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研究

2015-03-29 04:41□文/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队伍学院

□文/李 兰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将继续加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艰难转折,解决就业数量以及质量的问题将是今后工作的重心。然而,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先解决环境问题,以及人的问题。所以,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问题。

一、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意义

(一)“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工作重点

1、读书“无用论”观念蔓延。中国有句古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多年来的观念养成了只有念书才是摆脱穷苦的唯一出路,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办法。但最新的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实际上略少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据2014年北京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的平均工资为每月2,443 元,而同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2,864元。近年来“啃老族”出现,都似乎在告诉我们“读书无用”,上学读书似乎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而且似乎因为上学变得更加拮据。“读书越多就业越难,许多农村家庭花了全家积蓄、甚至举债供孩子上大学,有的毕业即失业,有的虽然就业,工资却很低,上学成本回收遥遥无期。”然而,不读书的民族,未来将是可怕的,我们必须从根子上改变现状。

2、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已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而且数量在逐渐加大,将会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失业的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然而严峻的就业现状使毕业后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后面临着失业。这部分年轻人年龄大都在25~30 岁之间,经济上难以自主。毕业了,就不了业,长大了,成不了家,既就不了业,不能成为正常的社会一分子。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帮助,就会对前途的渺茫和命运的不公表现出愤愤不平,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厌世心态。这些来自贫困农村、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已被社会边缘化的年轻人,随着数量的增加,他们终将成为社会的不稳定群体。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是学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将成为决定学校前途命运的重要环节。国家启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追求内涵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处于落后状态。“就业难”的现状,是必须解决的绊脚石。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万能钥匙”,我们应该看到希望,抓住机遇,努力度过这个职业教育发展的整合期。树立“以就业为导向,抓就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就业工作是人的工作,关系到“学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面,而就业指导工作充当了三者的纽带,就业指导工作能不能做到位将是问题的关键。所以,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问题,将成为关键的关键。

1、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实现从学校到社会,实现零距离对接,就业指导工作举足轻重。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并没能真正从转型期平稳过渡,而是处于了一个中间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能从事理论性的研究,又不能满足技能的要求。就业问题特别突出,展现出“有业就不了,有岗不适应”的现状。解决“就业难”的现状,首先要解决学生的问题,新时期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定位以及就业指导人员所担当的角色,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积极做好就业部门的职能转型,努力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真正解决毕业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完善将是解决“就业难”的润滑剂,而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将是现阶段首要的任务。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并最终向“研究型”发展。就业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研究分析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更快更好地成长成才之路,为高校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德育工作乃至招生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和意见建议。就业指导工作要形成“党政领导主管,职能部门统筹,相关部门配合,系部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自己担当的角色,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能力,努力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好,让“家长放心、政府满意、社会和谐”。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人员建设现状

(一)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高职院校发展和起步参差不齐,有的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就业指导人员、经费、工作场所的配备都不到位。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停留在日常事务性工作或者被上级领导的检查和大环境赶着走,没有真正把工作重心移到就业指导上来,这就严重阻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学院将来的发展。我们知道,把就业摆在学院工作的首位,将是今后工作的指引方针,但这一天早来一天,我们的学生就会早受益一天,我们的就业工作才能脚踏实地,切实为学院的各项工作服务。

(二)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化培训,人员配备不合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缺少有资历的就业指导老师,这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状。学院的就业指导老师基本上都是多肩挑,就业指导专业水平低,也没有精力去专研、更没有更好的后续教育途径,基本上属于“老牛赶车、走一步说一步”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就业指导人员的配备上也没有出现新生力量,缺乏适应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生力量。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简单的循环与维持现状。

(三)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目前,许多高校的职称评审中并没有就业指导这个专业的位置,有些文件形同虚设,落实起来困难重重,致使就业指导人员的各项待遇无法落实,面对这样一份没有激情,没有保障的工作,谁又能耐下心来,认真工作呢?大大打击了就业指导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就业指导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流动性大。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除了要掌握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外,还要掌握就业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基础的理论知识。就业指导人员岗位设置要科学、合理,让适合岗位职能的人员竞聘上岗,并保证就业指导队伍的阶梯建设,人员流动性不能太大,否则,将会给就业指导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人员建设对策

(一)树立“就业强校”理念。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需要一个理想环境,学院的发展策略,领导的办学理念,都将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先决条件。现如今,高职院校的发展处于一个转型选择期,就业工作的质量将是学院发展的一个潜动力。所以,从上而下树立“就业强校”的理念,刮起一阵及时的东风,把就业工作和学院发展作为长效互动机制来执行。有了这样的大环境,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将会如鱼得水。

(二)就业“一把手”工程的深入。多年来,“一把手”工程的实施对就业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对“一把手工程”的落实,对就业指导人员建设方面,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就业指导人员落实到位,保证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质量;其二,就业指导机构设置合理,保证就业指导人员配备的基础;其三,就业指导人员培训到位,保证就业指导人员与时俱进;其四,就业指导人员设置细分化,保证就业指导工作面面俱到。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层次的参差不齐,我们要在本院校的基础上,逐渐把“一把手”工程深入开展,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落实到位,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到位。

(三)加强职业化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学院按照就业工作需求配备职能部门,并按要求配备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实行定岗定编,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任务。树立“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用人企业招贤纳才、有利于学院可持续性发展”为工作理念,把“提高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学生就业和就业质量”为工作重心,加强部门内部管理,注重工作人员专业化的后续教育,端正就业人员服务态度,不断提升服务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学院逐渐规范就业服务,使就业服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专业化。让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逐渐专业化,提高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服务满意度和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

(四)全面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提高工作质量。时代在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学院的就业指导人员和就业岗位设置都要做相应的调整,如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加入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学校要注重教学团队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并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兼职锻炼、参加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参与学生就业工作实际过程、开展就业指导课题研究等,同时学院要在科研奖励方面搞创新,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组织就业指导人员到兄弟院校学习,每年深入企业走访,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在学院、学生、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五)聘请优秀企业家、成功创业者、优秀毕业生担任就业指导兼职教师。既是学校就业工作决策的智囊团,又是学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参与者。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完善需要用人单位和一些各行业领头人的配合,完善校外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要结合学院情况和特色,聘请优秀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学院创业就业指导兼职教师;聘请杰出校友、劳动模范、杰出青年担任兼职辅导员;选聘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名流和企业文艺骨干担任文化艺术教育兼职教师,调高学生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知;依托学院办学行业优势,邀请行业内技术能手、专业高级人才担任兼职专业指导教师。新生力量的加入让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加科学和实际。

(六)出台各种有利于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就业指导工作要想保质保量的出色完成,就必须多加关注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环境。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给予适当宽松的优惠政策,比如人事任命方面、经费支持方面、提升机会方面、学习培训方面等一系列的绿色通道,这样才能为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撑起一片绿色的“遮阳扇”;对于政府来说,作为就业指导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机关,更应该多为就业指导人员开绿灯,如:职称评审、科研平台、荣誉评审等方面,创造一个“公平、科学、完善”的工作体系。这样,才能给高校做好榜样,给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个保障。

总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关系着高职院校、毕业生、国家的未来,作为一名就业指导人员,也要从自身做起,努力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适应需求的就业指导人员,开拓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我们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出发,并且致力于满足高职院校的创新性、走可持续性发展为出发点,保证为用人单位输送出一批高素质的、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的重要目标。

[1]周锦成.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思路[J].江苏高教,2005.

[2]张晖怀.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5.

[3]李卫芳.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

[4]陈群.浅谈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1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队伍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学院掠影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