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社会热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2015-03-26 07:57魏仁飞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死难者热点问题南京大屠杀

魏仁飞

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强调知识间的贯通、学科间的融合,通过学生实践,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近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借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热点问题的捕捉与整合

当今社会,校园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社会的信息化,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了地球村的村民,学校教育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我对2014年部分社会热点进行了梳理:如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APEC盛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澳门回归15周年等。这些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话题,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应及时捕捉并将之引入课堂教学。

二、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热点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给人的是一个多元的整体印象,要把它当作一种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就必须挖掘它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教育因素,找准切入点,发现结合点,开展综合性学习。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下面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热点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一时间,有关新闻在各种媒体上出现,引发了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极大关注。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个活动小组,分工协作进行探究:①历史背景组: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列举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②重要意义组:对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进行纪念是怎样从地方性走向国家层面的?国家为什么要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有什么重要意义?③深切悼念组: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对30万死难同胞进行悼念?④拓展延伸组:你想对现在的日本政府和日本小朋友说些什么?对战争与和平你有什么样的认识?问题列出来了,学生很感兴趣,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时,我引导学生每天注意收看电视新闻,浏览学校的阅报栏,每天早读前15分钟由班级“新闻进行时喇叭筒”发布最新消息,引导学生讨论,发表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倾听不同的声音,我注意收集学生对问题不同的意见。接下来,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看报纸、走访等方式,整理信息、记录收获、撰写心得。在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协作、交流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正确的价值观也在无形中形成了。

三、活动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综合性学习,成果颇丰。我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一次主题展示班会,把探究的成果通过各种途径展示出来:“历史背景组”学生先期制作了一期黑板报,用数字列举了日军1937年12月13日侵占南京后持续6周的大屠杀暴行。“重要意义组”学生整理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立法历程,撰写了一篇篇演讲词,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呼吁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深切悼念组”学生自己写出诗文,以朗诵的形式抒发了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之情。一堂有声有色、令人深思的主题班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久久不能平静。经过师生共同推荐与评议,在活动结束时,我们评选出了“最佳活动设计奖” “最佳资料收集奖” “最佳文字展示奖” “最佳合作奖”等,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大家继续探究的兴趣。

实践证明,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个性体验中也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

(责 编 肖 飞)

猜你喜欢
死难者热点问题南京大屠杀
纪念
“我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南京大屠杀审判从未终止
探究集合中的热点问题
南京大屠杀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复习策略探究
江苏泗洪: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