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实施

2015-03-30 19:08杨茜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件信息化老师

杨茜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1 信息化教学的定义

信息化教育源于美国,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教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随着教育信息化在全世界的应用,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祝智庭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科技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1]17;黎加厚认为,教育的信息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就是无处不在、动一动指尖就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可以运用信息化教育改变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优化课程内容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2]13;南国农认为是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本文更倾向祝智庭先生的观念,信息化教学是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调化、管理自动化。由此可见,将现有的先进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可充分达到教育教学的网络化、数字化,对知识进行信息化整合,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2 中小学教学的现状及调研分析

2.1 传统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断接受老师传递过来的知识。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或者一个大容器,任何知识都是由教师流向学生,缺乏交互性,这种单一的方式阻碍学生吸收理解知识。有时老师的讲课也是千篇一律,只是复制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对所学的知识提不起兴趣。现在大多数教师备课还只是用教材或者是参考书,课程资源比较匮乏,知识面狭窄,很难跟踪到当下及时更新的信息或者有关的知识、新闻。随着网络信息化贯穿我们的生活学习,很多学生都开始通过网络信息来随时获取更多的知识。

2.2 中小学教学的调研分析

我们在湘潭市某中学观摩课堂教学,听取了初二273班的语文课和初二274班的生物课。语文课上老师没有运用任何的信息化教学,只采用了传统的教案、黑板教学,而另外一个班的生物课老师全过程使用PPT教学。课前,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整首诗,上课后通俗易懂、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解了诗的基本含义,让学生对诗歌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靠自己先背好的教案来进行教学,学生只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来吸收知识,老师没有对知识进行一个扩展,难以长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274班的生物课中,老师到教室后只需要插上U盘打开之前准备好的PPT进行教学,节约了课堂写黑板的时间。PPT打开后五彩斑斓的图片加文字瞬间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对今天老师所讲的内容充满了兴趣。这节课主要讲两栖动物,PPT里出现了青蛙、乌龟、蝌蚪的照片。老师通过生动的动物照片、清晰的解剖图片向学生进行讲解,在此同时,还有师生互动,很多同学纷纷举手想站上讲台向同学讲解。当一个学生追问老师“蝌蚪的形成过程”时,老师在没有完全把握下打开互联网进行查询,然后再详细简洁地回答该学生。这样有很好的交互性,老师可以准确、及时地扩充学生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最后,老师还播放了一小段两栖动物视频。通过这两堂课的比较可知,生物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也可以当老师,自己走上台进行讲解,补充老师PPT中没有的知识,或者提出一些他们疑虑的问题。多媒体教学不但通过图片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而且在课堂结束前插入一段视频更换了讲课的模式,从而可以一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不厌学,不开小差,顺利完成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课后我们与语文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得知语文老师的顾虑:第一,老师没有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计算机操作和课件制作的能力有限。第二,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语文老师认为自己做出来的课件不够精美,不够生动,没有很好加入一些FLASH。而我们知道,课件只是一个承载信息、传递信息的媒介,教师运用这种媒介达到人机互动,完成一次优秀的教学,这才是使用课件的目的,而不是制作课件的技术会决定一堂课的效果。第三,制作课件需要老师寻找适合的图片、字画、视频,或者借助互联网在课件中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而传统的教学,老师只需要通过参考书和前人留下的经验进行备课。二者相比,信息化教学备课大大增加了老师的任务,影响了老师的积极性。从这次调研,我们深深体会到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影响,老师古板的教案教学很难再跟上信息化时代的脚步;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普及信息化教学面临的问题。

3 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信息化教学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美好蓝图,但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不会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它需要通过一种中介传播,让用过、感受过它的人说好。祝智厚先生说过:“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3]因此,广大教师应担当这个中介,教师只有运用这种新型的技术进行教学,才能获取信息化教学的最大化扩展。为了更好地实施信息化教学,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由学生担任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随着多媒体课堂的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老师应多翻阅参考一些文献资料,对信息化教学的模式、理念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学校应定时组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使老师认识到: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抛开之前的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本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师生在交互性的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的课本,而是集声音、图象、动画等为一体的信息(知识信息的重组、关联和建构),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2 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恰当运用到备课和课堂中

学校要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成立网络中心。组建有大量的教学书籍、视频、教案的教学资源库,以便老师相互学习观摩,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能力。教师要学会操作常用软件(Word、excel、foxpro.),会在电脑软件里进行写作、阅读或者是更改论文,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即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帮助写作,浏览网站时,能对有用的图片和文字或者视频进行下载,在备课时放到课件中。主动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学会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整合资源,让学习内容不再单一。教师只有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我的培养,才能适应学校信息化环境,加强自身信息素质。

4 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及影响

现代信息化教育中,教师只是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利用多功能电教室先进设备,结合具体内容让这个活动更深入人心[4]。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很多新知识,在某一领域超过教师,而教师的权威受到威胁,这也是激励教师不断学习的动力。结合调研的案列分析,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资源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课件中补充了很多课外知识,通过生动的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课后通过网络的方式自学到很多书本外的知识。这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信息化教学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交互学习,而这种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养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背景、学业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祝智庭.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5.

猜你喜欢
课件信息化老师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老师,节日快乐!
课件综述——《识字三》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