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平等”三个维度:理解社会价值观“共享性”的实质

2015-04-09 13:50刘占勇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帕森斯吉登斯共享性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不断突出,推动社会价值观建设尤为重要。社会价值观的建设有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两个层面,当然,把握住社会价值观的实质内容是核心的环节。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不难发现,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实质内容是追求“正确的平等”的“共享性”,这种“共享性”的形成才是社会价值观得以真正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基础,只有对这个核心环节很好地把握,才不至于使社会价值观的建设流于形式。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38(2015)01-0086-04

DOI:10.3969/J.ISSN.2095-7238.2015.01.016

收稿日期:2014-10-16

帕森斯指出,人的社会行动受到社会价值观的驱动和影响,而这种社会价值观本身是关于“正确的”判断 [1]38。因此,帕森斯已经表明,社会价值观本身应该追求的一种特质,便是指向的一种“正确的平等”的“共享性”。在帕森斯看来,这种“共享性”应该是社会大众对文化子系统内容所做出的一种解释性评价状况。

帕森斯是结构功能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将社会系统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有机体(经济)子系统,人格(政治)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文化子系统 [1]38。四个子系统都有着自己的要义:有机体(经济)子系统是“适应性”;人格(政治)子系统是“共识性”;社会子系统是“权利的平等性”;文化子系统是“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的共享性” [2]。行动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是信息性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信息的沟通和交换,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交换媒介与其他三个子系统发生关系。文化子系统处在信息控制的最高层,文化子系统中的社会价值观念及其要义“正确的平等”“共享性”应在其他三个子系统的“要义”中通过建构具体的行为方式得到体现。吉登斯、哈贝马斯和布迪厄分别从有机体(经济)子系统、人格(政治)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解释了这种“正确的平等”内涵和行为方式,与三个子系统的“要义”相对应具体阐释并指出了理解“正确的平等”三个维度。

一、第一个维度:“真实的利用到”的状况

(一)结构与系统

在结构与系统的分析中,吉登斯指出社会系统和不同的社会子系统中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是不同的社会行动者对结构中的“规则和资源”使用的一个过程和结果。他认为“结构可以概括化为行动者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利用的规则和资源,正是通过使用这些规则和资源,行动者在空间和时间中维持和再生产了结构”。 [1]51并且吉登斯进一步区分了配置型资源和权威性资源,规范性规则和解释性规则。吉登斯对社会系统的划分的标准是依据其对结构的划分,与帕森斯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3]265。他指出了结构中的内容与以上讨论的帕森斯社会系统中的三个部分的对应性,“如果解释性规则(意义)占主导,那么就会存在一个‘符号秩序’;如果权威性统治、意义和合法性连续联系在一起就会产生政治的制度化;而如果顺序是配置型资源、意义和合法性,那么流行的将是经济上的制度化” [1]173所以,有机体(经济)子系统应该是通过对配置型资源的获得以实现自己的“适应”的功能;人格子(政治)系统应该是通过对权威性资源的使用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达成”的功能;文化子系统应该是通过解释性规则的使用以实现自己的“维持模式和调停紧张”的功能。虽然,吉登斯由于其分析的角度不同,没有表明社会子系统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其论断得出,如果顺序是规范性规则占主导,那么就是社会上的制度化,社会子系统中具体所指应该是通过对规范性规则的使用,以实现自己的“整合”的功能。因此,可以看出吉登斯的结构中的解释性规则是与文化子系统内容相对应的,解释性规则承担着“文化”部分的重要功能,承担着“文化社会价值观”的功能。

(二)“正确的平等”

通过吉登斯的结构和和系统及结合帕森斯的系统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吉登斯的“解释性规则”是与社会系统中文化系统相对应的,“社会价值观”的共享也是对此的评价一致性。其中,平等地利用到“解释性规则”,是吉登斯对“正确的平等”的诠释。在实践中,有些人能利用到解释性规则,而有人难以利用到解释性规则。这表明不同人在利用到解释性规则方面,存在平等和不平等问题。同时,这种解释性规则的利用又具体体现在社会系统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日常交往和精神文化生活中对结构的两个内容即规则和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因此,在吉登斯看来,这种“正确的平等”是社会大众对规则和资源能够平等利用到的“适应性”。不难看出,吉登斯对评价“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的“共享性”提出的维度是“真实的利用到”的状况。

