滨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通过开展对俄合作,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商贸中心、对俄物流中心、对俄科技合作中心、对俄产业合作中心、对俄文化旅游合作中心、对俄金融合作中心、对俄合作会展中心、对俄合作信息咨询中心和对俄合作人才培训中心。

一、通过采用020方式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打造对俄商贸中心

哈尔滨要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首先要成为对俄商贸中心,建立对俄出口商品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具备辐射国内和俄罗斯的大宗商品集散地,以此加快推进哈尔滨对俄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在“一路一带”、“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推动下,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迎来巨大发展机遇。通过“互联网+”思维,整合现有中俄交易渠道和市场,推动资源共享,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聚,形成强大的规模优势,使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定价、结算和信息等服务平台,推动中俄商品交易大发展,提升哈尔滨乃至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的水平。

哈尔滨发展“互联网+”和对俄电子商务还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互联网+”规制建设相对滞后,企业创新、政府扶持促进方面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较大;市场准入、服务监管体系、信用体系、统计监测体系、产业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二是电子商务企业普遍没有形成规模,业务单一,尚处于电子商务初级阶段,缺乏龙头企业。国内知名在线外贸交易平台敦煌网与哈尔滨市政府正合作建立哈尔滨对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预计2016年投入运营。黑龙江赛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开发建立的come365对俄电商平台可实现在线卢布——人民币结算,目前公司已经从14万供货商采购了近30万个品类的商品销售到俄罗斯、独联体等俄语国家,但规模较小。黑龙江俄速通(Ruston)主要从事对俄跨境物流和边境仓储服务,与淘宝速卖通合作,正运营哈尔滨——叶卡捷琳堡专线包机,配送范围可覆盖俄罗斯全境。三是各类生产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营销水平较低,现有企业推广哈尔滨市的特色产品、有机绿色产品的意识不浓,能力不强,可信、安全、便利的网络购物环境尚未形成。四是电子商务应用在地区、城乡和企业间发展还不平衡,农村、中小企业和传统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亟待扶持引导。五是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商业模式、服务水平和服务范围亟待拓展提高,技术和市场尚不成熟。六是各类进出口企业、走出去企业、各类开发区运用电子商务营销所占业务份额较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建议如下。

1.成立哈尔滨市“互联网+”对俄跨境电子商务推进落实工作领导小组

由哈尔滨市政府领导牵头,尽快建立促进中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目标任务。协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强化商务和信息主管部门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作用,完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与俄罗斯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中俄电子商务平台

哈尔滨市政府与俄罗斯的相关州、区会谈,签订合作协议,由政府间联合组建一个以中俄经贸合作为主,幅射东北亚和亚欧各国的中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3.成立中俄电子商务总公司

公司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省政府的领导下,以中俄电子商务企业为主体,开展合资合作,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工作。

4. 通过020方式以对俄经贸为重点,买全球卖全球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推动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坚持以质取胜,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利用良好的经贸基础,巩固俄罗斯市场,拓展东北亚其他地区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建立规范的边境贸易秩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培育出口名优品牌,加强名优商品境外展销中心和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电站成套设备、重型装备、数控机床等高端产品和轻工纺织产品出口比重。促进文化教育、中医药、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加强哈尔滨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资源能源及粗加工产品进口,建设绥芬河木材加工交易示范基地,提升牡丹江木材集散功能。规范开展劳务输出,完善境外劳务纠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劳务人员救助机制,建设对外劳务公共服务平台和外派劳务基地。

二、以建设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打造对俄物流中心

建立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俄罗斯主要城市的航空通道;打造以铁路集装箱编组站为基础的铁路大通道;谋划建设陆海联运大通道;加快完善内陆港建设。要加大物流集散地建设力度,建设对俄商贸物流服务中心。

积极筹建综合保税区,建设功能更加齐全新型的哈尔滨内陆港,以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哈尔滨综合保税区(正在申建中),以东北亚国际内陆中转港、枢纽港为目标,建设哈尔滨国际陆港。

在呼兰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以呼兰温州小商品城为基础,建设东北亚(俄罗斯为主)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和物流中心。

