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花文化在中国诗词、绘画中的精神内涵

2015-03-28 17:26王玉玲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芍药花画者芍药

王玉玲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安徽亳州 236800)

相比牡丹的雍容华贵,位列草本之首,有“五月花神”之称,又有“花仙”“花相”美誉的芍药花,以其草本的茎,略下垂的轻柔娇妍之态,呈现出惹人怜爱、嫣然动人的柔美,自此在诗词、绘画中,被赋予了“娇客”“余客”的意象,自此承载着多重文化意蕴。

一 诗词、绘画中的芍药花意象

(一)古代诗词中的芍药花意象

芍药花花容美好,花型妩媚,绽开如素体浓妆,娴静典雅,清香流溢,兼具色、香、韵之美。历代文人对芍药花吟咏甚多,芍药花意象亦被注入了特定的品格,成为诗文中经久歌颂的艺术形象。

早在先秦时,创作者集中对芍药“香气”意象进行描述。如《诗经·郑风·溱洧》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的诗句,芍药花作为典型文学意象始现。屈原在《离骚》亦有“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句,此中“留夷”也是香草,或谓即芍药[1]316自魏晋南北朝始,文人士大夫借芍药绰约风姿对芍药花的姿、色、之意象进行歌颂。如晋代傅统之妻在《芍药花颂》中曰:“晔晔芍药,植此前庭。……色艳芙蕖,媛人是采,以厕金翠。发此妖容,增此妖媚。……”赞美芍药花的娴静娇容、妩媚身姿。唐代元稹有“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的诗句,生动描写了红色芍药盛开怒放时鲜艳多彩的色彩美。潘咸借《芍药》诗用精彩的文笔 ,把芍药花海赞为瑶池仙葩,其叶子碧如翠玉,刚绽开一半的红蕊,娇媚的颜色赛过了桃李,浓郁的花香压过了前来赏花仕女身上喷洒的麝香。韩愈在其《芍药》诗中将芍药的美态与香气以“浩态”“狂香”比喻,浩者,大也,狂者,非同寻常,赞“天下第一娇”的芍药花有“昔未闻”之叹。宋及以后各代,更多注重描写芍药花精神气质,喜遗貌取神。文人们不仅关注芍药的外部特征,更赋予芍药花人格化魅力,将芍药花精神与内在情感、生命体悟相结合。如诗人秦观,于《春日》中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诗人赋予芍药花多情,独立、脱俗的人格气质,即诗人自我人格的物化。张嵲赞美芍花在“青春爱谢日迟迟,正是群芳扫迹。”时,却“浓露有情融睡脸,暄风无力困丰肌。”赞美芍药花娇艳美丽、孤傲。芍药花多情的气质引起了诗人情感的共鸣。赵葵“芍药殿春春几许,帘幙风轻飞絮舞”。诗词中的芍药花形象渗透着画者的情感,寄予着画者的精神祈求。

(二)绘画中的芍药花意象

中国人最喜欢用心去感受自然物,常借花喻人、喻己。画者或是执念于物象的外在美,或借物寄寓物象“人格化”,赋予它们性格与情感,物象承载着画者的喜怒哀乐与深情寓意。

五代时期,徐崇嗣擅长绘芍药花卉,《图画见闻志》中记载有徐崇嗣的《芍药五本》。其中一幅《草芍药图》,生动再现了芍药花含苞绽放、繁花盛开,衰败凋落的全过程,表现芍药花各时期不同风姿。“皆无笔墨,惟用五色布成……以其无笔墨骨气而成之,但取其浓丽生态以定品。”[2]6画者沉醉于芍药花的色韵美,那轻柔妩媚,典雅娇柔的姿态被画者生动再现于画作中,因“画花不墨,直叠色渍染,”画法,故宋代董直在《广川画跋》中说:“没骨花图。沈存中言:‘徐熙之子崇嗣,规造新意,画花不墨,直叠色渍染,当时号没骨花。以倾黄居案父子。使得芍药花又有了“没骨花”这一新的称谓。清初画坛巨匠恽寿平,借助深厚的笔墨功力作《五色芍药图》,画一丛芍药花,色彩斑斓丰富,用红、白、粉、紫色来表现芍药花柔美,配以绿叶,芍药花的轻柔妩妍之态尽显,丰姿秀色,风情万种。芍药花意象于绘画中的呈现,蕴含着丰富物态美感和诸多文化内涵。

