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贺铸别诗

2015-03-28 01:46韦人方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贺铸情味归隐

韦人方

(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贺铸,北宋文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贺铸向来以词著称。研究贺铸诗的成果没有研究其词的成果多,并不意味着贺铸诗逊色,贺铸诗在宋诗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贺铸诗不仅艺术上独具特色,数量上也不容小觑,至今尚存近600首。贺铸诗题材相对集中,多为游历、抒怀、唱和友人之作,其中送别留别诗就有74首,在依依惜别之情中涵藏着不同的情味,呈现“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和“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1]等艺术特点。

一、情味

古代交通落后,人们一别动辄多年,再相会不知何时,所以涌现了亲朋好友别离时,写诗送别行者或留给居者,以表达离愁别绪的送别留别诗。留别与送别诗虽主题一样,但是因为对象不同,时势又有所不同,所以情味必然有所异。贺铸别诗类的情味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归隐之意

贺铸是由恩荫补的官,这是仗着祖上功业做的官,是朝廷对宫员的恩赏,是中高级官员及后妃公主等奏请给亲属等补官的一种选官制度,这种入仕的门径比较简便,但要升迁就非常困难,所以贺铸仕途无奈,《宋史》记载贺铸“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2]他一生官途坎坷,便也形成了他向往隐居生活的人生态度,这种想要超脱的态度不仅影响了其诗风,还奠定了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基础。

贺铸别诗中有不少留别僧人道士的,这类诗最能体现贺铸因仕途不畅,为浇灭心中忧愁,转向佛道以求得心灵的解脱和归隐的意向。如《留别道士许自然》:

东晋高贤许远游,裔孙今不坠风流。

还有临川王太傅,每思与语即登楼。

浮名何啻如云薄,钟鼓爰居非所乐。

漱石枕流知善谑,友月朋风差不恶。

吾亦尘闲无所求,终期采药栖罗浮。

异日归来辽海鹤,不见人民见城郭。[3]

诗中“许远游”用的是许迈羽化的典故,暗示自己的尚道之意。“临川王太傅”说的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遭到守旧派司马光等反对后罢官,诗人用此事,喻其无奈,用道家思想慰藉自己内心的忧愁:“浮名”像云那般飘渺虚无,身处官境就像海鸟爰居那样,被鲁候圈养,最后不食不饮而死。爰居不能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诗人的处境亦同,此典故活脱脱道出诗人想要逃出现状的欲望。诗后几句都是写诗人想过的生活,“漱石枕流”用的是孙楚退隐的典故,盼与月为友,与风做朋,不求不惑,采药罗浮山的安逸生活。末句用丁令威学道归家看到物是人非而迁塚飞去的典故,显明自己欲归隐之意。

贺铸别诗中不仅是别僧人道师之诗有归隐之意,别友人之诗也有此意味者,如《留别张白云谋父》:

三年官局冷如冰,炙手权门我未能。

赖与白云之隐者,不谈黄卷即寻僧。[3]

“官局冷如冰”“炙手权门”不难看出诗人官场失意,而“赖与隐者”“寻僧”可见归隐之意甚浓。

贺铸一生官途不畅,送友人时不禁感慨人生如梦。如《送鄂州邢狱掾王懋元功罢官还海陵兼简金陵和上人》:

暖云芳草横塘路,送客何之官鄂渚。

江皋暑湿气如蒸,别来何之官海陵。

海陵鄂渚非吾土,每后君来先我去。

人无根蒂本悠悠,况指沧波是舟路。

君方少健我衰迟,局蹙辕下不自持。

因行寄声雁门远,岁暮敢忘林下期。

好去将无同语掾,行见春风花满县。

隐显它年不我遗,为续白莲社中十八传。[3]

作此诗时,诗人已经46岁,已将至知天命,诗中“非吾土”“每后君来先我去”显明诗人欲归之心和只剩孤身的悲凉。“人无根”一句写自己的漂泊无助。“君方少健我衰迟”写出了自己年岁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岁暮敢亡林下期”对死也便坦然了。此诗通篇暗藏人生如梦的哀伤失落之感。

(二)惜友之情

贺铸“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2]其性格有些古怪,不畏权贵、直言不讳可能是他官途不畅的原因之一,但是对待朋友却是真情实意,一生朋友甚多。据现存的《庆湖遗老诗集》统计,其中赠、酬、和、寄朋友有姓者就有百余人。古时候交通不便利,迁官远职都是长途跋涉,或是老弱病残而辞官归家,一经离别,或许就是生死之别,所以此类诗作都是用情至真。这类情味诗在其别诗中占多数,大致分为送友人远游、外地任职和辞官归家三种。如《送毕平仲西上》末句:“须念江边桃叶女,定从今日望归舟”,从即日起,翘首盼友归,深切的情谊骤然突显。又如《送何安中之官新安录事》:

