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15-03-30 10:26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分馆公共服务图书馆

童 辛

(望江县图书馆,246200)

21世纪基层服务建设体系的发展,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然而,松散的管理体制造成基层各类图书馆自成体系,信息量不足、资源重复,服务能力差、效益不高,无法形成整体优势。如何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结构合理、信息集中、均衡发展、有效运行的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1 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社会责任

国际图联(IFLA)于1997年成立的社会责任讨论小组认为,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今天,图书馆具有信息汇集的功能。因此,它能够有效地消除信息的差距。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确立了开放、平等、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图书馆的面貌焕然一新,“普遍均等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成为图书馆基本的服务立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兹恒博士认为,图书馆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是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可以说,这一需求是基层图书馆更高层次的需求,履行图书馆社会责任要立足于图书馆基本服务。

2 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要素

2.1 图书馆核心价值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协作方式进行联合编目、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等多种服务,推动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广覆盖、高效能,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此,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范并思教授指出:建立图书馆核心价值,用科学的语言,系统地、明确地表达他们的职业信念,告诉图书馆人和社会公众图书馆行进的方向,形成共识,共同应对图书馆所面临的时代挑战。

2.2 法律保障与制度建设

政府为了保障和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普遍的发展,需要制定出专门的公共图书馆法律。通过法律的制定,解决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进一步规范工程程序,对标准及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保障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水平和服务质量。

2.3 协作精神

基层图书馆的公益性特点,决定了它与社会、公众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营造和谐社会文化的氛围。但是,由于图书馆自身缺乏人力、财力资源,这就要求基层图书馆充分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

2.4 管理体制创新

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突破体制障碍,通过建立同质性或异质性的图书馆联盟,积极探索流动服务、数字服务及阵地服务,形成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其他类型公益性文化设施为补充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服务范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2.5 目标和宗旨

当今,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应该对服务手段、服务内容进行创新。此外,还应该向广大公众提供比较丰富的服务产品,逐渐形成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的覆盖,切实保障和实现公共文化权益,满足文化需求。中图学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明确指出:“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 示范区创建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

图书馆服务系统和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均是由各级各类图书馆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实现的[1]。我国文化教育和科技系统相继实施的全国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建设工程,加强了图书馆系统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服务与共享。

3.1 都市模式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开始用到互联网技术,它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共知和共建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条件,对图书馆而言,不论是公共图书馆抑或是高校图书馆,都在各自的服务领域内充分地利用了当前现有的网络平台,进而实现文献资源文化体系建设。

(1)国家图书馆与人事部、国家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航局等合作创建国图人事部分馆以来,为社会各界咨询提供了有效方式。

(2)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将全市各区、县级图书馆及各街道、乡镇级图书馆全部纳入网络,并辅以流动图书服务车,实现了首都图书馆——区(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三级互联。

(3)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行政隶属、人事、财政关系的前提下,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各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为分馆。该体系已发展了79个分馆,与26家区县图书馆之间实现了“一卡通”借阅功能。

(4)天津图书馆大力推进分馆建设,开展延伸服务,并建立分馆,分馆的建立与公安、武警、工商、残联等部门合建,开设专门的农业图书馆。

3.2 基层模式

通过相似或互补的内容和流程联合起来,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一同创建,分享和管理元数据、内容、其它资源,这是维系成员密切关系的纽带。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为注重基础资源建设,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关注设施和队伍建设。

(1)嘉兴模式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服务创新”为主要特点,逐步完善乡镇分馆的建设,启动分馆建设、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以乡镇分馆和村(社区)分馆为阵地的社会资源整合。

(2)福田区图书馆以“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服务”的总分馆制管理模式,构筑了拥有一个区级图书馆、八个街道图书馆、九十个社区图书馆、五个主题图书馆,共计104个三级公共图书馆(室)的三级服务网络,读者可在全区范围内任何公共图书馆享受阅览文献、借还文献、查阅数字资源等服务,以及一卡通用的通借通还功能。

