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全国文综课标乙卷地理试题解读

2015-03-30 18:49鲁爱华
地理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卤虫本题雨水

(试题见本期“试卷交流”)

1~3题

解读:本题以雨水花园为背景,间接考查水循环、水资源、城市化等知识和在新情境下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据图可知,雨水花园的上层是树皮覆盖层,且较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隔绝水分和气体,地表水可以通过树皮之间的缝隙渗入,但种植土层的水分很难向上蒸发,这样就会保持土壤水分。树皮覆盖层并非腐殖质,难以直接为植物提供养分;雨水中的污染物会随水分渗到种植土层;树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雨水侵蚀强度,减缓雨水渗透速度,但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第2题,雨水花园采用的是对雨水的自然净化,从四层结构看,树皮䨱盖层污染物可随雨水进入到种植土层,砾石层由于组成物质颗粒较大,不能起到净化的作用,种植层和砂层组成物质颗粒较小,可以较好地截留污染物。第3题,回归试题材料信息,可推知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与水有关,即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雨水花园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也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延缓雨洪时间,可有效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程度。

答案:D B C

4~6题

解读:本题以航空港兴衰为背景,考查经济与新技术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并探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问题。第4题,甘德国际机场的繁荣是因为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机场补充燃料,主要得益于该岛位于北美大陆与欧洲之间,北美和欧洲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第5题,甘德国际机场的繁荣是由于为飞机补充燃料,如今不再需要经过该航空港补充燃料,说明飞机的制造技术发展了,载油量增加,单位距离能耗降低,使得飞机中途不加油就可以在北美大陆与欧洲之间航行。第6题,该机场位于49°N附近,假设飞机沿经线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650千米,约6个纬度。若向北飞行,将到达的最高纬度是55°N,若向南飞行,将到达的最低纬度是43°N,C答案在此范围内,不可能到达其他三个选项所给的纬度地区。

答案: A D C

7~9题

解读:本题以渤海区域为背景,探讨海冰形成的因素及海冰利用现状,解答本题要认真读图3。第7题,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且体积巨大,热容量大,降温较慢,不易结冰。乙地位于大陆附近,受大陆影响大且乙地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故海冰厚度最大的是乙。第8题,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最长,大于60日,故四城市中海冰厚度最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第9题,虽然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但环渤海地区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其主要原因是开采难度大,海冰分布也不均衡,采、运、净化等都需要较高的成本。

答案:B A C

10~11题

解读:本题以黄河三角洲的时空变化为背景,探讨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在能力要求上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读图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对新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的能力。第10题,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大,说明泥沙沉积使水深2米的位置向海洋内部推移。近海地区海水浅,区域外力作用以淤积作用为主;距离变小,说明近海地区海水越深,所受外力作用以侵蚀为主,即侵蚀速度超过了泥沙的沉积速度。据图可知,1975~2004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第11题,据图可知,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小,说明黄河三角洲的沉积速度变慢,主要是泥沙沉积量减少。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会导致黄河水量增加,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三角洲淤积增大;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导致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量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会导致黄河入海径流量相对增加,导致入海泥沙量增加。

答案:D B

36题

解读:试题以卤虫产业为依托,探讨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和发展卤虫产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题,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要从卤虫的生活习性入手,分析其所在的水域环境特征。“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以藻类为食”,大盐湖属内陆盐湖,水体盐度高,为其生长提供了适合的水域环境;湖泊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泥沙),促进藻类生长,卤虫饵料丰富。第(2)题,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从时间上应该指20世纪50~70年代,因产品需低温运输,故运输不便,成本高;因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说明市场需求量小,故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第(3)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主要是城市经济发展,市场对渔产品的需求量增大,海洋渔业产量供不应求或渔获量下降,相应促进近海水产养殖业发展,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因卤虫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必然会促进大盐湖卤虫产业的发展。第(4)题,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在表达理由时就要侧重答发展卤虫捕捞业的意义,如经济意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意义——增加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发展等。反对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主要考虑其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如避免过度捕捞破坏湖泊原有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让卤虫自然生长,减少人为干涉,维护生物链的稳定等。