“真实的利用到”的状况与帕森斯所指的“有机体(经济)子系统”的要义一致,因此,吉登斯对“正确的平等”理解的维度是“有机体(经济)子系统”中的具体体现。

二、第二个维度:“真实的参与讨论”的状况

(一)生活领域与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提出了“生活世界”这一核心概念,他认为日常生活世界是一种“由文化传播和语言组织起来的解释性范式的知识库”, [1]209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文化、社会和人格,分别满足了相应的社会文化产品的需要。“文化的部分后来,被哈贝马斯称作日常生活世界”。 [4]251他进一步指出,“社会的整合依靠一种在系统和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平衡”。 [1]248哈贝马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现代社会的进化,当围绕着经济和国家而运动的系统过程已经奴役或统治着彼此间共享的意义、理解和相互主观性有关的日常生活过程时,这种平衡就打破了,社会的整合性极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哈贝马斯指出了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内容即他所讲的日常生活领域的重要性,需要对系统进行指导和建构。为了推动哈贝马斯所认为的这种社会价值观能够产生,从而在日常生活世界更好地维护社会系统的整合,哈贝马斯所要建立的社会是,在那里行动者能不被扭曲地进行交往,获得彼此间主观状态的认识,以及通过没有外界强制力和威逼力的争论来公开地协调他们的分歧,这种小型的社会就是哈贝马斯所认为的“公共领域”。他进一步指出,今天的生活世界必须有一种帕森斯所谓的“价值普遍化”,并且这种价值的普遍原则是被证明“正当的”,而对这种价值观普遍化及正当性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在“公共领域”的沟通和讨论。即“他要以更具包容的方式来重建公共领域即在人们的日常互动当中重建之”。 [1]248

因此,哈贝马斯对生活领域和公共领域论断,同样可以和帕森斯对系统的划分联系起来,社会价值观方面的论断是在生活领域中,而这种生活领域的社会价值观在哈贝马斯看来是在公共领域讨论的结果,这也是对公共领域进行重构的重要原因,是哈贝马斯所指出的社会危机的重要方面。而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可以知道公共领域的重要的内容就是以上他关于如何进行讨论的论断,而这种被认可的讨论方式和程序在哈贝马斯那里被定义为“沟通行动”,因此,要想重新建构“公共领域”以实现生活世界社会价值观共享,其中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构建和推动“沟通行动”。哈贝马斯认为一个社会行为是否属于“沟通行为”,主要是取决于行为者所用的协调方法。如果其所用的方法是在没有内外制约之下达致相互理解的沟通,并由此而协调资源的运用,去满足各自的愿望,这便是“沟通行为”。哈贝马斯又对这种沟通行动做了以下解释,“行动者拥有某种内隐的、共享的袖里乾坤,而这种袖里乾坤是有关文化传统、价值信仰以及语言结构方面的,不仅如此,行动者还在互动中使用这种袖里乾坤”。 [4]251所以,哈贝马斯进一步强调了沟通行动中的三个宣称,“真理宣称”“正当宣称”“真诚的宣称” [5]58。这三个宣称应该是相互认可和遵循的基本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两个重要的内容,一个是“正确性”一个是“平等性”,应该是社会价值观中所蕴含的两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共享的重要机制。

(二)“正确的平等”

由以上的论述可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就是各阶层民众讨论“正确的平等”的领域,是确立共享程度较高的社会价值观的领域。这种“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能够形成共享,在哈贝马斯看来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群体,在公共领域讨论的方式和过程。在实践中,公共领域的讨论存在很大的不平等,特别是由于权力的大小导致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发言权,就会导致对“正确的平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受到压制和控制。所以,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在其所谓的“理想沟通情景”下及坚持三个重要的“真理宣言”是能够实现讨论过程和结果的“共识性”,是在生活领域中不同的群体能够共享“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不难看出,哈贝马斯对评价“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的“共享性”提出的维度是“真实的参与讨论”的状况。