另外要组建互利共赢大物流公司,联合抱团开拓国际市场,协调俄方互设代理机构、发展双向中介组织,提高贸易组织化程度。

要吸引大型国际物流企业,组建区域性物流联盟。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商贸物流、货运企业向通道沿线转移,加快形成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物流产业集群。坚持互利共赢原则,打造区域物流联盟,研究推动国内外利益相关方合资成立国际物流大通道联合建设和运营公司,实现统一运营管理,降低运输成本,保证往返货源。

中俄双方应该建立边境地区物流发展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快边境口岸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管理和技术交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两国物流合作在基础设施、政策、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对接”。必须积极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推动中俄双方签署陆海联运大通道协定。

三、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为基础,打造对俄科技合作中心

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为基础,加强对俄科技合作。推进与俄罗斯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通过建立中俄航空工业研发中心、国际新材料研发中心、医用激光工程研发和推广中心、农业与食品工业研发中心等,建立中俄联合研究平台。

以对俄中心和国际合作基地为纽带,以哈尔滨科技成果展交会为高端技术转化平台,以信息、专利、产权交易等服务为保障,形成了支撑哈尔滨市、服务全国,具有较强优势、独具特色的对俄科技合作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了对俄科技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发挥对俄科技合作在经济发展中的牵动作用。

以支撑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为目标,注重高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力拓展对外科技合作领域和创新合作方式,成功地搭建了辐射全国的对俄科技合作平台,使对以俄罗斯为主的对外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健康、稳步和快速的发展。哈尔滨应推进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对外高技术合作,建立对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高科技产业欧亚市场战略联盟和国际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对外科技合作升级版。

四、以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外向型产业,打造对俄产业合作中心

以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外向型产业,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互动发展。

建成一批区域性出口加工基地,培植飞机、汽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电站设备、电子产品等重点对俄出口生产企业,形成高新技术产品、汽车及其零部件、服装和鞋帽等轻纺产品、家电、建材、食品、家具及木材加工产品等出口产品的产业群。

糖尿病的遗传是多基因的遗传,它是一种疾病背景的遗传,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遗传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比如说,糖尿病患者子女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发病具有易感性,在某种环境中有可能发病,如能避免这种环境,则可能不发病或推迟发病。

加快对俄合作境内外园区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地方产业合作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加速推进重点产业的发展。与俄罗斯毗邻地区互为原材料供应通道、互为半成品、互为进出口加工基地和互为销售市场的“跨境连锁加工”模式,不但降低了运输成本,还有效化解了灰色清关和成品进口的高关税。通过对俄合作境内外园区互动互补、联动发展,形成了境内外投资与贸易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带动境内外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双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1.以建设对俄合作境内外园区为载体,带动哈尔滨市与俄罗斯地区产业合作的升级

俄罗斯远东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蕴藏着大量世界级的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需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和合理的运输半径。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长9 288公里,而俄罗斯远东资源运往我国黑龙江距离只有几百公里乃至几十公里,与中国进行产业合作是最优的选择。关键是创造出市场需求和相互信任的机制。一是国家对俄毗邻地区在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安排、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俄罗斯资源优势和东北亚地区市场需求为支撑,建立上下游配套加工的跨境合作产业体系和物流支撑体系,打造对俄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兼备的产业体系。二是引导央企及民营大企业开展对俄投资贸易合作。创新对俄经贸合作方式,通过中俄两国龙头企业之间的相互参股、上下游一体建设,开展投融资合作,实现俄罗斯资源和我国市场的有机结合,从而迅速打开市场、掌控资源、整合渠道、创立品牌。鼓励央企和民营大企业成立以面向俄罗斯为主的分公司、业务部室,强化对俄合作的机制与动力。

要鼓励互办实体经济,打造跨境产业链。创新加工贸易模式,鼓励互相投资兴办实体企业。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积极打造跨境园区和跨境产业链。加强进出口产业园区建设,引导进出口产业向境内外园区集聚。

