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略管理

2015-03-29 04:41杜立科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愿景战略

□文/杜立科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古称“韬略”,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谋略。现在,“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它是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战略具有比如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客观性、竞争性、风险性等一系列明显特性。

1965年安索夫的著作《企业战略》是现代战略管理理论起点。战略管理也有了明确的定义。战略管理是高层管理人员为了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具体说就是对企业的“谋划或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控制。

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走向成功之路,但战略管理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一般认为,战略管理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适应环境原则。企业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有些间接作用于企业,如政治、法律、经济、技术、文化等;另外一些因素则直接作用于企业,如政府、顾客、供货商、债权人、股东、员工、竞争者等。战略管理就是要在清楚这些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机会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有人说,战略管理就是要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

2、全过程管理原则。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修正。要想取得战略管理的成功,必须将战略管理作为一个完整过程来加以管理,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能取得战略管理的成功。

3、全员参与原则。由于战略管理是全局性的,并且有一个制定、实施、控制和修订的全过程,所以战略管理决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和战略管理部门的事,在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都将参与。当然,在战略管理的不同阶段,员工的参与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战略制定阶段,主要是最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和责任;一旦进入战略实施的控制阶段,企业中基层管理者及全体职工的理解、支持和全心全意的投入是十分重要的。

4、整体最优原则。战略管理要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要强调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整体最优原则体现在:A、战略管理不强调企业某一个局部或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的愿景、目标来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的活动,使它们形成合力。B、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资源分配方法等的选择,取决于它们对战略实施的影响。C、在战略评价和控制过程中,战略管理更重视各个部门、单位对企业实际愿景、目标的贡献大小。

5、反馈修正原则。战略管理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一般在五年以上。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环境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企业只有不断地跟踪反馈方能保证战略的适应性。也可以这么说,对战略管理的评价和修订意味着新一轮战略管理的开始。因此,战略管理实质上是一种滚动式管理,只有持之以恒,都能确保战略意图的实现。

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控制。战略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循环反复、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战略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内外环境结合分析。

环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背景,环境是企业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限制条件,企业最重要的是适应环境,顺应环境变化。利润来自环境,风险亦来自于环境,环境是企业的生存空间,环境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这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进行战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找到企业发展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贯彻扬长避短、提高竞争优势的思路。

战略制定包含企业愿景、使命分析、战略目标等一系列内容。一个好的战略是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基础。

企业愿景概括了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为之奋斗的心愿和远景。一个清晰的、精心构建的愿景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一幅前进蓝图,愿景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动人心的战略愿景能够创造激情,激励和激发员工。

使命反映了一个企业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经营中的总定位。使命为企业建立了统一的精神和追求,可以唤起所有员工崇高的使命感,是引导和激发全体员工持之以恒、为企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和超越而努力奋斗的动力之源;使命使企业关注核心业务,找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意义。

战略目标是企业为完成使命,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达到的特定业绩目标,是企业战略构成的基本内容,它所表明的是企业在实现其使命的过程中要达到的长期结果。战略目标是对企业使命的进一步具体化,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战略目标要有具体的数量特征和时间界限。战略目标的作用非常明显,它能够实现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企业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能够使企业使命具体化和数量化;为战略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评价标准和考核依据;描绘了企业发展的远景,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是组织调整、调动资源和管理变革等。

战略管理是不断纠正、变化的过程。在战略实施时,战略的变化要求企业组织进行相应组织调整,以创建支持企业成功运营的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应适应战略的要求,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权责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应适应公司战略的要求。企业的一切活动依靠的是资源,战略调整后企业不同领域的资源应适应新组织,包括人力、财务、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企业总体战略和业务单位战略的成功。企业调整战略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需要改变企业日常惯例,转变文化特征,克服政治阻力,这就需要对变革进行管理。

战略管理的最后一步是战略评价/控制。就是将战略实施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检查两者的偏差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重大偏差,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要不断监控和评价战略的实施过程,修正原来的分析、选择与实施工作,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战略管理不是在企业危机时,重组后,更换大股东后的工作,而应是企业发展中的经常性工作。一个好的战略管理团队必将为企业的稳定及发展带来巨大好处。■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愿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战略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战略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