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冠心病30例

2015-04-03 15:52赵品红王伟志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华佗夹脊中医药大学

赵品红,王伟志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临床报道·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冠心病30例

赵品红1,王伟志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针刺;穴,夹脊;冠心病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趋向年轻化。本病多见于 40岁以上中老年人。笔者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本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为门诊患者,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2年。30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1]。

2 治疗方法

取第4、5胸椎棘突下两侧夹脊穴,即与厥阴俞、心俞相应的华佗夹脊穴,予以针刺治疗。用长 40 mm毫针直刺0.5~1寸,直至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度。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等检查恢复正常。

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心电图等检查有所改善。

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治愈16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3.3%。

3.3 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2014年4月18日就诊。主因心慌、气短、胸闷、憋气 1年余,加重半月。患者于 1年前因心慌、气短、胸闷、憋气于某大型医院就诊,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曾服用中西医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疗效欠稳定。症见心慌、胸闷、气短、憋气,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苔黄,脉弦数。心电图示心肌缺血(ST段压低0.15 mV)。诊断为冠心病。取第4、5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的两侧夹脊穴,用40 mm毫针直刺1寸,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悦。针刺1个疗程后,患者感觉心慌、气短、胸闷、憋气等症状明显减轻,ST段较前有所上升。2个疗程后,患者感觉心慌、气短、胸闷、憋气等症状基本缓解,心电图 ST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4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胸痹胸中气塞,短气。”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所致。通过针刺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交通,具有调理脏腑、疏通经脉的功效。针刺与厥阴俞、心俞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可以使心脉疏通、气血调畅,心病症状缓解。因心俞、厥阴俞为心与心包经之背俞穴,具有宽胸理气、调理气血之功,为心病之要穴。故临床上大多用心俞、厥阴俞治疗冠心病。但此二穴位于背部,不可直刺、深刺,易损伤内脏,引起气胸,浅刺效果又欠佳。而夹脊穴位于胸椎棘突下两侧,可深刺且疗效优于针刺心俞、厥阴俞。

神经解剖学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纤维通过交通支与脊神经联系,并随脊神经分布到周围器官或脏器,如至肺、心脏等的交感神经来自胸2~6(7)段[2]。由此可见,针刺第4、5胸椎棘突下两侧夹脊穴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治疗心脏病症。且该4穴定位与心的解剖位置相邻近,与心在体表的投影相接近,故针刺4穴可以起到治疗心脏疾病作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2] 张慰民,关强,陈昌富,等.夹脊穴定位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6(4):23-24.

R246.1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12.1228

1005-0957(2015)12-1228-01

2015-04-20

赵品红(1988 - ),女,2013级硕士生

王伟志(1962 - ),男,主任医师,Emai l:wangweizhi@sina.com

猜你喜欢
华佗夹脊中医药大学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华佗学医
小华佗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