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5-03-28 11:19胡芬芬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胡芬芬

(信阳农林学院管理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

河南省的高校大学生数量在不断攀升,相比较其他省而言,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因此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这无论对于人口大省河南省毕业生自身而言还是对于其他省各大高校整个招生就业前景发展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大学生入校伊始,由高校职业指导部门安排师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的课程培训,打造专业为大学生服务的就业指导队伍,内容涉及就业创业、职业指导、教育管理、咨询研究等与就业相关的服务工作。

一、河南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纵观全国高校就业工作机构的设置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设立校一级就业工作机构,院级和系部不再设有就业工作人员和部门,学校就业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就业信息服务、指导与咨询工作;二是除校级就业机构之外,还设有院系的就业指导中心。调查显示,目前运行中的河南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大都属于高校学生处内的二级机构,有部分与招生办合并为招生就业办公室,还有的隶属于教务处,只有极少数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设置运作。可见,目前河南省大部分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职能仍没有完全得到体现。

(二)专职就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从师资队伍培养情况调查显示河南省对于就业指导教师素质的培训途径受限,在被调查的几所高校中,就业指导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少数教师到高等院校接受脱产教育;到培训基地短期进修;进企业工厂业余锻炼,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受限,由于就业指导相关经费缺口大以及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培训时间不够等,很多培训流于形式,短期的培训也难以使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明显提高、相关知识得到扩展,从而使得培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全国高校升学率普遍升高,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与之相对应需要的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数量并没有增加。根据教育部网站2012年发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今后中国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依据这个数据,相对于的高校毕业生的需要,目前我省各高校配备的专兼职职业指导人员数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我省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无论是专职从事职业指导工作还是兼职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多是原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或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没有与就业指导相关的专业背景做支撑。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高校设立职业指导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学科少,没有专业、系统的学习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满足不了毕业生的需求。

(三)就业指导资金投入不足

据调查目前河南省高校在资金、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培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如在就业指导课中不可避免经常用到的专用报告厅、资料室以及查询招聘信息的机房等。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河南省高等院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宿舍面积都在提高。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需要配备的办公设备和工作场地却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如目前河南省高校内很少有设立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应聘技巧的图书室、资料室、音像室,也几乎没有专供就业指导工作部门教学、培训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另外,被调查的高校中,虽然大部分的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大都能独立占有办公场所,但是工作场所面积超过200㎡(教育部规定的标准)的学校很少;很多学校规定就业指导部门与其他机构合用工作场所甚至没有专门办公场所,另外没有一所高校拥有专供大学生求职面试训练的场地。综上所述,河南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仍然面对很多困难,就业指导资金投入不足,经费增长赶不上高校规模发展的速度,现有的就业指导场地、设备数量、就业图书资料量等生均值都在减少。

(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偏低

虽然国家不断下发文件强调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强调各部门落实就业指导工作在人员、经费等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高校仍然普遍存在着对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人员一直对就业指导工作岗位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与专业任课教师相比往往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繁琐和辛苦等原因,有部分教师不愿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从工作伊始就有改行的打算,也有工作几年后就申请转到其他行政管理岗位的;还有教师通过继续深造考硕考博或者提高职称和学历的方式转为专业教师的。这样的观念和现状就造成有资历和工作经验的专职岗位人员流失严重,辅导员队伍变动过快,他们在工作中累积总结的富有成效的就业指导经验和方法没有得到更大范围的有效应用和传承。[1]

二、河南省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现状应对策略

(一)落实岗位准入,打造专业的高素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校的实际师资情况、培养人才计划以及学校的发展规划蓝图入手,体现人文关怀,真诚留住就业指导方面的人才。[2]建设高质量的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要着重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师资,其就业指导人员必须对国家乃至国际政治大环境能准确把握,并且对毕业生能拥有足够好的耐心和服务意识。[3]从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师资配比,不难发现相当大比例的就业指导教师是专业课任课教师兼职、行政管理人员兼职或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少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师资人员。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分为4个等级,即:职业指导员、助理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和高级职业指导师。[4]而目前河南省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只有少部分人拥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高职院校应严格把关就业指导岗位教师的选聘。具备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或掌握与职业指导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心理学、劳动人事制度、法律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教育方法,并了解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教师应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首先引进的人才。高职院校内部针对就业指导教师应制定培训计划,针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现状实行相应的培训、进修,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并设立长期培训和针对性培训制度,以实现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

(二)完善就业指导队伍的相关管理制度

制订多项奖惩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增强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自豪感,促使就业指导工作高效进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强、指标明确、绩效明显的工作,因此,可以将物质激励、政策激励、精神激励、树立典型等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对就业指导服务人员实行鼓励为主,批评、教育、警告为辅的原则,从而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河南省政府和高校对关系到就业指导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内容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5]现行的与职业指导人员密切相关的任职资格、职称评定、岗位职责、培训、考核奖励等制度,几乎都是套用其他专职教师或行政岗位的管理制度,没有出台针对就业指导教师岗位的管理体系及制度。教育部门应该对就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标准做出明确界定,把工作业绩的多少和业务水平的高低作为评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的职称的考量。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未来,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一线人才,也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内涵建设的重要目标。要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逐步完善、规范就业指导队伍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一支专业、专职的高素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1]黄雄英.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现状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2]陈廷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71-73.

[3]唐尧.我国高校学生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4]乔颖.美国高校职业指导制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5]梁业胜.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探索[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