2.通过建立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中俄信息产业园等,促进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摆上核心战略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当前,哈尔滨要克服严峻复杂经济环境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实现新的发展必须要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选择市场潜力大、应用范围广、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又有技术优势和基础的产业来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以其成长性充足、上升空间极高、时间持续长久的特点,无疑是引领全省制造业新发展的切入点和增长点、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首选的依托产业,必须摆在重要位置加以推进。

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将极大地拉动哈尔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房地产和汽车产业进入风险期变数很多的关键时刻,哈尔滨应抓住机遇,在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最有活力的工业机器人领域有所作为,其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是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对哈尔滨装备制造、石油石化、食品、煤炭、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带动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哈尔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它的战略意义不亚于哈尔滨现有的飞机、电站装备和汽车等产业;二是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的基础之一。对处于产业转型关键时期的哈尔滨来说,能推动哈尔滨尽快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改造,从而进一步由“龙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根据机器人产业特点,哈尔滨市应抓紧在哈南工业新城、松北科技园、高开区孵化器布局两至三个集机器人工业设计与创意、研发、系统集成、中试、零部件配套、检测、试验验证、展览展示、国际合作、协作交流、技术转让、产品扩散、市场推广、项目孵化、人才培训评估、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研发应用和示范中心,构建机器人本体、应用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测试、设计仿真以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三大平台。吸纳国内外机器人知名企业、研发机构、设计企业以及为设计企业提供服务的知名中介机构进入,加强产业链对接,促进机器人功能部件企业和本体企业对接,促进机器人本体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和用户企业对接,促进机器人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对接。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得到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

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发展,为满足俄罗斯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大量中国电子商品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进入俄罗斯市场,这些商品以其较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已经在俄罗斯拥有了一定的市场消费群体,并有增长趋势。然而,随着俄罗斯政策法规的调整完善,以及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在大规模集中整治非正常渠道的进口清关行动中采取的严厉措施,致使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途径变得狭窄。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哈尔滨对俄经贸的优势,建立中俄信息产业园区有利于规避关税风险和吸引我国发达地区企业在中俄两地的中俄信息产业园区投资兴业。通过建立中俄信息产业园,以吸引沿海内地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到哈尔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建厂,形成新的骨干产业群体,直接面向俄罗斯及独联体等市场开展贸易,从而实现招商引资、本地配套、扩大出口一举三得的目的。通过市场分工、产业合作,将口岸与中心城市、内陆地区紧密连接起来,全面提高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充分释放园区功能,有利于哈尔滨对俄经贸适应性战略调整,扩大对俄贸易额。

五、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打造对俄文化旅游合作中心

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加深,从贸易合作延展到文化、教育、旅游等多领域合作,两国关系已上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新高度。哈尔滨拥有对俄贸易、投资、能源合作等多个第一大省的头衔,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是两国合作的“桥头堡”,对俄贸易和对俄投资分占两国相应比重的1/4和1/3,但在文化、旅游合作方面却显不足。因此加快哈尔滨市对俄影视、旅游、文化大项目开发、打造合作平台和拳头产品势在必行。

1.哈尔滨市政府与俄罗斯友好州市签署地方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协定,为哈尔滨对俄文化交流与合作保驾护航

只有建立统一高效的中俄地方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才能够撇开障碍,促使哈尔滨对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大发展。

建立加强对俄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对哈尔滨未来发展及推动两国地方合作有着深远意义,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中俄文化交流及文化产业投入,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2.结合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更广泛地开展中俄友好交流和文化产品贸易活动,加快中国文化和文化产品走进俄罗斯步伐

以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机制和12部委人文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为依托,积极参加“中国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以及各种论坛等机制化项目,利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等已有的中国文化基地,打造成俄罗斯民众了解中华(包括哈尔滨)文化的窗口和中华文化的固定阵地,不断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传统友谊。

充分发挥哈尔滨地理毗邻优势,大力开展中俄地方文化交流与合作。应结合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大中国(包括哈尔滨)文化的传播力度以便更广泛地开展中俄友好交流和文化产品贸易活动,加快中国文化和文化产品走进俄罗斯步伐。加强与俄边境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民意基础。

