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

2015-03-29 04:04董正宇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研究性

董正宇

(怀化学院 中文系, 湖南 怀化 418008)

研究性学习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

董正宇

(怀化学院 中文系, 湖南 怀化 418008)

研究性学习切中高等教育肯綮。信息化时代需求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和学分制背景下要求课程体系改革。在多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改中,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环节全方位推行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效果明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全面推行研究性学习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显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性学习; 汉语言文学教学; 学习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并相应地使研究意识、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本位的学习活动,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生活,着眼于培养具有完整人格、善于实践、自主学习、勇于创造的适应新型学习社会的人。本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个案,探讨“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一、背景与缘起

(一)研究性学习切中高等教育肯綮,风起云涌成为时代趋势。“研究性学习”类似于国际上流行的“探究学习”(Inquiry Learning)、“项目学习”(Project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过程,研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体验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具体到教学过程,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既有别于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有别于学生以往学习的过程,它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学生的需要、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置于核心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阶段,在学习内容上依据所研究问题加以选择,在学习方式上依据个人的特点而定,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最终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上,把学习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这一学习模式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了更有利于自主意识、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时空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把学生从高校象牙塔里解放出来,更加的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实践,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超越自我,得到锻炼。这与当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倡导不约而同,因而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前,我国高校推行研究性学习大体有两种模式,即“教学环节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模式”和“独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1]。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大学生科研计划或创新活动,华中科技大学的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大学的基础物理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以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实施的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模式等均是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尝试和实践,其中清华大学本科研究性教学体系的尝试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

(二)信息化时代对于研究性学习也提出新的要求和需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一方面,知识剧增使得人们在数量上进行追逐已不可能;以今天知识产生的传播的速度而言,即使是“终生教育”,一个人所掌握的信息也是极其有限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或信息多了不等于就是有用,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处理、利用这些信息。现在有如下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高效学习。基本假设是:运用先进的学习方法,可以充分开发人的学习潜能,学习方式的革命将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学习速度。因此,在当今知识剧增的时代,应该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包括各种快速阅读法、记忆法、思维技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学习的革命》一书,可作为这种观点的代表。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效果完全没有达到预想。另一条思路就是研究性学习。基本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提倡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成为当下教育的新要求。

(三)汉语言文学基础传统学科性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基础学科,积累深厚,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就始终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来就是汉语言文学学科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我国古代的私塾教育倡导“师傅领进门,修行在本人”的学习理念,传统的句读教学方式也强调的是个人领悟与思考在经典文本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还有,我国古代学者对游学学习方式十分推崇,学习者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在长期的游学中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学者对话和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准。这些都说明人文学科学习对于学习者主动研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人文学科的研习者,就外在形象而言,“独立思考者”的姿态历来十分明显。明末清初,湖南衡阳王夫之蛰居湘西草堂四十余年,打通文史哲,成为前无古人、后鲜有来者的大思想家,就是鲜明个案。可见,对于汉语言文学这一基础传统专业来说,研究性学习方式符合专业学习规律,也应该在教学中予以大力倡导。

(四)学校学分制改革下课程体系重构与整合,成为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契机。近些年来,全国不少大学纷纷启动学分制教学改革,促使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新一轮的重构与整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不少高校的规定,公共课占到30%的课时,专业课的学分和课时明显下调,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科学安排学分和课时。具体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基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加大公共基础课程比重,增设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数量和比重,都是十分必要而必需的举措。但是,学分制改革也客观上造成对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空间的压缩,不少课程面临课时减少的困境。在这一新的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如何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成为关键。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和实施,由此成为不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共识。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背景和缘由,近年来,笔者所在高校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通过外出学习他校教改经验,内部多次开展教改研讨等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大力倡行研究性学习,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具体做法是:

(一)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突出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在确保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培养方案修订中大量增设专业选修课程成为主要措施。目前开设的与现当代文学关联的延伸课程有20多门,主要有“鲁迅研究”、“现当代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研究”、“现当代散文研究”、“湖南文学研究”、“儿童文学”、“未来文学形态研究”、“战争文学”等,这些课程均为教师重点研究领域,在教学大力推行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成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此外,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采风写作等同样注重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延续。如近3年毕业论文有45%的选题均与现当代文学有关,优良率超过70%。

(二)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措施,大胆尝试研究性学习。第一,教材选择上,启用双教材。现代文学方面,我们采用了湖南师范大学凌宇等人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北京大学钱理群等人主编的《现代文学三十年》。两本教材,一南一北,凌本教材注重整体,结构谨严,深入浅出,知识性强;钱本教材崇尚特色,吸收了近年研究成果,重文体流变,学术性强。在教学中,我们以凌宇本教材为主要蓝本,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两本教材均要认真研读。为确保学生主动研究性学习效果,我们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提交两本教材研究性阅读与比较的读书报告,并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当代文学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第二,教学组织上,推广专题式教学。在课时减少的背景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按照文学史进程实施课堂教学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专题,专题可以是重大文学事件、重点作家作品、代表性文学流派和现象、四大文学文体等,既确保了课程教学的覆盖面,又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各专题结合了学术界近年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对于彰显教师学术个性、引导学生走出教材体系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重要环节。第三,课程作业布置上,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研习。除上文提到的教材研习报告外,还有两点,其一是开列课外阅读书目,要求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文学文本,课程要求学生提交不少于涉及50篇文学作品、字数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一份;其二重现代信息技能的掌握和重点作家研究结合,课程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一份介绍、解读一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的PPT文档。课程课外作品均作为课程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第四、课程考核上,平时成绩重自主学习成果的考查,依据见上文。课程考试重文学史整体全局的把握,重代表作家作品的研究,并突出课程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考核。比如在考试题目中有意识地设计“两本教材文学史观比较”、“重点作家作品的客观描述”等题型,考核学生们自主研习性学习的情况。

