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联合催产素治疗宫颈水肿的临床分析

2015-04-02 17:02黄凤翔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催产素产程水肿

黄凤翔

(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赣州 341400)

地西泮联合催产素治疗宫颈水肿的临床分析

黄凤翔

(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赣州 341400)

目的探讨地西泮联合催产素治疗宫颈水肿的效果。方法将76例分娩时发生宫颈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地西泮联合催产素治疗和地西泮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催产素治疗宫颈水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地西泮; 催产素; 宫颈水肿

宫颈水肿多在分娩活跃加速期发生[1],会减缓宫口扩张,延长第一产程甚至导致产程停滞,容易引发难产,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宫颈长时间压迫,也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缺血,分娩时撕裂宫颈,导致产后大出血或新生儿窒息。本文分析了地西泮联合催产素治疗宫颈水肿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在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时发生宫颈水肿的患者76例,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5岁;孕周37~42周,单胎,头位,均为初产妇;入选标准:无阴道分娩禁忌证、无头盆不称、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宫颈Bishop评分大于4分[2],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指标均正常;胎心率正常;宫颈口大于3 cm。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8例,2组年龄、孕周等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地西泮联合催产素治疗。取膀胱截石位,排空膀胱,常规消毒阴道、外阴、宫颈,应用10 mg 地西泮,3~5min内静脉推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胎心率,20~30 min后,应用2.5 U催产素溶入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初始速度为8滴/min,然后根据宫缩情况调整滴数,观察宫口开大和宫缩情况,密切监测胎心;若宫颈上唇明显水肿,宫口全开时将手伸入阴道,上推宫颈上唇[3];若仍无效则行剖宫产。对照组仅给予地西泮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2组宫颈水肿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利用Apgar评分评价新生儿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有效,宫颈水肿部分或基本消失,宫颈变软变薄,宫口扩张,产程有进展;无效,宫颈水肿无消失甚至加重,宫口停止扩张,产程无进展。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资料采用SPSS10.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中36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中30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126,P<0.05)。

2.2 2组分娩方式对比

观察组中25例顺产,11例助产,2例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5.26%,对照组中14例顺产,16例助产,8例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产后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为(145±15)mL,对照组为(162±14)mL,2组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新生儿情况对比

2组均无发生新生儿窒息,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5±0.6)分,新生儿体质量为(3 275±348)g;对照组Apgar评分为(8.7±0.4)分,新生儿体质量为(3 300±312)g,2组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妇分娩时出现宫颈水肿的发生机制是在产程尚未达第二产程时使用腹压,导致宫颈上唇长时间受压于耻骨和胎头之间,阻碍了宫颈淋巴和静脉回流,从而引发宫颈水肿。而且,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用力过早,容易造成过度疲劳,延长产程。此外,心理因素也会对分娩过程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害怕出血、疼痛、难产,临产时产妇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过早屏气,使尚未完全扩张的宫颈受压过度,阻碍血液回流而发生宫颈水肿。

目前,临床常用地西泮、利多卡因、阿托品等药物消除宫颈水肿。地西泮能够松弛宫颈平滑肌,使宫颈软化,扩张宫颈,且具有抗焦虑、解痉镇静作用,能够缓解产妇的恐惧、焦虑心理。但是会对新生儿肌张力、早产儿呼吸产生影响,因此需严格把控用药时机和用量[4],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宫缩情况和胎心。催产素属于多肽类激素类药物[5],能够对正常分娩时的子宫收缩进行模拟,对子宫平滑肌产生刺激,促进子宫颈扩张,且能够通过蜕膜催产受体促进前列腺合成,使子宫颈扩张、软化,对宫缩乏力产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更高,2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无显著差异,说明地西泮联合催产素能够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子宫水肿,缩短产程,减轻分娩阵痛,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1] 吕连英,陈世新,黄秀兰.地西泮加低浓度催产素用于治疗宫颈水肿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9):1034-1035.

[2] 张娟,王绪丽.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与地西泮治疗分娩时宫颈水肿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7):619.

[3] 王金平,康淳平,李萌盟.支持疗法联合地西泮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9):1042-1044.

[4] 白瑞霞.地西泮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促进产程进展20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54.

[5] 王东福.66例子宫收缩乏力患者应用催产素和地西泮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250-251.

(责任编辑:刘大仁)

2015-04-20

R714.42+2

A

1009-8194(2015)12-0056-02

10.13764/j.cnki.lcsy.2015.12.022

猜你喜欢
催产素产程水肿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打催产素,产妇更疼吗?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夫妻互按脚部更性福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猫与狗谁更爱你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