3.开展多领域交流活动,增加对俄合作的软实力

建议通过举办中俄电影节、中俄旅游节、中俄文化节、国际雕塑展、油画展、集邮展、体育友谊赛事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大力推出系列青年活动。通过活动带动哈尔滨乃至全国影视、旅游、珠宝玉石、时装、皮草、名表、箱包等时尚产业发展;电影节、旅游节期间举办艺术比赛、中俄电影展的系列活动。

活动可邀请中俄,甚至韩国、朝鲜、蒙古、日本等国有关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导演、影星、旅游企业参加,进行中俄影视合作、旅游合作项目研讨、招商和各种对接洽谈活动。

4.在哈尔滨建立中俄文化中心(中俄文化产业园)使其成为中俄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的新载体

哈尔滨是个开放的、有国际知名度的、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是全国异国风情最浓的城市之一。培育、保护、发展文化品牌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作用不可低估。哈尔滨城市建筑主要是欧式风格,其中包括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哥特式、拜占庭式、西伯利亚式、伊斯兰式等。今天的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和随处可见的欧式建筑,仍然放射着“洋”文化的魅力。外向型的经济、独特的建筑风貌和异国文化情调,使哈尔滨享有“东方莫斯科”、“文化之都”和“音乐之都”的美誉。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不长,与那些历史悠久的古城、古都相比没有优势。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文化却非常有特色———中西交融、多元文化并存,令我们这座城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拥有了自己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而这种独特的文化,正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识。因此,把哈尔滨定位在东北亚文化名城,在此基础上,将其打造成国际文化(重点是中俄文化)之都,这个定位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建立中俄文化中心(产业园),邀请俄罗斯等国文艺体育团体进行商业演出和比赛,展出中俄友谊的照片和实物,展销油画等艺术品。建议把对俄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哈尔滨乃至我国对俄旅游信息中心、管理中心、咨询和引导中心、(散客)旅游超市、旅游纪念品和地方土特产品销售中心。建议利用中俄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的契机,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州、阿穆尔州、萨哈共和国、萨哈林州等州区和城市签署文化交流与合作协定,交流文化旅游信息和经验,实现边境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便利化。

5.大力开展文化产品贸易,打造哈尔滨的文化旗舰品牌

在俄罗斯和哈尔滨市搭建中俄文化交流、合作与贸易平台,不断扩展文化合作的方式和渠道。为两国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在对方国建立代表处、研发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牵线搭桥,打造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名人效应,增强文化传播能力。

建议引进中国功夫等文化产品到俄罗斯巡演展示提高哈尔滨演出市场的国际知名度。

六、以建立中俄本币结算中心为重点,打造对俄金融合作中心

建立中俄本币结算中心,扩大对俄金融合作,打造对外服务贸易的升级版。两国在金融机构融资、金融服务、扩大本币结算等方面深化合作的潜力很大。通过密切金融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中俄金融领域的紧密合作,进一步扩大中俄在贸易投资中本币直接结算规模。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创新民间金融和地方资本市场发展新模式,推动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国外资本集聚整合,引导中俄投融资市场规模化发展,扶持有前景的企业和项目、国内外投融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投资研究机构等进入平台,实现资本与项目、企业、市场的有效对接和转换,打造中俄两国具有影响力的投融资网络平台,促进东北亚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