二 芍药花在诗词、绘画中的典型意象

(一)月烧红艳排千朵,风递清香满四邻:绰约

牡丹刚健,雍容大方,有王者本色,芍药枝叶纤柔,花容绰约生姿,多了一份女性娇柔妩媚,外加娇妍、典雅、清香的特质,被诗人画家赋予绰约风姿意象。

柳宗元在《戏题阶前芍药》诗中言,“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倚红醉浓露,窈窕留余春。”当所有花卉都与时俱谢时,娇妍的芍药却借此晨独呈丽姿,浓露中红得似醉了酒般,娇柔的身姿紧紧挽留这残余春光;元代诗人杨允孚在《咏芍药》中借“扬州朱帘春风里,曾惜名花第一娇。”赞美芍药花为“第一娇”,美名不惊,传奇不朽。“名花第一娇”是诗人对芍药的赞誉,轻柔妩妍之姿更是作者对芍药花惟妙惟肖的生动描述;孔尚任借“一枝芍药上精神,斜倚雕栏比太真。料得也能倾国笑,有红点处是樱唇。”将花瓣白如凝脂,丰腴玉姿的“一捻红”芍药以美人杨贵妃作为比喻,其充满活色生香的魅力。

画家陆抑非笔下的《芍药图》,以典雅静谧的色调,用没骨法绘芍药花,赋以花姿清丽雅洁之态。并题款赞美芍药绰约风姿,曰:“写芍药教本绰约娇姿不减花王得为帝爰擬南田赋色法为之。”现代工笔画家江宏伟笔下的芍药花, 糅合中国画清雅风格及现代式的古典情怀为一体的笔法绘两朵芍药花,赋予芍药花以温婉的姿态。灰紫色调染前面芍药,旁边一朵以紫色调,配以白色染之,背景在反复清洗的肌理中,有一种剥落感,清雅设色之间弥漫着盎然古意。花的香气引来蝴蝶的注意力,似急切想去吮吸花的香甜,并招呼同伴一起来捕捉芍药花的香气。画作一枝一叶皆呈现一种个性美和蓬勃的生命力,给人以恬美、典雅的享受。

(二)九十风光次茅分,天怜独得殿残春:伤春

芍药花盛开于暮春,唐宋文人喜称芍药花为“婪尾春”“殿春”。“殿”,指春季的末尾,排在最后的意思。宋代,陶穀 《清异录·花》言:“胡嶠诗‘缾里数枝婪尾春’,时人罔喻其意。桑维翰曰:唐末文人有谓芍药为婪尾春者。婪尾酒乃最后之杯,芍药殿春,亦得是名。”[3]当百花凋零,芍药花却烂漫怒放,艳红如火,似要紧紧挽留住这即将逝去的春天,但其却因周围花的凋零而沾染上诸多伤春的情愫,成为诗人、画家伤春的象征。难怪宋代蔡襄在其诗作《寄呈柴翁》中赞其“却是双红有深意,故留春色缀人思 ”。多情易感的诗人从花的物象中涌起对美好时光的眷念。唐代钱起在《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中借芍花寄伤春情愫,“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芍药花独殿残春,故有苏轼“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和陈师道《谢赵生惠芍药》中“九十春光次第分,天怜独得占残春。”的感叹,寂寞中流露作者的伤春情义。芍药被诗人赋予多情的气质,宋代诗人朱继芳借《和颜长官百咏·贫女》一诗,将伤春情愫徜徉于“芍药花开又一春”的希冀中。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书画异名同体”[4]的共性,让绘画作品中的芍花形象与诗词一样承载着画者惜春伤春的情感。近现代著名绘画大师吴昌硕笔下的《芍药图》,大写意的手法写芍药,鲜艳的胭脂红设色,配以茂密的枝叶,借跋文,“开过牡丹春可怜,又开芍药春无边……”来抒情,感怀逝去的美好,试图借芍药花意象追忆心中的过往,伤春的情愫隐含在跋文中,颜色虽娇妍,但伤春的心境于跋语中表露无疑。

