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5-04-03 15:46
关键词:腰段脊髓螺钉

汪 勇

(宜昌市兴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宜昌 443700)

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汪 勇

(宜昌市兴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宜昌 443700)

目的 探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以来采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例共计54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54例患者的治疗均成功,患者手术之前Cobb角平均度数为(30.14±9.14)°,术后恢复至(5.23±6.31)°(P<0.05);术前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42.67±17.11)°,术后恢复至(95.11±10.07)°;在患者出院之后的回访中可见,所有患者骨折恢复良好,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结论 采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后患者情况稳定。

GSS;伤椎置钉;胸腰段脊柱骨折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脊柱损伤骨折的类型之一,其导致原因多是由于外力造成损伤,易合并椎体滑落和脊髓损伤的问题[1]。治疗该类骨折主要是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的生理弯曲,进而缓解对脊髓和神经的压迫,使脊柱恢复常规功能。传统采用后路跨椎四钉内固定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手术短期效果较好,但手术后期容易出现角度丢失或矫正高度等并发症;采用经后入路弓根内固定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且使得患者较快恢复,临床效果较好[2]。本文通过对我院2009年以来采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以来采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例共计54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20~64岁,平均(45.14±9.14)岁;骨折原因:车祸21例,高空坠物16例,摔倒7例,其他原因10例。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L1为21例,L2为14例,L3为6例,T12为13例。按照脊髓神经受损Frankel分级来看,A级6例,B级6例,C级6例,D级21例,E级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进行手术的条件,在患者伤后6 d内进行手术。

1.2 方法 患者在手术之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者硬膜外麻,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一拳左右距离;以患者的伤处为中心,向后背中间行纵向切口,显露受伤部位和其上下一个椎体最佳,用自动拉钩辅助使其能够将手术部位暴露[3]。在仪器的配合下,放入椎弓根螺钉分别于受伤脊椎的上下椎体,上位椎体的椎弓根螺钉应当稍偏头侧,下位应当稍偏尾侧;如发现患者连伤两个椎体,则应当在上下相邻的椎体各加两个螺钉。在手术中也应当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微调。如有脊髓神经受到压迫,应当对其进行椎板减压。将横向连接的两个装置之间,利用骨体相互使其与植骨融合。手术最后引流后将切口缝合。术后患者保持卧床休息,观察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和身体各项指标,一般在2 d内即可拔出引流插管,2周之后可以拆线。拆线后,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床下运动和康复练习,3个月之后可以将支具去除[4]。

1.3 疗效判定 影像学判定:对患者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上Cobb角进行测量。伤椎的上下位椎体前缘平均值代表伤椎前缘的正常高度,测算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占正常高度的百分比。

脊髓神经Frankel等级:A级,患者的损伤平面及其以下知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B 级,损伤平面以下不具有运动功能,但存在某些感觉的功能; C 级,损伤平面以下仅存少数无用的运动功能; D 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有用运动功能,且相关功能不完全; E 级,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正常[5]。

2 结 果

54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手术全部成功,在患者术后2年之内对其进行回访。患者手术之前Cobb角平均度数为(30.14±9.14)°,术后恢复至(5.23±6.31)°(P<0.05);术前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42.67±17.11)°,术后恢复至(95.11±10.07)°,且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无明显不适感或出现相关并发症,经过回访统计,患者恢复良好,未见感染或固定松动等现象。

3 讨 论

胸腰段脊柱是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移行部位,是日常活动较大,较为集中的部位,且稳定性较差,如果受到外力强烈的打击,即会对该处造成严重的伤害。通过人体生物力学显示,人体的正常脊椎的前柱是承受压缩应力,而后柱则是承受牵张压力的。所以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重点是要尽早解除神经、脊髓的压迫,尽早恢复患处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该处的运动功能[6]。

在临床上对伤椎是否进行置钉有着不同的观点。通过本文的实践和相关资料显示,置钉是可行的,且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为后凸畸形恢复提供有效的支点,置入螺钉可以直接对椎体的骨折部位有支起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更加彻底;②可以减少对椎间盘的牵拉;③为患处增加稳定性,避免在治疗中出现移动给患者恢复带来不便;④胸腰段骨折合并关节突关节脱位者,经过置钉可以给其提供恢复的稳定条件,帮助其稳定恢复;⑤改善伤处的应力分布,减轻患者的承载负荷,减少螺钉松动的可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在采用GSS加伤椎置钉的方法进行治疗术时要注意:在手术前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X线片和CT检查,对患者伤处进行充分的了解,制定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患处进行准确定位;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及受伤的时间,尽早进行手术,防止血肿机化,给周围组织带来不良反应,给手术和后期恢复带来一定影响;在手术中应当注意椎弓钻孔的角度、位置灯,避免在手术后出现置钉松动、移位的情况给患者带来附加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进行伤椎置钉手术上虽有一定的争议性,但在临床实践上明显可以看出,采用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恢复,还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椎体高度,减轻患处对脊髓神经的压迫,恢复效果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作为一种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应用。

[1] 谢清华.伤椎置钉GSS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138-139.

[2] 马晓宁.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手术疗效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35(10):42-43.

[3] 季峰,王守国,谢跃,等.伤椎置钉GSS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5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3):81-82.

[4] 夏天,董双海,田纪伟.应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09,7(3):180-183.

[5] 陈国栋,张玉舰,沙俊峰,等.伤椎斜交叉椎弓根固定联合传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实验研究[J].山东医药,2009,49(6):34-35.

[6] 袁强,田伟,王雷,等.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1):740-743.

汪勇(1971-),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工作。

R683.2

B

1004-7115(2015)03-0337-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03.043

2014-11-18)

猜你喜欢
腰段脊髓螺钉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