中俄金融合作中心包括接受服务、基金服务、项目服务、智库服务四大功能,为各地各类资本、项目提供多元化、网络化、一站式、信息化的服务平台。

中俄两国银行项目融资合作潜力巨大,特别是在资源性项目融资合作方面具有极大的互补性。2011年6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订的新《双边本币结算协定》,标志着中俄本币结算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了一般贸易,两国经济活动主体可自行决定用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和卢布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结算与支付。同时,哈尔滨市被授予卢布自由流动试点市,并设立了卢布交易中心哈尔滨市分中心(哈尔滨银行)。2013年哈尔滨市的卢布流动额已达240多亿卢布,远超过珲春的80亿卢布和满洲里的30亿卢布。为进一步强化沿边地区对俄沿边开发开放的金融配套服务功能,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制定用地、税收、用工等方面优惠政策,提供宽松融资结算环境,吸引国内对俄贸易投资主体在哈尔滨设立总部、或设立结算中心,通过电子渠道在哈尔滨办理融资、结算业务。二是建立哈尔滨对俄金融产业发展基金,对涉俄产业融资、中俄本币结算等涉俄金融服务进行补贴,支持对俄金融产业发展。三是建立涉俄产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相关保险机构和担保机构对银行的涉俄融资进行风险参与,通过政府引导和信用增信等保障机制,缓释涉俄产业融资风险,降低融资门槛,解决融资难问题。四是抓住哈尔滨列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机遇,积极推动对俄电子商务支付结算中心建设,协调相关管理部门、电商平台、银行、支付机构共同推进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结算平台建设,争取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全国试点城市。五是依靠哈尔滨银行,积极推进“中俄跨境金融合作联盟”建设,将哈尔滨打造成境内中小商业银行卢布清算中心和俄罗斯中小商业银行人民币清算中心。支持哈尔滨银行争取对俄离岸金融经营资质,推动在远东地区设立海外机构工作;支持俄罗斯和东北亚国家企业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施在对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探索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中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六是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中俄跨境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俄跨国公司在哈尔滨设立东北亚区域资金管理中心。

积极推动哈尔滨对俄自贸区建设,支持银行成立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对俄金融租赁服务。允许在哈尔滨建立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国际交易平台。支持在实验区内设立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期货交易平台,并实施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拓展期货仓单质押融资功能,鼓励发展物流金融和大宗商品融资。

七、通过做大做强中俄博览会(哈洽会)、科博会等展会,打造对俄合作会展中心

会展经济已经被我国许多大城市列入重点发展的行业,并日益向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迈进。会展业是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在国际上,会展业早已进入商业化阶段,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尤其是国际性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业以及相关的交通、餐饮、宾馆、商贸、娱乐、通信等行业的发展。据全球权威的国际会议组织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全世界举行的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达40万次以上,会议总开销逾2 800亿美元。会展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客人停留时间长、涉及服务行业多和成本低、利润丰、见效快等特点,其巨大的市场潜能和高额回报,使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加入国际会展的竞争行列。

八、整合资源,打造国家级对俄合作信息咨询中心

哈尔滨应下决心对原有的信息网进行整合,建立新的国家级对俄合作信息中心。运用网络是实现项目商品供需双方有效对接的快捷途径和重要媒体之一,是推进对俄合作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战略举措。

建议建立高层次、高效率、专业化的对俄合作国家级信息中心,采集相关政策、市场、商品、科技、文化等信息。

九、建立复合型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对俄合作培训中心

针对哈尔滨缺乏复合人才情况,成立复合人才培训中心。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与科技管理,技术贸易(许可证贸易)知识产权,法律、金融、人才管理、国际惯例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既懂科学技术,又熟悉经营管理和国际惯例,了解世界市场动向,掌握本专业知识和贸易、俄语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以满足中俄合作的需要。还可筹备建立中俄大学,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技术贸易人才和文化艺术人才等。可在哈尔滨先选择一两所大学与俄罗斯相关大学合作,进行联合办学试点。

学院开设本科班和短训班,包括以影视拍摄、油画、音乐为代表的文化艺术专业,打造跨国旅游产品的旅游专业,以国际金融、会计等为代表的金融专业,以新材料研发为主的工学专业以及农业食品工业和地质矿产专业。

光大银行、龙江银行,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优质资源已有意向参与,联合打造两国认可的合作院校,毕业颁发两国学位证书。使中国学生能以远低于海外的留学费用,不出国门享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

开办短训班,为加强哈尔滨与俄罗斯各领域往来发展,普及两国语言,提升青少年、旅游爱好者以及赴俄公出、经商人员的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让更多人了解两国的文化、饮食、旅游等信息,为两国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加强高等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鼓励联合办学,支持两国大学联合培养两地人才。

[责任编辑:郭莉娜]

2015-09-21

宋魁(1947-),男,山东龙口人,研究员,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

F127

A

1008-8520(2015)06-0079-07

猜你喜欢
哈尔滨俄罗斯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俄罗斯猫展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刘派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