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32例临床分析

2015-04-04 10:41秦连柱肖明生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低血糖症磺脲降糖药

秦连柱,李 鹍,肖明生

(1.江西省军区南昌第一干休所医务室;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干部科,南昌 330043)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32例临床分析

秦连柱1,李 鹍1,肖明生2

(1.江西省军区南昌第一干休所医务室;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干部科,南昌 330043)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4~92(74.1±7.5)岁,病程9~27(19.4±7.8)年。结果 发生低血糖的原因:皮下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14例,进食量少8例,磺脲类药物过量6例,合并肺部感染4例。26例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的患者在治疗10 min~3 h后明显好转,血糖回复至6~12 mmol·L-1水平,3 d后仍稳定在6.8~10 mmol·L-1水平,症状消失。6例病情较重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4例)治疗3 d后病情显著改善,血糖稳定在6.6~11 mmol·L-1水平,精神或意识障碍症状消失。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严格规范降糖药物应用,及时治疗继发性疾病,少食、多餐可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

糖尿病; 低血糖症; 老年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数的60%以上[1]。糖尿病并发症多,尤其是老年患者,如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及眼底病[2]等。低血糖症是由血浆葡萄糖(血糖)浓度过低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一般血糖浓度<2.8 mmol·L-1[3-4],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降糖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又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32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江西省军区南昌第一干休所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门诊治疗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32例,均符合糖尿病和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5-6]。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64~92(74.1±7.5)岁,病程9~27(19.4±7.8)年。合并脑血管疾病16例、高血压28例、冠心病12例。32例患者均行降血糖治疗,口服降糖药(单用磺脲类药物3例,磺脲类+双胍类12例,磺脲类+糖苷酶抑制药5例,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药2例)22例,皮下注射胰岛素10例(其中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胰岛素4例)。

1.2 临床表现

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26例,表现为心慌18例,心率加快18例,出汗12例,颤抖16例,饥饿8例,四肢软弱无力22例;病情严重的患者6例(合并肺部感染4例),表现为躁动2例,反应迟钝4例,表情淡漠4例,嗜睡2例。

1.3 治疗方法

对病情较轻的患者,以饮食治疗为主,包括立即进食饼干、糖块及糖水等。对病情严重的患者,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60~100 mL静脉注射,然后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维持。每1 h检测患者血糖,直至患者病情稳定,血糖控制在7~11 mmol·L-1的水平。对意识障碍的患者,采用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处理等,血糖纠正后仍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1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对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

1.4 发生低血糖原因及治疗结果

发生低血糖的原因:皮下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14例,进食量少8例,磺脲类药物过量6例,合并肺部感染4例。

26例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的患者在治疗10 min~3 h后明显好转,血糖回复至6~12 mmol·L-1水平,3 d后仍稳定在6.8~10 mmol·L-1水平,症状消失。6例病情较重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4例)治疗3 d后病情显著改善,血糖稳定在6.6~11 mmol·L-1水平,精神或意识障碍症状消失。

2 讨论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3]。脑细胞的能量基本来自葡萄糖,低血糖使脑组织代谢异常,电解质转运及神经递质代谢发生障碍,可致交感神经兴奋和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精神异常,甚至昏迷和抽搐。昏迷6 h以上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7]。老年2型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常有低血糖症的发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一次严重低血糖症所带来的危害有可能抵消既往数年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益处,因此及时纠正低血糖极为重要[8]。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低于3.9 mmol·L-1则为低血糖,而低于2.8 mmol·L-1则会出现行为异常、昏迷等。

低血糖的原因有:1)药物因素。胰岛素用量超标[9]、联合用药。磺脉类药物仍为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尤其格列本脲的作用最强。降糖药物的半衰期对老年人要比青年人明显延长,这些药物经肝肾代谢、排泄,对肝肾功能有减退的老年人易产生药物蓄积[10]。本研究中,有22例口服降糖药,其中有4例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胰岛素。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用药,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会增强降糖药物的降糖作用,从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且往往掩盖心动过速、心悸和焦虑等低血糖症状,延误治疗。本组患者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2)饮食因素。患者过分减少饮食、或由于其他原因食欲减退、或进食少而运动量增加,且未相应减少药量;用药与进餐不相配;餐后服药或餐前用药后未按时进食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如餐后服药或餐前服药后不按时进食,胰岛素分泌高峰恰为患者的血糖低谷,造成低血糖。3)疾病因素。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降低了血糖调节功能,故容易导致低血糖发生[10]。

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的防治:1)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宣教工作,加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工作,让老年患者知道糖尿病也有并发低血糖症的可能性,使患者认识到低血糖症的危害,积极配合治疗。根据体力活动情况,定时定量准确用药,规律地监测血糖。2)要掌握好用药与进食的间隔时间,不要随意延长进食时间,胰岛素皮下注射10 min左右可发生低血糖,故注射后要及时进食[11]。3)合理饮食。35%~40%糖尿病患者因饮食因素发生低血糖[12],有规律地进食,定时、定量和少食多餐,将25%的食物总量作为睡前餐[10]。患者食欲不振、腹泻等则需要到医院就诊。4)药物剂量调整。药物剂量需要与饮食量保持平衡,食物量的增减应与药物剂量增减相一致,患病时药量也需适当调整。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及时调整降糖药的用量,尽量选用半衰期短、蓄积较少的降糖药物。减少晚餐前降糖药的剂量,推迟睡前胰岛素的注射时间。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 mmol·L-1,餐后2 h血糖<11.1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8.0%[13]。5)对老年低血糖症要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早发现以中枢抑制症状(意识障碍、嗜睡等)、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症状(胸闷、心悸等)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等进行综合判断,一旦患者出现反应迟钝、烦躁、嗜睡及抽搐等,应及时测定血糖,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加以控制,以免诱发其他疾病。

[1] 景影,张满英,满海波,等.老年2型糖尿病人低血糖症3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8):1518-1519.

[2] 陈晓勤,吴丽萍,尹俊.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57-2558,2563.[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4.

[4] 潘虹,孔迪.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39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567-568.

[5] 潘长玉.糖尿病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4.

[6] 陈岩.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217-218.

[7] 廖二元,赵楚生.内分泌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39.

[8] 吕春阳,姜玉环,张进红.低血糖症所致严重不良事件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7.

[9] 高莹,杨建梅,高燕明,等.胰岛素变态反应与低血糖[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2):145-146.

[10] 黄建国,胡燕红,陶张龙.军队干休所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68例临床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3):258-259.

[11] 祁俊,俞学芳.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J].当代医学,2010,16(18):66-67.

[12] 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37-740.

[13] 钱荣立.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95.

(责任编辑:钟荣梅)

2014-07-29

R587.1; R587.3

A

1009-8194(2015)01-0024-02

10.13764/j.cnki.lcsy.2015.01.010

猜你喜欢
低血糖症磺脲降糖药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低血糖症应如何调治
磺脲类降糖药你用对了吗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