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烈士纪念场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03-26 16:32孙磊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烈士纪念馆场馆

孙磊

(山东省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山东 青岛 266071)

关于革命烈士纪念场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孙磊

(山东省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山东 青岛 266071)

加强烈士纪念馆志愿者队伍建设,对于发挥纪念馆教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如何在烈士纪念馆开展志愿服务的工作实践,打造一流的志愿者队伍却是志愿者队伍建设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志愿者;烈士纪念场馆;队伍建设

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志愿者协会成立开始,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呈迅猛发展态势。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走进烈士纪念场馆,逐渐成为宣传教育、服务观众的一支年轻的生力军,为烈士纪念场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大力加强烈士纪念场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在烈士纪念场馆开展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选择,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烈士纪念场馆发挥职能的需要

烈士纪念场馆的志愿者,主要以场馆讲解为服务内容,能够有效缓解烈士纪念场馆因人员编制限制所造成的接待讲解力量不足问题,成为专职讲解队伍的有力补充,并且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能够更好地推动烈士纪念场馆进一步发挥“褒烈育人”作用。自2008年起,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先后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招募了50余名志愿者,经过系统的培训后充实到讲解接待队伍中,极大的改观了人力不足的状况,不仅提升了宣讲效果,而且促使专职讲解员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史料挖掘、讲解词撰写等专业研究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纪念馆职能的发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

志愿者以“弘扬烈士精神,传承优秀文化”为使命,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树立了时代新风正气,为能够构建和谐社会、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对社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在引入志愿者后,来馆参加的人表示志愿服务给青岛馆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青岛馆在打造“褒烈育人”方面的一张新名片。可以说,志愿服务的内在精神与纪念馆所传承的教育意义有其一致性,都是在弘扬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志愿者自身发展进步的需要

对于志愿者自身而言,其参与志愿服务也是接受再教育的过程,既丰富了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革命烈士优秀品质和革命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志愿者自身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也会得到提高,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据调查得知,在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参加志愿服务的工作者表示志愿服务工作非常有意义,不仅能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而且能够丰富自己的革命历史知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展现自身的风采,实现利人利己的双赢目标。

二、当前烈士纪念馆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烈士纪念馆志愿者队伍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人才缺失

主要表现为志愿者留不住,流动性过强。一方面,从志愿者自身来看,主要是由于对志愿服务工作缺乏成就感。针对志愿者群体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志愿者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不少志愿者认为工作无法提供他所期望的价值,没有获得新的知识、技能等等。特别是青年志愿者,虽然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高,但短暂的兴奋感过后却找不到做下去的理由,寻不到做下去的意义,最后半途而废。另一方面,从烈士纪念场馆来看,则是缺少对志愿者思想教育和引导,部署任务往往采取简单的指令工作模式,无法有效调动志愿者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志愿者的满意度降低。同时,纪念馆还普遍存在志愿者结构单一的问题。纪念场馆的志愿者多数是在校学生,而具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学识以及社会经验较多的中老年人则很少。

(二)培训缺失

一是培训内容设置不够合理。有的仅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有的只注重志愿服务理念的培训,学用结合上功夫下的不够,最终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够理想。二是培训形式单一。目前的培训大部分是以被动式培训为主,缺乏志愿者之间的互动体验,无法适应志愿者复杂、多样、个性、互动的培训需求,难以吸引并留住志愿者。三是缺乏长效机制。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突击培训较多,没有实现常态化、持续化开展,缺乏长效的培训体系,导致盲目开展培训,造成重复浪费。

(三)管理缺失

我国现阶段烈士纪念馆中的志愿者工作多是由纪念馆的群工部或宣传部负责,并没有专人管理。烈士纪念馆大多只是把志愿者看作是一种工作力量的补充而并非纪念馆的一份子,因此没有进行制度化的严格管理,使得志愿者队伍比较松散,从而造成管理督导意识的薄弱。特别是对志愿者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不够,志愿者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造成志愿者队伍暮气沉沉,缺乏生机活力。

三、加强烈士纪念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扩充志愿者队伍

1.加大志愿者招募力度

目前来看,在校大学生仍然是各行业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因此,要密切与高校的联系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介志愿服务岗位,使高校和大学生都深刻认识到参加志愿服务是提升素质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推动形成参加志愿服务助力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的共识,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2.完善志愿者年龄结构

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可以给纪念馆注入新鲜血液,带来青春活力;而中老年志愿者则能够通过自身的阅历经历教给年轻人一些社会经验,起到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作为纪念馆来说,应进一步优化志愿者队伍的结构,形成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中老年志愿者有机补充的良好发展梯队。

