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秀珍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15-04-03 06:18陈小平杨明华戴秀爱
食药用菌 2015年2期
关键词:珍菇江山市出菇

陈小平 杨明华 戴秀爱



江山秀珍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陈小平 杨明华 戴秀爱

(浙江省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江山324104)

江山;秀珍菇;产业;现状;对策

秀珍菇是凤尾菇的一种,但与普通的凤尾菇有所不同,其菇体较小,柄长5~6厘米,菌盖直径小于3厘米。秀珍菇是江山市三大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最高年栽培量近亿袋。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食用菌生产实践的体会,探讨江山市秀珍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1 产业特点

1.1 市场行情好,生产利润高

秀珍菇因外形美、味道好、营养丰富而受消费者喜爱。秀珍菇适宜鲜食,鲜菇的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较多,热量极低,可多食。市场热销,价格居高。近三年秀珍菇的年均收购价每千克在10元以上。

1.2 种性不稳,容易退化

江山市是秀珍菇的种植基地,2014年栽培量近500万袋,历史最高年栽培量近亿袋。2008年、2009年江山当地的主栽品种种性出现退化,发生大面积烂棒,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严重挫伤菇农的生产积极性,栽培量急转直下。

1.3 劳动密集型生产,用工大

目前,国内工厂化大规模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有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等,秀珍菇由于采收需根据子实体色泽、形态逐个进行,难以实现大规模工厂化栽培。子实体生长快,个体小,采收适期短,需24小时不间断采收,工作量大,要求高。在采收时需要大量的女性劳动力,1个40~50岁身体健康女性熟练工,一般12小时可以采收75~80千克。如果日产1吨,光采收环节就要15个以上熟练采收工。如一时找不到足够的工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损失发生而无计可施。2014年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秀珍菇基地就因此种情况而造成了较大损失。

1.4 高温季节虫害严重

秀珍菇大多反季节生产,一般11月下旬至次年4月制袋,5月开袋,利用自然气候出菇2潮,以后经低温刺激出菇7~10潮;10月以后,温度降低,出菇少。4~7月气温高、湿度大,害虫大量繁殖,特别是菇蚊幼虫大量吸食秀珍菇菌丝,引发烂棒,严重影响产量。有少数菇农避开出菇期,在养菌期采用高毒农药杀虫,极易造成子实体农药残留超标,给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2 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主体“小”而“散”。江山市约有秀珍菇生产主体80家,大部分为栽培量少于5万袋的小户,有的只有几千袋,分布于全市十来个乡镇。生产设施较好,栽培量在20万袋以上的只有4家。小、散、多、简的生产特点给秀珍菇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造成较大的难度。

(2)品种多而乱。据调查,江山市生产应用的品种有农秀1号、上海种、罗源种、台湾种、常山种、假秀等。产业链上缺少品种引进、品种对比试验、生产试种、主体生产观摩等环节。各菌种场都是拿到什么种源就生产什么菌种,而生产主体特别是大部分的小户则根据上年生产情况,选择菌种场购买菌种。由于秀珍菇种性不稳定,有些生产主体为了减轻生产风险,同时采用多个菌种场的菌种。

(3)生产设施简陋。秀珍菇出菇季节高温高湿,虫害较严重,而大部分生产主体的生产设施是简易的菇棚,棚内立柱多,无法使用防虫网,因而只能采用化学方法防治而易导致农残超标,质量监管部门往往力不从心。

3 发展对策

受制于不能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秀珍菇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日益突出,建议政府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并应重点扶持年栽20万~50万袋的产业主体。栽培地选址要靠近欠发达城镇地区,有较多年龄在40~60岁的闲散女性劳动力。如果选址不当,很可能导致投资失败。

对当前秀珍菇生产主体,要加强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监管,制订必要的政策,引导生产主体改善装备,逐步使用防虫网隔离、粘虫板灭虫,保障秀珍菇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的放心度,缓解食用菌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

建立区域制种中心,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必须良种先行。食用菌品种种性不稳定的机制尚不明确,此问题难以依靠菌种生产厂家自行解决,需要政府长期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有必要建立品种区域制种中心,并总结各地好经验,建立良好的制种制度及监督机制,确保制种中心按制度运行,保障秀珍菇产业健康发展。

S646

A

2095-0934(2015)02-70-02

猜你喜欢
珍菇江山市出菇
江西省秀珍菇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秀珍菇种植记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毛佳颖??《春》
杏鲍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8种秀珍菇菌株秋冬栽培筛选研究*
江山市城南小学
白灵菇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与优劣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