带郭荒山百匝牢,跻攀几见病猿猱。

官粮可数才鸡肋,吏事悬知倍马曹。

芸阁有书行且召,萱堂须养未容高。

庆湖老子何堪别,隐几僧坊更寂寥。[3]

诗的后四句,提醒朋友去任官时要注意工作上的事项,还不忘提醒朋友照顾母亲。谈到自己时,在不舍中安慰,不用挂念,自己多换隐几处僧坊便可,只是更寂寞了,暗示朋友多回来聚聚。再如《送李宗古录事谢病南归》:

十旬病免谢鸡群,收得闲身付白云。

南浦少留离别赋,北山相待敢移文。

松舟桂楫晓将发,菰叶鲈鱼秋未分。

异日有怀长笑客,西飞燕子一相闻。[3]

诗人本身是个多病之人,对谢病南归的好友,担忧却只有祝好,离别的话始终说不出口。南浦句的典故是出自《昭明文选》里的《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4]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北山句里的典故出自《昭明文选》孔德璋的《北山移文》,写一个假隐士要出山做官,钟山的植物们没办法挽留,写了一篇移文,以此来暗喻李宗古的南归之心诗人留不住。颈联中“菰叶鲈鱼”是化用典故“莼鲈之思”,用张翰做官时因对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的想念而放弃做官,由此来写友人对官场不眷恋的高尚情操。尾联道出诗人的深切不舍,盼望友人的笑声可以由他日西飞而来的燕子捎来。整首诗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这是贺铸别诗中最具代表的情味。

(三)政治志向

贺铸刚刚涉入官场时,也曾怀有一颗雄心,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但时运不济终身官职低微,虽后有归隐之意,但是仍旧心怀政治抱负。别诗中有正面也有侧面谈到自己政治志向的,如《送表侄赵子亿之官沧州兼简通守李延宁》:

管库方试吏,事役须更尝。

譬彼汗血驹,齿齐即腾骧。

是宜勤夙夜,动虞三尺坊。

勿惮川陆遥,千里如邻墙。[3]

这首诗就直接谈到自己心中理想的为官准则和榜样:多尝试其他职位做的事,不要只做分内之事,劳者多能;像将军李广利那样立汗马功劳;以《尚书·尧典》里“夙夜惟寅,直哉惟清”[5]的政治清廉思想为官吏箴戒之辞,言行敬谨,持心清正,并为贫民设想;以国事为重,个人私念不足道也,离家千里犹如壁邻矣。这也是贺铸为官时的表现,恪于公职,兢兢业业。此类情味的诗作语气大都较坚定有力,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评:“其诗铿锵整暇”[6],可见贺铸虽官途不畅,但为官的意志不薄。

二、艺术特色

贺铸曾自述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1]他的别诗中也都暗含着这些特点,语言风格澹然超脱,融景入情,用典自然脱俗,颇得《诗经》影响。

(一)语言澹然清朗

1.澹然。贺铸别诗没有刻意雕琢,没有生僻孰拗的字词,诗意能从字面读懂,淳朴得让人感觉没有距离,《宋人绝句选》评其“‘平淡’有余,但是写起来却句句见心思”[7]。读贺铸别诗,有时像在读一位故友写给的送别信件,亦或者是长辈在送行时的谆谆告诫,真诚而感动。如《送表侄赵子亿之官沧州兼简通守李延宁》前几句:

吾昔游浮阳,童心初办狂。

淩高瞰海日,径欲穷扶桑。

岁纪忽再周,此图竟莫偿。

今适送子往,临风但彷徉。

之子公族秀,祖基维懿王。

成吾家宅相,裂封复吾乡。

汝翁同谷守,视吾犹雁行。

后生古所畏,之子未易量。[3]

贺铸把自己早年居官于临城游浮阳的经历告知侄子,登高看海上日出,蹊径探寻扶桑。感叹如今自己年岁已高,不能再重来,这想法无法满足了。希望侄儿来替之,临风遨游前进。并以懿王的例子勉励侄子,期待他日造福故里。古来后生可畏,诗人认为其侄子“未易量”,更是莫大的肯定。字里行间用亲切的口吻寄予期许,语言淡然无刻意。特别是人称代词“吾”和“汝”,仿若交谈,真实自然,诗人想要表达之意温暖而直接。言语平淡,却逸气显然,故《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工致修洁,时有逸气”。[8]

2.清朗。留别送别诗一般皆具悲落忧伤的情调,然而贺铸的别诗中有一些作品,却带有清新明快的风貌,独特而自然。如《送左禹赴江夏尉》:

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

江山信清丽,人物想风流。

美酒遣归思,新诗题旧游。

有鱼知不食,端作置书邮。[3]

诗是送别,却并不愁苦。整首诗清丽简洁,基调轻快,毫无悲重忧深之感。“泛泛”“亭亭”叠字的点缀稀释了离别的愁绪,“清丽”“美酒”的运用使得诗调高畅,是送别诗中少见的写法,然而读来却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清新自然。程俱在《贺方回诗集序》中称“其五字八句诗锻炼出入古今,为集中第一,其余大抵名家作也”[8],此评贺铸当之无愧。

