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聚焦

2015-03-27 06:13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1期
关键词:日照示范区钻孔

聚焦

山东省:日照市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是一座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南翼,北连青岛市,南接连云港,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东经118°25′~119°39′,北纬35°04′~36°04′。1989年建立地级市,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和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日照国际海洋城,总面积5348 平方公里,海岸线168.5公里,人口289万。日照有着蓝天、碧海、金沙滩的迷人风光,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有着鲜明的城市特色。

日照市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气候温润宜人,年平均气温12.7℃。城市整洁、卫生,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45%,人均绿地面积20.81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近岸海域水质保持国家一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达10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5年保持山东省第一。全年日照时间2540小时,有“东方太阳城”之美誉,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自然风光,境内100公里的海岸线,其中64公里为金色沙滩,水清浪稳,滩平沙细,全部达到国际一流浴场标准,是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理想胜地。

日照拥有日照、岚山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大港。日照港区是以煤炭、矿砂、油品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为主的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岚山港区是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以石油及液体化工品、大宗干散货运输为主,兼顾其他散杂货运输,预留集装箱运输功能。日照港区和岚山港区共规划建设深水泊位280个,吞吐量超过6亿吨,集装箱运量1000万标箱以上。现已建成泊位48 个,2011年货物吞吐量达2.53亿吨,列中国第九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0万标箱。

经过多年发展,日照市形成了以沿海港口为枢纽,以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为骨干通道的主体交通物流网络。港口方面,日照市有日照港、岚山港、岚桥港3个港口。日照港以深水大港而著称,是国家主枢纽港。铁路方面,现有日照—郑州—西安,直达荷兰鹿特丹港的新亚欧大陆桥,以及南北方向的胶新铁路。目前正在建设的铁路两条:一是山西中南部至日照港的晋中南煤炭外运铁路大通道;二是中国东北—日照—上海的沿海高速铁路。公路方面,到全国各大城市都有高速公路相连。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潍日、青临、岚临3条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两横”(三纵是指沈海、潍日、青临高速;两横是指日兰、岚临高速)的高速公路网。航空方面,在150公里半径内,环绕分布着青岛国际机场和连云港、临沂机场,均有高速公路通达。设立了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日照)虚拟空港,并规划建设日照机场。

经过日照人民的努力,日照的发展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日照先后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沿海港口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上运动之都、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创意城市人居自然和谐奖、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创新奖、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世界清洁能源奖获得城市、中国十大最美海滨城市、中国黑陶文化之乡、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荣誉。

日照位于正在崛起的泛黄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结合部,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沿海经济带与沿桥经济带交汇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历史性地把日照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日照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增长极和青(岛)潍(坊)日(照)城镇组团的重要组成城市之一,将着力把日照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我们有理由相信,日照的明天会更美好。

聚焦

北京:缓解热源不足问题 京津冀有望建设超大供热体系

为了保障冬季正常采暖,缓解北京热源不足的问题,今后,京津冀有望建设超大供热体系,把北京周边燃煤电厂、炼钢厂产生的废热,通过管网长途输送进来,补充采暖热源。另外,除了燃煤及燃气供暖,未来还将使用可再生能源及非化石燃料。

近日,北京热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冬季采暖最好的热源是发电厂、炼钢厂等工业产生的废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目前,北京热力集团的主要热源来自四大热电中心,依靠发电产生的废热供暖。但是,四大热电中心产生的废热是有上限的,随着供热面积的逐渐扩大,需要新的热源补充。北京是一个化石能源较为匮乏的城市,直接依靠燃煤、燃气产生的热能供暖不是最佳选择。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今后有望建设超大供热体系,将北京周边工厂产生的废热长途输送进来。

清华大学教授付林在“中国-丹麦供热技术交流会”上透露,北京周边地区存在大量燃煤电厂及炼钢厂,废热资源非常丰富。据估算,这些废热可为30亿平方米供热,超过京津冀实际需要的供热面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目前长途输送热能的距离可达300公里,而且运输成本低于现在北京近郊热电联产的供热模式,供热企业积极性比较高。因此,在京津冀建设超大供热体系是可行的,但还需要政策支持。

另外,北京热力集团与丹麦区域供热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相互取长补短。未来供暖的发展趋势是逐步改善能源方式,除了燃煤、燃气,今后将通过引进技术,加大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燃料的比例,尝试利用地热、太阳能、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供热。