(3)重庆市大渡口区同时推进图书馆和文化馆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模式建设区域性总分馆体系。

(4)湖南省衡阳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项目,街道建设文化站要求具备图书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室、多功能活动厅、办公用房、社区建设文化活动中心要求具备图书阅览室;小型文化活动广场同时要求设备配套、队伍配套、活动配套。

(5)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大地书香新农村家园工程”是在农村和社区普及图书馆设施和管理人员,按标准化实现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对地方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进行基础性的研究。

4 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

4.1 基础薄弱,社会影响不足,服务压力巨大

现行体制下的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大都存在管理机制薄弱,服务滞后,藏书更新难等共性问题,各级主管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以及对图书馆的支持力度存在较大差异。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平均每46.8万人口、每3368平方公里面积(服务辐射半径大致为32.8公里)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与国际标准有明显差距。而且,图书馆发展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图书馆前馆长周和平也曾表示,目前图书馆服务网络尚不健全,薄弱点在末梢,在基层。

4.2 资源分散,多头管理,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基层各类图书馆在服务上各自为政、垂直发展,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孤立发展等情况,阻碍了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比如:某县三年建成134个农家书屋,每一农家书屋图书2000册,同一批次农家书屋图书装备重复率为99%,不同批次农家书屋图书装备重复率高达50%以上。由此可见,信息资源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4.3 技术薄弱,运行维护艰难,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

基层图书馆受服务人口众多、服务范围较大、服务条件有限等因素制约,资源获取无法外接其他公共资源,无法融入多元服务。在技术保障能力方面,现代新型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利用能力有限,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匮乏,先进技术应用始终制约着基层图书馆的发展。

4.4 经费少,服务推广难,缺乏完善的网络服务平台

各类基层图书馆的经济实力、信息获取能力差距大,体系脆弱,缺乏活力,很多建设形态是因为需要而自然延伸的,无法推广和引领。

5 对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5.1 履行社会责任利于基层图书馆事业长足发展

有研究者认为,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它成为提高公民素质教育的课堂,成为社区活动中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资源的精神家园。因此,基层图书馆应该明确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图书馆自身应该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在基层服务中体现出责任感,并为图书馆的良好发展带来机遇。

5.2 进行资源整合利于基层图书馆社会效益最大化

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其内部资源,而且依赖于公众、政府及其他相关机构等利益相关群体。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从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和全覆盖的战略高度来谋划,统筹基层各级各类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盘活有限的资源,实现服务体系效益的最大化。

5.3 利用联盟机制推进城乡图书馆公共服务一体化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李国新教授在《“总分馆”建设的最大障碍是体制障碍》一文中指出:作为一项研究成果,告诉政府、告诉社会什么是国际共同语境中的“总分馆”,实际上这是一种责任,是真正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适度超前性和指导性的体现。因此,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在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决策的作用下,积极为图书馆资源的共享、资源互联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

5.4 构建完善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服务延伸

数字化图书馆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采用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手法,能够大力发展数字化内容、进行网络传播和智能化检索。基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自动化借阅,将隶属于不同建设主体和主管部门的图书馆联结成统一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固定设施体系和流动服务体系的有机结合。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数字资源的统一著录、统一审核,形成规范的元数据库及统一目录,规范数字资源的建设、管理、使用;采用一个接口,向网络系统进行分发,采用集成应用系统,并对评估管理系统提供双向交互,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检索,提升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共同建设服务的质量。

6 结束语

图书馆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它是民主社会的制度保障。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重要使命是促进社会的民主,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

[1]许军林.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可行性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2):12-15,20.

[2]李国新.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的旗帜[J].公共图书馆,2010,(1):2.

[3]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4]程亚男.“图书馆之城”解读[J].图书馆论坛,2003,(6):76-79.

[5]李国新.“总分馆”建设的最大障碍是体制障碍——《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读后[J].图书馆建设,2008,(9).

[6]方标军,丁 宏,陈 立.免费开放背景下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2,(10).

猜你喜欢
分馆公共服务图书馆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图书馆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去图书馆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