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生学习调查模式探索
——以中山大学为例

2015-04-06 09:59陈雯雯夏一超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山大学班长问卷

陈雯雯,夏一超

(中山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高等教育学生学习调查模式探索
——以中山大学为例

陈雯雯,夏一超

(中山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高等教育学生调查是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和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应对不断下滑的学生调查应答率,中山大学利用中国特色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采取“班长为中心”的策略,优化学生调查实施流程,对我国高校学生调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学生调查;班长中心;高等教育

1 高校学生调查的兴起与现状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成为各国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而学生调查作为高校教学评估中学生层面评估的有效方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国外学生调查现状分析

最早的大规模学生调查是1979年印第安纳大学研发的《大学生就读经历问卷》(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aire, CSEQ),CSEQ是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调查工具。NSSE是美国学生调查的“后起之秀”,从2000年至2013年,已有1 554所北美高校参与调查,逐渐超过CSEQ成为北美最具影响力的学生调查工具。2002年,主要针对研究型大学的《加州大学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问卷》(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Survey, UCUES)启动。2010年,加州大学9所分校和全美排名前25位的公立大学参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查(Student Experie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y, SERU),其主要关注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投入(Research Engagement)情况,例如“科学家思维”“为职业或升学做准备”“转变学习和研究态度”等。

1.2 国内学生调查现状分析

国内的学生调查还处于初级阶段。北京大学从2006年开始对首都6所高校展开学生调查,到2013年发展到60多所高校,其重点了解学生在3个方面的自我报告数据: 大学期间的学习参与、社会情感参与程度; 对大学环境的感受和满意度;大学期间的学业成果、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发展[1]。2008年清华大学等全国24所高校参与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China),其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重点、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为目标的评价模式及理念, 为我国业已形成的本科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内部质量评价、问题诊断和改进工具[2]。南京大学、西安交大、湖南大学也已经正式加入SERU联盟。在南京大学的研究报告中,“课堂参与与创新”“同伴合作与互动”“批判推理与创新思维”3个维度上,南京大学的学生明显弱于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学生[3]。

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一直都致力于探索评估学生学习质量的工具。中山大学本科生学习调查始于2009年,通过研究设计、需求分析、问卷测试、修正等过程,于2012年上半年正式投入在线调查系统展开全校范围的学习经历调查。基于I-E-O理论(Theory of Input-Environment-Output)[4]和“环境-经验-发展”模型,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自由选择学习与生活模式,其学习投入程度直接影响学习经历当中的收获。了解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学生学习经历与成果的关系,探索规律,可以更好了解和预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为符合学生发展的决策提供支持。

1.3 学生调查形式

目前,清华大学为主的NSSE联盟、南京大学为主的SERU联盟和中山大学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主要采取在线调查的方式。在线调查的方式与传统的调查相比有很多的优势[5]:较低的管理成本;基本上没有占用课程时间;数据收集过程快速,且储存在数据库中;不要求浏览和存储大量的已填写问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灵活地选择答题时间。除此之外,研究者认为在线调查与纸质调查相比,在开放性问题上能提供很多的信息[6-7]。然而,与纸质问卷相比,在线调查最明显的一个弱势就是其应答率低于课堂上的调查。

1.4 学生调查应答情况

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评估调查的应答率呈下降的趋势[8]。中国学生调查的应答率也表现出同样的下降趋势。中山大学学生调查课题组针对不断下滑的应答率,采取了“师生参与”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表1)。

表1 中山大学学生调查应答情况

研究表明,要获得更高的应答率必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参与测量就是通过多种方式激励那些可能感兴趣的学生。很多学者认为,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调查疲劳”是低应答率的深层次原因。然而,研究数据表明,低的应答率并不是出现了调查疲劳,而是问卷没有提供反馈的行动,学生不愿意参与调查[9-10]。例如,Leckey和Neill提出,“封闭循环”是整体质量管理的重要问题。如果学生没有看到任何结果反馈,那么他们就持怀疑的态度,并且不愿意参与调查[10]。Harvey进一步补充,学生不仅关注他们的看法是否采取行动,而且他们需要相信变革会发生[11]。

