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角度促进阅读感悟

2015-03-26 07:57赵玉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课件想象

赵玉娜

阅读感悟是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受,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一、凭借创设情境,促进阅读感悟

在讲授课文重点部分时,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和课文内容、作者情感紧密相关的情境,就可以突出文章重点,深化文章中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对文本、作者产生境的沟通、情的共鸣。

《家乡的桥》一课主要从数量多、造型奇、名称美等几方面介绍了家乡小桥的特点。一位教师课前制作了一段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课件。课堂上,在引导学生读文感悟家乡小桥的几个特点后,教师创设情境: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孩子们,让我们坐船跟着外婆一起去扫墓,每过一桥,我们便大声念一遍桥名。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座座千姿百态、或隶或楷或草或篆字体书写名字的桥的动感画面,同时辅以优美的音乐声。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本教学片段中,教师针对课文重点内容积极创设情境,多彩的画面、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和优美的语言介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和意境的体验。

二、凭借想象补白,促进阅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会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留白”进行想象补充,就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课文内容,深化对文本的感悟。

如学习《花是种给别人看的》一课第二段,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到德国人的爱花情结。但德国人是怎么种花的,他们如此爱花却为什么让花朵都朝外开,文本没有做说明。一位教师独具慧眼,引领学生对本段进行了想象“补白”。教师说:“德国人喜欢花,他们付出了这么多精力、这么多汗水,可是为什么把花种在窗户外面,让花朵朝外,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呢?”学生认真思考时,教师进一步引导:“想象一下,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纷纷回答:“我种的花多美啊!让大伙儿也看看吧!” “我种的花这么漂亮,我要和别人分享我的快乐。”

这样的想象补白,是对文本进行的一次“再思考”和“深加工”,这样的深入追问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深处。

三、凭借拓展延伸,提升阅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教学中的拓展应运而生。它打破时空界限,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感悟。

一位教师在执教《不,是乐谱错了》一课结课时,进行了两次拓展延伸。教师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泽征尔指挥演奏《欢乐颂》的视频,使学生于慷慨激昂的音乐声、形象直观的画面中再次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然后教师抓住教材主人公与课外人物中存在的联结点,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不畏权威的科学家及名人的主要事迹,学生纷纷说出伽利略、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感人故事。此时,教师配乐播放古今中外不畏权威的名人图片及简要事迹课件,让学生欣赏阅读,加深认识。

这样的结课,沟通课内外,联系古今,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这样的拓展,活化了文本,升华了文章主题,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责 编 肖 飞)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课件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