聚焦

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实施

据悉,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和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近日签订了《共建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合作协议》,标志着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实施。京津两市将坚持“一块地,一张图,同规同划”的合作宗旨,“打区域牌、算共赢账、走联动路”,创新合作思路和体制机制,重点发展环境技术、健康医疗、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度假、高技术研发及高端商务商贸等六大产业,打造产业高端、环境友好的京津战略合作示范区。

按照京津两市政府签署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合作示范区建设框架协议》,京津合作示范区将成为打造京津两市务实合作新亮点的重要平台。示范区将承担起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需要,推动教育、医疗、科研等资源向示范区集聚,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标杆。结合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高新区和首创集团将共同推进示范区智慧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把京津合作示范区打造成智慧、生态、宜居的新城。

京津合作示范区作为天津未来科技城“六组团”之一,总用地约38平方公里,东至潮白河,南至永定新河,西至清河农场西边界,北至清河农场北边界。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对天津未来科技城实施统一行政管理,北京市国资委所属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示范区开发建设。示范区土地一级开发周期约为10-15年,一级开发估算总投资额约400亿元人民币。示范区建设将在15年内全部完成,社会总投资2500亿元人民币,居住人口38万人。

聚焦

天津:将实施百万技能人才计划建立普惠性培训福利制度

从天津市政府召开的第43次常务会议获悉,此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意见》,提请天津市委常委会审议。会议确定,要按照普惠实用、就业导向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在全市建立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普惠性培训福利制度,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到2017年,使120万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意见》提出,天津市将通过政府培训补贴和津贴,鼓励和引导职业院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重点面向45岁以下企业中青年职工、院校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开展以“职业培训包”为主要模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从2015年到2017年,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自学,使120万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意见》提出要实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培训、“职业培训包”、“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等3种模式。同时按照“需求引导培训、补贴对应等级”的原则,每年发布职业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参加目录所列职业和等级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享受相应的补贴、津贴。

聚焦

河北邯郸:世界最大单体面粉生产车间投产

2014年12月2日,总投资9.5亿元的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七车间面粉加工项目在邯郸大名县建成投产。该车间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包括两条面粉生产线,每天可加工小麦3000吨,是世界日加工能力最大的单体面粉生产车间。

项目建成投产,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企业整体功能的同时,将会对当地小麦产业和小麦优势产区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目前,五得利面粉集团拥有60条现代化面粉生产线,30个大型制粉车间,日处理小麦能力达36000吨,是世界上日加工能力最大的面粉生产企业。

聚焦

山东: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 总产达919.32亿斤

山东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历史上首次“十二连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保持连续12年增产的省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粮食产量公告显示,2014年山东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1.5%。其中夏粮总产452.88亿斤,增9亿斤,增2%;秋粮总产466.44亿斤,增4.68亿斤,增1%。

山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鲁波告诉记者,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有政策好的原因,也有面积增加、人努力的因素,还有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2014年,全省共落实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6.58亿元,落实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1.635亿元,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3.07亿元。据统计,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9.6%,比2003年增长了11.6个百分点。优良品种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另据测产,2014年全省408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06.5公斤,高出全省小麦平均亩产203公斤;全省337个玉米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46公斤,高出全省玉米平均亩产219公斤。

形势喜人,但要实现粮食持续增产还要“闯三关”。一是,粮食播种面积这几年之所以能逐年增加,与棉花种植效益下滑、种植面积萎缩关系很大,这种变化并不稳定。二是耕地质量如何提升。多年来,山东大部分地区一直采取旋耕的方式进行整地,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强。加之化肥、农药等过量使用,难以满足高产稳产需要。三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压力依然很大。山东省农业厅调查的情况看,2013年山东小麦、玉米两季每亩纯收益仅为349元,再加上125元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补资金,一亩粮食的净利润也就470多元。

聚焦

辽宁:将建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

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获悉,辽宁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全面启动,计划到2015年末,全省完成40773个重要地质钻孔的数据入库工作。

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是通过收集、整理、数字化、集成整合建库等工作,将已归档保管且信息完整的重要地质钻孔资料著录入库,建成全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平台,从而提高地质钻孔资料的服务利用效率,降低地质工作风险,减少重复工作和资金浪费,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

据悉,2011年辽宁省开展了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共查出钻孔总数为50068个,基本摸清了全省钻孔家底。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完成了鞍本铁矿整装勘查区、重要成矿区带内9295个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底,辽宁省将分两阶段完成全省重要整装勘查区、成矿区带及重要城市中重要城区的40773个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

猜你喜欢
日照示范区钻孔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旋挖钻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基于PLC控制的手柄座钻孔攻丝一体机的研发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在日照(节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