2 中山大学学生调查案例分析

2014年,中山大学重新构建了新的在线调查系统,将服务器设置在中山大学下,一方面是为了信息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学生调查。

2.1 调查实施方案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学生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全校启动在线调查系统。全校一共36个院系分校区开展调查工作。一共8 784名学生参与调查工作,传统在线调查方式应答率基本上是30%(Dommeyer et al.2004)。根据中山大学学生处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在动员学生参与调查方面,班长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题组采用以班长为中心的调查方式。学生处向各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发布正式通知,调查中心工作人员给每位班长发送文件,并且组织四校区的班长和辅导员参加学生调查与研究中心召开的宣讲会,宣讲会内容主要涉及调查的意义、国内外调查的现状介绍、中山大学的调查经验和2014年调查工作的安排等。中山大学学生调查工作开展的形式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调查工作流程图

2.2 方法策略

通过长达半年的研究,笔者总结出提高高校应答率的策略:1)与学生工作部门讨论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向各校区教师和学者表达本次调查的重要性。2)构建班长工作平台,将邮件发送到班长的邮箱,强调非常需要班长来联系到每一个学生。3)在学生处的网页发布正式通知,告知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通知所有学生在校调查问卷的网址。4)每天向各学院辅导员和班长公布各学院各年级的答题人数和比例,提醒答题人数过少的学院及时作答。5)班长通过短信形式通知到各个班级,并且每隔一段时间提醒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并且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参加,如何回答及如何与工作人员反馈。6)在调查期间不断发送邮件给各个院系的辅导员,告知其学生的答题情况。7)告诉各个应答率较低班级的班长和辅导员本次调查的意义和工作流程,以此引导他们通过邮件或者其他方式来鼓励和提醒未完成调查的学生。

3 讨论

从反馈结果来看,调查联络人员和行政人员更倾向于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减轻了行政人员的负担,另外花费也较少,节省了雇佣额外的处理课堂调查问卷的人员,也不需要印刷问卷,没有安排问卷的发放环节和邮寄问卷。然而,研究表明,在线调查的答题率并不是很高。在线调查问卷必须通过与教师和班长交流的方式来强化整个调查管理过程的积极性。

[1] 朱红.高校学生参与度及其成长的影响机制——十年首都大学生发展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35-43.

[2] 史静寰,涂冬波,王纾,等.基于学习过程的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9-23.

[3] 龚放,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2(9):90-100.

[4] Astin A W.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93.

[5] Dommeyer C J, Baum P, Hanna R W, et al. Gathering faculty teaching evaluations by in-class and online surveys: their effects on response rates and evaluations[J].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04,29(5):611-623.

[6] Layne B H, DeCristoforo J R, McGinty D. Electronic versus traditional 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9,40(2):221-232.

[7] Hmieleski K, Champagne M V. Plugging in to course evaluation[J]. The Technology Source Archives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2000.

[8] Coates H. Student engagement in campus-based and online education: University connections[M]. Routledge, 2006.

[9] Powney J, Hall S. Closing the loop: the impact of student feedback on students' subsequent learning[M]. Edinburgh: Scottish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1998.

[10] Leckey J, Neill N. Quantifying quality: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 feedback[J].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7(1):19-32.

[11] Harvey L. Student feedback[J].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3,9(1):3-20.

(责任校对 谢宜辰)

20141012

陈雯雯(1990-),女,贵州福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生管理、院校研究、学生发展研究。

G47

A

1674-5884(2015)03-0079-03

猜你喜欢
中山大学班长问卷
差一点儿当班长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班长的烦恼
问卷网
中山大学点滴回忆
问卷大调查
每天一个新班长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