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3例

2015-04-05 06:39李存英卢雨蓓
中医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枳壳疏肝艾灸

李存英,卢雨蓓

(1.成县人民医院,甘肃 成县 742500; 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疏肝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3例

李存英1,卢雨蓓2

(1.成县人民医院,甘肃 成县 742500; 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15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均停服其他与该病有关的药物,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坚硬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调畅情志,起居有节。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汤(党参、白术、茯苓、柴胡、枳壳、白芍、香附、川芎、陈皮、砂仁、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炙甘草、生姜)联合艾灸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4个疗程,随访3~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1例,显效31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90.3%;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3.1%。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消化不良/中医学疗法;疏肝健脾汤/治疗应用;艾灸;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胀满、早饱、烧灼泛酸、嗳气、食欲不振等上腹不适症状。流行病学[1]显示:我国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05%,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采用FD罗马Ⅲ诊断标准对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符合诊断标准者约占就诊者的28.5%。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至今也无肯定和统一的治疗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采用疏肝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3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5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3例,男48例,女55例;年龄28~69岁,平均(43.6±8.3)岁;病程3~24个月,平均(8.7±3.8)个月。对照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68岁,平均(44.6±9.5)岁;病程3~23个月,平均(8.2±5.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诊断标准》[2]。近6个月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4项中至少1项,并持续3个月以上;排除器质性病变。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标准,辨证为肝胃不和证。主症:①胃部胀痛;②两胁胀满。次症:①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②痞塞不舒;③心烦易怒;④善太息;⑤舌淡红,苔薄白;⑥脉弦。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接受中药煎剂和艾灸治疗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纤维胃镜下可见中度以上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及消化性溃疡者;②经化验、B超或/和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患;③有先天性疾患及手术史者;④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者;⑤排除连续使用抗生素10 d以上者。

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停服其他与该病有关的药物,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坚硬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调畅情志,起居有节。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00829003)10 mg/次,3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由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010123)20 mg/次,2次/d。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疏肝健脾汤药物组成: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柴胡10 g,枳壳10 g,白芍10 g,香附10 g,川芎10 g,陈皮10 g,砂仁(后下)12 g,焦山楂12 g,焦神曲12 g,焦麦芽12 g,炙甘草6 g,生姜6 g。1 d 1剂,冷水浸泡20 min,水煎取汁300 mL,分3次温服。加减:肝气犯胃者,去白术,加佛手、木香;兼脾胃湿热者,去党参、白术,加黄连、苍术、薏苡仁;兼胃阴不足者,去柴胡、枳壳,加麦冬、沙参;兼脾胃虚寒者,去白芍、枳壳,加炙黄芪、良姜、肉豆蔻,生姜改为炮姜;痞满甚者,加厚朴、青皮;胃脘痛甚者,加九香虫、延胡索、川楝子;嘈杂甚者,加黄连、吴茱萸、海螵蛸。艾灸治疗。选取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为主穴,艾绒制成标准艾柱(高为1 cm,底部直径0.8 cm的圆锥形小体,重1 g,可燃烧3~5 min)。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0.5~0.6 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上置艾柱,放在穴位上施灸),每穴每次灸4~5壮。配穴:脾胃虚寒者,加灸气海;胃热者,加内庭;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期门;胃阴不足者,加太溪。

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4个疗程,随访3~6个月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

参照参考文献[3],对主证分为4级分别评分,最高计3分,其评分标准分别为:0级,无症状,计0分;I级,症状轻微,不影响生活,计1分;II级,症状中等,部分影响生活,计2分;III级,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难以坚持工作,计3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6 统计学方法

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3]制订。痊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症状评分下降至3分以下,疗效指数>90%。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完全改善,症状评分下降,疗效指数80%~90%。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改善,症状评分下降,疗效指数40%~79%。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症状评分下降不明显,疗效指数<40%。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4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出现腹泻2例,经调整剂量消失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9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症”“嘈杂”范畴,其病机多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损及脾胃或七情所伤,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所致。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等证多见;但临床上又常见多个证型同时出现,病情表现错综复杂,治当参合症状及舌诊、脉诊综合辨证分析。临床上以脾胃虚弱及脾胃虚寒最常见,肝郁气滞次之,患者多见食欲不振及餐后胃脘部胀满不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说的“脏寒生满病”即此病机也,当与温药调补,故以疏肝健脾汤配合艾灸治疗本病。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取“四君”温补之意,益气健脾,利湿和中;柴胡、枳壳、白芍、香附、川芎乃柴胡疏肝散组方,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效。临床研究[1]证明:该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较健康者更具有神经质、焦虑、抑郁等表现。故本方重于疏肝柔肝,并以疏肝为主,辅以健脾,更防“土虚木贼”。且于临床实践中每遇此类患者必多一些心理疏导与沟通,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方中砂仁、焦三仙和胃消积,甘草、生姜调和诸药。全方旨在疏肝和胃,益气健脾。配合艾灸以足阳明胃经为主,其中中脘穴为胃之募穴,也是足阳明胃经与任脉交会穴,和足三里都是治疗胃部疾病的要穴。针刺中脘穴可使人的胃蠕动增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及空肠粘膜皱襞增深增密,动力增强;针刺足三里可以双向调节胃的迟缓与紧张,并可解除幽门痉挛[4]。脾俞、胃俞乃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别为脾和胃之背腧穴;温灸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温阳健脾,疏调胃肠气机,调理肝脾;和胃止痛的目的[5]。两者共奏舒肝健脾,和胃降浊,攻补兼施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3]表明:白芍、甘草具有兴奋和抑制胃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柴胡、枳壳具有增强胃肠排空及小肠推动功能的作用,因此,柴胡疏肝散有消炎、调节胃肠运动的双向作用;党参、白术、枳壳、厚朴等能促进胃肠运动功能,促进胃排空,改善消化不良症状[3],为有效治疗FD的主要原因。联合艾灸的温热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渗透诸经,从而调控人体内脏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0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结合杂志,2010:30(5):533-537.

[2]方秀才,柯美云.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试验设计与罗马III[J].胃肠病学,2006,11(12):717-719.

[3]邓润成.益气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0例[J].光明中医,2014,28(2):269-271.

[4]汪安宁.腧穴各论[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4-176.

[5]刘杨春.艾灸治疗消化性不良综合征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57-58.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7-0016-03 ·临床研究·

R2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7.09

2014-12-08;

2015-02-02

猜你喜欢
枳壳疏肝艾灸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艾灸保健知多少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夏天怎么做艾灸
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