3.构建志愿者留人机制

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志愿者的劳动意愿和劳动价值,经常性与志愿者谈心交流,关心志愿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做到用感情留人。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志愿者树立主人翁意识,心系参观群众,心系纪念馆发展,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用高尚的事业感染人、鼓舞人、吸引人,起到事业留人的效果。

(二)提升培训效果

培训是志愿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接受必要的培训,不仅仅是志愿者权利的组成部分,也是志愿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重要保障措施。

1.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一是志愿精神的培训。要通过培训,积极宣传弘扬志愿者精神,帮助志愿者清楚志愿服务的行为意义,从而自觉增强参与志愿服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二是纪念馆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烈士纪念馆的志愿者大多从事接待讲解岗位服务,在上岗前应当充分了解纪念馆的历史现状和基本精神,掌握馆藏史料、英烈事迹及与纪念馆主题相关的知识。三是具体业务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服务礼仪、讲解技巧、安全常识等等,这是与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最直接相关的培训内容,是志愿者素质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也是大部分青年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目标动机之一,因此应安排有讲解经验的正式工作人员或聘请讲授服务礼仪、安全应急等方面知识的专家、教授进行重点强化训练。

2.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一是按时间进程,可以采取岗前培训和岗位历练的方式。岗前培训一般是针对有相关经历的志愿者,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集中培训,这是胜任岗位的必要前提。岗位练兵是广大志愿者的兴趣所在,也是对志愿者最好的培养途径,通过岗位历练在实践不断学习、提高。二是按传授方式,可以采取互动+体验的方式。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和参与性十分强的活动,采用体验式培训,志愿者可以提前亲身体验活动现场氛围,产生兴趣向往,进而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和内涵。三是按人员特点,可以采取一人一策和以老带新的方式。志愿者的综合素质、经历来源各不相同,为帮助志愿者尽快适应岗位,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充分发挥个体个性,满足个性发展之求和组织发展之需。也可以以老带新,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骨干志愿者的示范作用,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3.建立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要不断建立健全培训人员选聘制度,积极将培训方式选择、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效果评价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二是组建稳定的培训讲师队伍。为保证培训授课能充分满足志愿者的培训需求,并能获得广泛的满意评价,应通过邀请高校专业教师、文史专家学者等成为志愿者讲师,逐步建立专业化、特色化的培训讲师队伍,以更好地开展培训活动。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虽然志愿者都是自愿付出、不计报酬的,但其也具有多元的心理动机,希望能够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并赢得荣誉。因此,我们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激励。

1.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

首先,要科学的设计评估考核体系,对志愿者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其次,要设计科学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设计,应注意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统一。在过程控制上,要关注志愿服务全程的评价,既要有量的评价,又要有质的评估。在结果导向上,要坚持激励与预警的统一。要将评估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志愿者,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2.建立多元的激励机制

首先,应加强志愿者激励机制的顶层设计。形成科学规范多元的激励机制,需要整体谋划,协调推进,要明确政府、志愿服务场所和新闻媒体各自的作用,发挥好三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政府要发挥好积极引导和后勤保障作用,探索构建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法律制度体系,在政策制度方面创造条件,推动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志愿服务场所应具体制定激励措施,切实保障政府出台的相关激励政策落实到位。新闻媒体要发挥到宣传监督作用,在舆论引导上做好引导员和监督员。

其次,要高度重视精神激励。一是要强化社会认同。政府可设立志愿服务优秀奖,根据服务时间和贡献,授予志愿者公共服务勋章。同时要在在全社会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有关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加强对志愿者事迹的报道,形成以志愿服务为荣的社会价值观。二是要强化自我提升认同。针对目前青年学生占志愿服务主体的现状,可与相关部门、高校联系对接,在入党、入学、就业时优先考虑志愿者,使志愿者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获得自我满足,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激励。烈士纪念馆应当从行政经费中,为志愿者发放一定的交通补助、生活补贴等,或者为志愿者购买安全保险。另外,还要探索建立企业赞助机制,建立一定的奖励基金,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奖励,同时对因从事志愿服务遇到特殊困难的志愿者的救助。

[1]冯勇.论十八大背景下文博志愿者的作用与意义[J].学理论,2013,(33).

[2]江讯清.关于志愿者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7:110 -113.

[3]刘芳.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完善[J].河北科技图苑,2014,(6).

[4]王云白.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建构[J].求知导刊,2014,(12).

(责任编辑:谢建美)

D632

A

1009 -2293(2015)03 -0091 -03

孙磊,山东省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员。

【DOI】10.3969/j.issn.1009 -2293.2015.03.028

猜你喜欢
烈士纪念馆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萧军纪念馆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