答案:(1)属于内陆湖,为高盐水域。注入湖泊的河水带来大量营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市场需求小(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的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的发展)(4)赞同: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不赞同: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37题

解读:本题围绕冻土主题,比较冻土在分布上的时空差异,探讨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解决措施。第(1)题,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且稳定,可以形成多年冻结层,基本无季节性冻融(活动层薄);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白天地表增温快,上层(活动层)厚度大,易消融,不易形成多年冻结层。青藏高原的冻土,冬季冻结层厚度薄,夏季全面融化,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就不容易形成多年冻结层。第(2)题,甲地与五道梁相比,年平均气温高,受气温变化影响,易形成活动层反复冻融,从而危害路基。夏季气温高,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气温较高,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解答此题,需先整体描述活动层反复冻融,然后分夏季和冬季进行表述。第(3)题,根据材料文字信息提示“主动降温”的条件是“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即热棒地上部分温度低于地下部分。由此可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是冬季,热棒主要作用在于防止冬季出现融区。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然后又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递至地上。热棒新技术的引入,是为了冷却路基,保护冻土,与竖直设置相比,倾斜设置使得棒体更容易接近铁轨正下方,同时也增大热棒与冻土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有利于保护铁轨下的路基。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度地区)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的地冻融。(冰冻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

(3)冬季;依据是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递至地上。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得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42题

解读: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信息源,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考查旅游活动安全防范问题。问题分析要立足区域,也就是说要在熟悉该区域的基础上抓取区域主要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特征,然后进行联系分析推导结论。根据经纬度和海拔,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为青藏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从地质灾害多发的角度来说,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故又多滑坡等,从气象灾害角度,该地区是受夏季风——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降水多且多暴雨,故该地区又多山洪、雪崩等,当然有水的参与,山区也多泥石流。

答案:可出现山洪、滑坡和泥石流、雪崩、落石和地震等风险。该季节当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且多暴雨,强降雨可诱发山洪。该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可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地山体高大,地势陡峻,山上多冰川及积雪,受夏季水汽充足影响,山上降雪量、融雪量均增加,易出现雪崩、落石等灾害。

43题

解读:本题以地图提供“某区域”及“M城”的位置信息,以统计图提供M城气候特点的信息。通过读图获取有用信息是答题的前提。试题中规中矩,考查选修地理的主干知识,主要从气候、地形、河流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根据M城市的气候资料可知,M城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季,多暴雨,这是造成洪灾的气候原因;从该城市所处的位置来看,该城市位于河口附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含沙量来看,该河上游地区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强,多泥沙沉积;另外,从海域环境看,海湾地形口大内小,在夏季风的作用下,多风暴潮,河口地区易受海水顶托作用,加剧洪灾面积。

答案: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44题

答案: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开挖石料之前,应收集表层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以防止水土流失。堆放弃料后,应对弃料进行压实,把收集的土壤平铺到弃料上,并施加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以利于复耕复种。

(上接第36页)

点搬进课堂,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增添亮色。2013年1月大范围灰霾笼罩中国;中国“西气东送”工程输气突破173亿立方米;国内首创大幅面全开竖版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发行;钓鱼岛、黄岩岛问题等,都可以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通过古诗词创设

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古诗词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古诗词创设生活情境 ,会把学生带入一种美好的意境。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时,引用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呢?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创设生活情境的素材很多,教师如果有心,注重了解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自己生活素材的积累,一切皆可信手拈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揭示出已知的东西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是激发兴趣的奥秘之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把新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其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卤虫本题雨水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卤虫营养强化研究
天津塘沽盐场卤虫种群生态调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关于盐田大面积卤虫增殖的初步探索
铁皮石斛组培植株和大田植株中的多糖及其卤虫毒性
今天是几月几日
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