(三)课外实践多种途径持续推行研究型学习。第一,组织学生对当下文学生产现象、趋势和新出代表性文学作品的研究性解读。比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当代作家阎真、王跃文等人新作小型研讨会议,还有对一年一度诺贝尔文学奖、国内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颁奖以及巴金、史铁生之死等焦点文学现象有意识的介绍,并适时组织小规模的研讨活动,都激发了学生对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第二,组织学生参与学院组织的科研活动。比如学校文学科研平台的挂牌活动以及外请大家名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均要求汉语言专业学生全程参与。比如邀请“诗魔”洛夫来校作诗歌专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以及洛夫本人提前做了预介绍,讲座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提问,这种对现代诗歌和诗人直观感性的认识与了解是对课堂教学的极大弥补。另如邀请家乡溆浦、校友“王跃文”返校作小说创作专题讲座,教师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其出版的作品和书写读书体会。讲座互动时,学生思绪灵动,提问踊跃,实现了课外是课内真正的延伸和补充。第三,组织学生尝试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计划和项目研究活动。近年来,鼓励现当代课程主讲教师担任本科学生导师,组织学生尝试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计划和项目研究活动。项目选题注重与课程教学重点、教师科研方向相结合,开展的项目有“衡岳文化与衡阳地域作家群体研究”、“现当代重点作家解读”、“洛夫长篇诗歌解读”、“湘西作家的民俗书写”、“王跃文作品方言现象研究”等。通过尝试研究性学习项目的实践,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现当代文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少人从中找到了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还有多名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校期间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更有不少学生激发起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近3年有20余名学生考上了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名校的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其它课外实践性教学活动还有与学校宣传部联合合办校报第四版文学副刊以及组织指导学生文学社团活动(晨曦文学社、诗社)、凤凰等地写作采风(沈从文故居)活动开展等。

三、研究性学习在汉语言专业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个别课程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我们有理由相信崭新的教学方法在拯救传统老专业,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深入改革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研究性学习在汉语言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一是理论意义。研究性学习是对我国大陆高校重单一追求知识接受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颠覆。能够丰富和更新中文专业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中文专业更加接地气,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教育理论就是“师道尊严”,老师讲的话、讲授的知识就是“金科玉律”、“标准答案”、唯一真理,不可更易,所以高校传统的教学理念就是“灌输”、“填鸭”,老师讲多少,学生就记多少,一字不落,把老师的讲义奉为“圣经”。在传统高校教学中师生双边基本上没有互动,老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居于真理的制高点,学生始终都是被动的,这种状况在当下高校教学中比较普遍,且习以为常。研究性学习就是保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探究欲望和创新欲望。在这种全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始终是真理的传授者,老师在多数问题情境中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探究结果的促进者。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结果的方法与技能。可见,研究型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与接受性学习完全不同的几个特征:一是师生全员参与性;二是师生的良性互动性;三是对问题的探究性。

二是实践意义。从根本上颠覆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教学的传统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充分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翻身做了主人”,从接受式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一变为驾驭知识的主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特别关注学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全开放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在很多问题情境中仅仅是学生们的指路人,甚至是共同攻关的合作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分析能力、探寻解决问题最佳路径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等技能将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再是“读死书,读书死”的两脚书柜,而是知识面广、能力强、技能多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运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出来的人才必定是观察力、发现力、分析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俱强,能说、会写的应用性人才,一定会是社会急需的抢手人才。

(二)研究性学习在汉语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研究性学习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广宽的:一是研究性学习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课程教学具有普适性。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法适用所有层次、所有形式的教学,当然包括课堂教学和一对一的师生辅导性教学,固然也就适用汉语言文学所有课程的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包括文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和文学理论类课程的教学,目前这三类课程教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状况。在知识接受性教学模式一统高教课堂的情况下,老师考察学生的方式主要还是一纸定胜负,期终一次考试,几个记忆性的题目就决定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优劣,传统考核的方式决定老师课堂复述讲义,学生记诵老师的讲义,考试就考老师的讲义。由于老师一直还掌握着唯一的真理和标准答案,致使老师与学生都难于摆脱重知识接受的教学思维,因此,毕业生进入职场,普遍感到知识不够用,缺乏适用工作岗位相应的说、写、论的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使用职场的多种能力的缺位,不是单单汉语言文学专业哪一门课程造成的,而是所有的课程教学方法不当、考核方式不当造成的,所以,当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更新教学方法,选择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也是拯救传统老专业,让传统人文专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把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大、做强的必要举措。二是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当下振兴国学、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国策。汉语言文学是中华国学的核心部分和精华,一直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经实践证明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喜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汉学爱好者和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肩负着振兴国学、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通话和办好孔子学院的重要历史使命,而研究性学习是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激活中华民族的创造灵性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教育面向未来,特别是文史哲学科面向未来办学,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1]刘智运.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新体系[J].教学研究,2006(5).

[2]李琰.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Study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Taking the Teaching ofChineseModernandContemporaryLiteratureas an Example

Dong Zheng-yu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HuaihuaUniversity,Huaihua,Hunan418008)

Research learning is point to the real problem of higher education.The curriculum must be reformed due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credit system in the information age.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we promote inquiry learning all-round in the course system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practicing have played fully the students’ autonomy and improved students’ ability application.Research learning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f fully us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research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learning autonomy

2015-04-25

董正宇,1971年生,男,湖南衡东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G

A

1671-9743(2015)07-0106-04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研究性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