“真实的参与讨论”的状况与帕森斯所指的“人格(政治)子系统”的要义一致,因此,哈贝马斯对“正确的平等”理解的维度是在“人格(政治)子系统”中的具体体现。

三、第三个维度:“真实的权利平等”的状况

(一)场域与资本

在布迪厄的理论中有三个核心概念,其中两个是场域和资本,布迪厄对场域的定义是“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6]133对资本的定义是“资本是积累的(以物质化的形式或‘具体化的’、‘肉身化的’形式)劳动,当这种劳动在私人性,即排他性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行动者小团体占有时,这种劳动就使得他们以物化的或活的劳动的形式占有社会资源”。 [7]189场域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在布迪厄看来,“场域是充满斗争性的,那么又是什么使行动者展开博弈,使场域充满斗争、充满力量呢?这就是资本”。 [8]181在布迪厄看来,场域中不同位置的人们就是通过对资本的不同占有从而建立之间的关系,决定自己在社会网络中的分量。布迪厄区分了四种不同的资本“经济资本:产生于经济领域;文化资本:设计各种正统知识;社会资本:由与人们有价值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符号资本:源于个人的荣誉和声望”。 [8]181因此,由布迪厄对资本形式的不同划分,也可以看到与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相联系之处,其中布迪厄的“符号资本”与文化子系统的内容相一致,“使用符号使占有不同层次或形态的其他三种资本合法化”。 [1]469

在布迪厄看来,不同阶级在场域中占有资本数量不同,从而有不同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有一种“符号暴力”的作用。这种符号暴力在布迪厄看来“表现为社会的支配秩序依靠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沉默的权力”。 [8]189所以,布迪厄看来,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场域中所掌握的“权力”是不一样的,而这种权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其对资本的占有,这种资本斗争的背后就是一种“权力的斗争”,表现为符号暴力下的“符号斗争”,这也是为什么布迪厄把权力场域作为元场域的重要原因。布迪厄同时指出,在这种争夺资本的权力斗争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统治阶级总是能够把对自己有利的、对社会世界的表征设定为唯一正确的、不容质疑的常识,并在对这一表征的维护时再生产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布迪厄进一步指出,在场域中由于对不同社会资本占有量的不同,会形成三种统统治阶级,这是资本分化导致的基本阶级结构。在这个阶级结构中布迪厄认为,统治阶级会占有数量最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符号资本;中层相对较少;而底层的阶级则只有极少量的资本。在同一个阶级内部,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区分和差别,布迪厄指出阶级内部的三种集团,统治集团或者是顶部集团在某个阶级中控制绝大部分的经济或生产资本;中间集团掌握着适中的经济、文化和符号的资本;被统治集团或是底部集团则在阶级中占有绝大多数的文化和符号资本。所以,从布迪厄的的阶层和集团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符号资源的占有在阶级之间分配由于这种权力的不同,符号的斗争是不均匀的,而越是靠近统治阶级的高层知识分子集团,对符号资源的占有越多,那么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就越有控制权和发言权 [1]469-470。

(二)“正确的平等”

布迪厄的“符号资本”范畴,表明关于社会价值观的评价是受到对精神文化资源占有状况影响的内容,而这种“符号资源”为社会中的文化精英成员所控制,那么控制精神文化资源的也主要是一些靠近权力的精神文化知识分子。这种状况制约着“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的“共享性”,现实中不同成员之间“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共享性”的高低与其参与到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确立过程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也与精神文化精英提出主流社会价值观时缺乏对不同民众“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的必要关注有一定的关系。这反映了普通民众在主流价值观形成中的权利没有得到保护,而处在统治地位的成员则在剥夺了其他成员的权利同时,过度地使用自己的权利而没能履行自己的义务。不难看出,布迪厄非常强调不同成员“权利的平等性”,那么对评价“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的“共享性”提出的维度就是“真实的权利平等”的状况。

“真实的权利平等”的状况与帕森斯所指的“社会子系统”的要义一致,因此,哈贝马斯对“正确的平等”理解的维度是在“社会子系统”中的具体体现。

四、总结

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为分析社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文化子系统承担着实现“正确的平等”社会价值观的“共享性”功能,是模式维持和调停紧张的基本保障。然而,只有准确把握其他三个子系统的要义及需要建构的行为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化子系统的要义即社会价值观建设需要共享的实质内容“正确的平等”。吉登斯、哈贝马斯和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与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是相联系的,他们的理论分析和内容都与帕森斯的社会系统有很大的一致性,特别是在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方面的“正确的平等”,然而,他们在阐释这点时强调的重点又是不一样的,分别针对某一个方面对此要义做了分析,形成了理解“正确的平等”的一个维度,这一维度的形成又是分别基于帕森斯对有机体(经济)子系统、人格(政治)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要义而展开和论述的。

猜你喜欢
帕森斯吉登斯共享性
盲丐
吉登斯论现代国家
浅析“第三条道路”中的积极福利观
帕森斯品牌收购的实证分析
创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生活
“鸿合”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结构化理论的视角看待我国流动人口社区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救赎——吉登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与第三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