(二)用典自然脱俗

贺铸的诗歌语言特点除平淡之外,最值得称赞的就是用典。他的用典不是盲目堆砌,必要时,典故不少,然而运用得自然,看不出推敲的痕迹。如《送寇元弼王文举》中“甘心折腰膂,为饱来西楚。始验釜生鱼,还悲厕中鼠。”[3]连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范冉穷居自若、李斯溷鼠三个典故来描述自己的困境,表达心中的惆怅失落。还有前文提到的《留别道士许自然》:“东晋高贤许远游,裔孙今不坠风流”“浮名何啻如云薄,钟鼓爰居非所乐。”分别用了许迈羽化的典故和爰居的典故,跟诗境诗意很贴合。

除用典外,贺铸的诗歌还善于化用,如《酬别道师许自然》:

早慕浮云耻系匏,泠然风驭起三茅。

青菁可种无闲地,黄鹤归来失旧巢。

石鼎颇传惊俗句,醉图未免取僧嘲。

何须西望长安笑,谁是平生莫逆交。[3]

首句中“浮云”和“匏”都出自《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9]表达自己一直就羡慕超脱的生活和心态。“莫逆交”化用《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10]表达自己与陈道师情投意合之谊。

再如《酬别曾忱》:

昔年室迩叹人遐,少日相逢别日赊。

聊寄归心天北雁,会乘高兴斗边槎。

雷惊白昼龙蛇起,风荡青春草木华。

谁念渠伊独憔悴,岂容平世赋怀沙。[3]

“昔年室迩叹人遐”化用《东门之墠》的“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表达自己过去与曾忱是相望已久未得相遇,这短短的相遇实在难能可贵。“龙蛇起”化用了唐诗“天门系鼓龙蛇起”来指代惊蛰,点明相遇的时间。“怀沙”是借用《楚辞》的《怀沙》篇,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无化用之痕,信手拈来之适,这也是贺铸诗闪光的地方,和贺铸同时的杨时在《跋贺方回鉴湖集》中言:“方回之诗,辞义清远,不见雕绘之迹,浑然天成,殆非前日诗也。”[8]

(三)受《诗经》的影响

《诗经》给后世诗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仅是赋比兴的手法,还有重章迭句的篇章结构,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其中还包括了叠词的运用。贺铸诗受《诗经》影响不少,别诗中虽不多,但是隐约可见。如《送汉阳刑狱掾邹永年解官归养》:

高歌每忆故山薇,笑掷青衫换彩衣。

竟为苍生安石起,本来男子次君归。

脱冠弭棹兴非浅,戴笠乘车誓莫违。

明日渡江聊赠别,武昌官柳尚依依。[3]

“山薇”“君”“依依”,这些词细读慢品来,还是可以看到《诗经·小雅·采薇》的影子。在字词方面,《采薇》:“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君子”指的是将帅,贺铸诗中“君”虽不指将帅,但却是受了《诗经》中尊称男子为“君子”的影响而作;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1]中“依依”的学习就比较明显了,形和意都直接引用。贺铸这首诗不光字词上学习《诗经·采薇》,内容也是向《采薇》看齐的,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与贺铸友人解官归养之诗内容可谓大同小异,诗中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也唱出了友人邹永年的心声。

三、结语

贺铸的别诗,在送别之意下蕴含自己独到的人生见解和感悟,情感真挚动人。情味独特体现在:归隐之意不是决然的,归隐之意中仍想为官的愿想仿佛在若有若无之间,诗人把归隐和为官两者巧妙融合;送别友人,表面看真情实意,言语也没有矫情做作,实际暗发自己的见解和感慨;表为官志向的诗中又暗含自己的无奈。情味的独特为诗人复杂的性格所致,艺术方面的造诣则是诗人的努力所得。贺铸别诗艺术特点汲取了前人优良之处:语言平淡但却含逸气;用典自然,看似没有斟酌之痕其实独具匠心。贺铸的别诗,虽没有光鲜亮丽,金字玉词,但是细细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在离愁别绪中体味诗人的无奈和感慨。

[1](宋)魏庆之撰,王仲闻点校.诗人玉屑[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元)脱脱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宋)贺铸.王梦引,张家顺,校注.庆湖遗老诗集校注[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4](梁)萧统.(唐)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西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傅璇琮.宋人绝句选[M].济南:齐鲁书社,1987.

[8](清)纪昀.文渊阁四库全书[G].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986年影印本,第1123册:293.

[9](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0](清)郭庆藩,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1](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贺铸情味归隐
草堂归隐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贺铸:人生总有一段路要自己
天宫院
近十几年来贺铸词研究综述
现代笔法·古典情味·场上艺术——专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编剧颜全毅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
细读出情味 想象得真趣
同来何事不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