(三)有情芍药含春泪:离别

《韩诗外传》[5]64中言:“芍药,离草也。言将离别,赠此草也。” 自此芍药花别名将离、离草。晋代牛享曾问过崔豹,古代情人别离时,为啥赠以芍药?崔豹回答说:“芍药又名‘可离’,因此离别时用它赠人。于是就有了诗人柳宗元笔下的“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元稹“芍药绽红绡,……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宋代蔡襄笔下的“持之遗佳人,岁久香不息”的诗句。丝丝不断的离别愁绪,使芍药花形象增添了很多离别的悲情色彩。

著名女画家潘玉良与国画大师张大千有近三十年的交往,称姐道弟,心心相惜。张大千赴巴黎举办画展,二人久别重逢,倍感亲切,叙旧畅谈至深夜。离别在即,张大千于潘玉良的《芍药图》上题写“予年廿时,尝赋种花诗云:第一莫栽红芍药,花开春已是将离。今来巴黎,又值春末,且有南美之行。玉良大姐出此命题,漫书其上,为之黯然。辛丑三月三十日,弟大千。”离别的愁绪倾注于芍药花形象中,借花喻己。二人各在异乡,却长期彼此牵挂,画作中含蓄的题款暗示着重逢的喜悦,因再次离别而伤心不已。

(四)碧纱笼护诗人草,金带围开宰相花:富贵

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有“四相簪花”的传说,固民间有了“碧纱笼护诗人草,金带围开宰相花”的典故 ,这一传说让芍药花意象符号沾满了吉祥富贵气。

刘攽在其《芍药谱》有对“金带围”典故的记载,这一典故尤在宋代广为流传,因宋代官制规定:仅宰相有资格穿红色官袍,系金色腰带。传宋朝扬州芍药花中,有一种花形、花色非常特别的花,这种花朵上下为红色,中间有一圈黄色花蕊,形状极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官员。自此,人们便称此种芍药为“金缠腰”“金带围”。官员们也都以能观赏到这种花视为升官的吉祥征兆,百姓们更是广为流传被誉为“金带围”的芍药花传说,是当地要出宰相的征兆。传说王安石能够成为宰相,正是遇到了芍药名品“金带围”的原因,方有日后的达官显贵。明代僧德群也有诗云:“玉阶宜有此花开,金鼎调香宰相才”。“金带围”影影绰绰的典故,使芍药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为象征富贵的吉祥物。

借芍药花吉祥寓意,画家也急切于画作中创作芍药花意象。唐代周昉绘《簪花仕女图》,让其画作中高大的发髻上饰以盛开的芍药花,使得人物形象更添富贵典雅气质;五代,黄荃笔下更是出现诸多描绘代表富贵祥瑞的《瑞芍药》图;乾隆丙寅年间,许舟借韩魏公邀客品赏芍药名品—金带轶事,作《世代簪花图》;另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刚到扬州,便借扬州“四相簪花”传说,作《金带围图》扇面赠人,并且直接以金带围命题;亦有清代吴昌硕《芍药图》,大写意的手法写芍药花,篆书笔力融入笔法,画面显得厚重,另依据“金带围”典故,题款:“昨夜东风巧,吹开金带围。折花欲有赠,香露沾罗衣。”借画与款识,让芍药花形象承载画家的深情祝福。芍药花意象被赋予的富贵意蕴,更多的是承载着画者的深情厚意。

结语

芍药花作为一种美丽的花卉“意象”,应用于诗词绘画中。以其绰约多姿的娇妍,被诗人、画家寄予深厚情义。或表达伤春的心境,或寄予离别思绪,或赋予富贵意蕴,以求多福。芍药花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成为诗词、绘画中感物喻志的象征符号,是作者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陶穀.清异录·花[J]//邓瑞权,李开升.《清异录》版本源流考.长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4).

[4]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5]韩婴.韩诗外传[M].赖炎元,译.台北:商务印书馆,1972.

猜你喜欢
芍药花画者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艳丽的芍药花
陆抑非《芍药》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蒙马特与798
撕画
请尊重美术家的劳动成果——敬告随便就开口向书画家索画者
芍药花
七绝 芍药花会
画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