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之忧

2015-03-30 18:49王双民
地理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学科专业学校

近来,许昌市襄城县教研室组织教研员深入农村中小学进行课堂教学视导。通过深入农村中学地理课堂听课、评课、研课和说课以及对学校地理教师队伍情况的调研,笔者对目前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深有感怀,下面就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的应试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应试氛围是形成稳定地理教师专业队伍的无形障碍

首先,没有专业和专职地理教师队伍是目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之伤。近几年来,县教研室每学年两次视导和两次评估中,地理课堂教学是主要内容。笔者就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观察,发现同一学校同一年级(或同一班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地理教师总是新面孔。询问学校领导,上期任教的地理老师到哪去了?回答是改教语文或者数学或者其他学科了,而现任地理教师由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或英语教师兼职任课。经统计分析,全县18所中学中有地理专业教师的有6所,有专职地理教师但非专业的有3所,有地理专业教师但不任教地理的学校有4所。既是地理专业,又是专职地理教师任教的学校仅有2所。其他初级中学的地理课堂都是游击阵地,这一学期某老师担任一段时间,下一学期又换成其他教师,既不专业也不专职,即使地理专业教师也变成了非专业地理教师了,改教主学科去了,使得地理课堂没有生气、没有趣味、没有深度、没有广度、没有专业氛围,没有持续性,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更无地理课外活动的热情,失去了对地理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地理课堂深受伤害。

其次,地理学科多年来居于非中招考试科目,使农村学校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低下。应试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学校领导、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群众、学生自己等,他们都认为地理知识很重要,但没有人认为地理学习很重要,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可有可无。因为地理学习对升学考试无一分之利,反倒花费每周两节的宝贵学习时间去学地理,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点。因此,地理专业的教师改任语文或数学或其他学科的教学就不足为奇了,学校没有专业和专职地理教师队伍也就理所当然了。地理课堂的荒芜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

最后,学校补充教师不以学校教师的学科配置需要为依据。学校教师配置的行政化、应试化、功利化等导致学校教师的学科配置极不合理,使地理等学科教师奇缺,语文等学科教师富裕。致使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学处于半荒漠状态。

二、学校地理专业教师职业心不强、不稳,非地理专业教师兼职应付地理课堂教学等现象,客观上降低了地理课堂教学的专业品味和质量

现在地理教师的教学素养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专业素养不足,对地理知识拓展不动。例如,县某乡中学某老师上的“东南亚”一节地理复习课,教师思路清晰,师生互动,能够利用教材图文资料和白板资源,教师引导,学生自读,通过教学活动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但是,在学生学习活动后,师生要对教学活动有一个反馈小结,以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可是,这节课堂就是缺失了诊测小结,教师不能知道学生的达标实情。教师因此就丧失了对下一节地理课的学情了解。因而,教师对课堂地理知识的拓展延伸不见踪影。而地理课堂教学客观上需要广阔、生动、丰富、鲜活的世界地理事象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背景,即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才能把书本地理知识种子扎根于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更加热爱科学真理。

第二,课堂上,教师以自我为主,无视学生需要,教学矛盾对立突出。例如,某乡初中某老师上的“东南亚”一节地理新授课。利用白板上课,师生互动充分,课堂地理知识生活化,联系时事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得体。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被动的,被激发、被讨论、被启发、被提问、被评价(表扬和批评)、被培养、被训练等等,很少有学生自发自动的学习行为发生,偶尔出现,也被老师限制或指斥(原因可能是妨碍了教学进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变引发学生思考为养成学生主动质疑,变指导下阅读为学生形成自觉主动阅读的习惯,这就要在教学中千方百计的激活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和内在潜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

例如,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生疑时解惑,生疑处解惑。尽可能让会的学生给不会的学生解惑,教师不要自己设疑,自己解惑。例如,菲律宾是世界上椰子出口最大国,而世界上椰子最大生产国并不是菲律宾,而是印度尼西亚,为什么?此时此处,正是学生生疑的时空。这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住这一教学的生发点,在此,要有所停顿,让学生疑惑并思考,不要一语带过,要有效组织学生自主解惑。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和支持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建立在对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切实做到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感基础上理解知识,在理解知识基础上记忆知识,在记忆知识基础上思考,思考基础上掌握、运用知识,发展知识。这样地理知识就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形成学生的信念和思想,转变为学生运用知识的智慧。

又如,某老师上的八年级“北京”一节地理新授课。某老师充分利用白板把地理知识问题化,地理问题习题化,地理习题训练化。采用习题导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训练。教学效果较好。但是,总是觉得美中不足。因此,笔者给该老师提出几点参考建议:①注意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②每一次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的数量应把握好分寸,照顾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要超过三个问题;③要增加展示、点评和反馈教学环节,要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动起来;④教学意识上,时刻注意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需要,要把学生的认知需要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总指导;⑤教师要时刻从情感上、自信心上关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发问,哪怕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让学生时刻都能感觉并体验到老师在关注着自己的思考和发问。促使学生发生疑问的有效性,从而引导学生生发出新的惊讶,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要把唤醒、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质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使命。

第三,地理课堂上,兼职地理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在不经意间误导了学生。例如,某老师上的“东南亚”一节地理新授课。教师充分利用白板上课,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读图、绘图、识记河流、山脉和主要城市,通过提问让学生设想自己喜爱的旅游项目来学习旅游资源的知识,做得不错。他是语文教师兼跨地理教学,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跨地理学科教学,额外给兼职教师增加了备课、上课的负担,学校就出台了要求教师注重教好一门学科为主的教学政策,使兼职教师对辅科课堂教学就教材教教材,很难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化和广博方向的引导与联系,更谈不上地理专业素养的培养,教学法的整合、选择,教学语言的精致,甚至还会引起误导。这就出现了教师讲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时告诉学生:“夏季多雨,雨热同期”。试问热带气候有夏季吗?干季高温多雨吗?

第四,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和死记,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愿望的养成,学习意志力的训练都是教师课堂教学应该关心的事情。要优先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才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学生怎么做就让学生怎么学,学生怎么学,教师才能怎么教。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教学合一”;不要“以教评学”“以教论学”“以教定学”“教学分离”。要根据学的情况的变化来调适老师的教,让教适合学的需要,不要让学来适合教的要求。教要服务于学。

三、建议

最后,提出一点建议,即使非地理专业教师也要做到“要让学生听懂您的讲解,领会您的引导,服从您的教学组织”。这是作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最起码的要求。如何才能让学生听懂自己的讲述呢?作为教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听力和认知能力的基础,学生学习的即时兴趣倾向和注意倾向。知道教师自身的讲解能力和讲解水平。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注意力是否能够和教师的讲解进度和方法变换保持同步。促使教师和学生尽力走向心与心的相通、相融。

猜你喜欢
学科专业学校
【学科新书导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