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

  • 殊途同归:吉登斯与沃勒斯坦的结构主义社会批判
    时代的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受到关注。比照各自的文本发现,吉登斯与沃勒斯坦均可称作为英美左翼的代表,二人的叙事也尽显“盎格鲁—美利坚”式的结构主义风格,均将社会看成是由一系列结构要素构成并处于持续变化的系统,但对于一些核心问题,吉登斯与沃勒斯坦始终在观念上难以真正达成一致[1]。吉登斯眼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体现为民族国家(nation)视野中的社会结构要素的重组,他围绕社会结构的内在张力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风险和在风险中的“生活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4

  • 基于吉登斯现代性理论的校园空间设计研究
    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时空分离、脱域、反思性和全球化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在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研究中,对这些概念进行研究,可以应对现代性,提出更好的空间设计方法。关键词: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反思性;大学校园设计;交往空间一、吉登斯现代性理论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他的著作《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对现代性进行了定义:“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吉登斯提出了“现代性的断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1期2022-03-05

  • 吉登斯的意识形态思想对推进“创新”的启示
    提是反思批判。吉登斯认为,心理安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需求,意识形态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其生活化趋势恰好对人们的这种社会心理形成了多重保障,但同时制造了自觉反思的多重樊篱,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此,推进“创新”必须去“意识形态生活化”之蔽,可以以知识、心理安全、日常惯例作为自觉反思的立足点。关键词: 心理学 创新 吉登斯 意识形态生活化时代的发展有赖于破旧立新,有赖于各种创新驱动。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频热词。“

    文教资料 2021年12期2021-08-09

  • The Storyteller讲故事的人
    8岁的丽安农·吉登斯想要做的是穿越时间。她和祖父母一起住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乡村。在那里,她喜欢编歌,还在无数个下午津津有味地阅读以欧洲历史为灵感创作的奇幻小说。虽然她喜欢这些故事中的魔法和戏剧性场面,但她的兴趣却不在国王和战争上。比起了解塔楼中哭泣的富家小姐,她想更多地了解生活在城堡高墙之外的人们——他们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过日子。吉登斯的祖母诉说了过往时代刻在她心底的记忆:20世纪中叶,在西弗吉尼亚的煤矿营地里,事故中受伤难逃一死的人发出的惨叫声回荡在群山

    英语世界 2021年4期2021-05-18

  • 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研究
    066004)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全球化浪潮,是风险社会理论的产生的时代源泉。由于处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时空分离的特征使得过去仅仅局限在某一特定地区之内的风险很容易扩散到全球范围之内,因此风险具有了全球性。这一扩散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全球化背景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密切相连而造成,国家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风险波及的受害者也因此会更多。另一方面是由网络技术的发展造成的,信息技术的以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使得

    时代人物 2020年35期2020-12-08

  • 吉登斯与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胡颖峰摘要:吉登斯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对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把二者加以比较有利于深化我们对吉登斯和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认识,从而澄清二者之间的原则界限。在概念关系、力量来源和目标价值等问题上,吉登斯和马克思存在诸多差异,甚至本质区别,但在很多方面又有一定的关联性,譬如现代性阐释、现代性批判等。总之,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在厘清二者差异中把握其中的关联性,为观察和分析政治哲学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关键词:政治哲学思想;吉登斯;马克思将吉登斯和马克思联系起

    荆楚学刊 2020年2期2020-08-11

  • 浅析吉登斯的社会自治思想
    张洁摘要:吉登斯社会自治思想基于现代性反思和结构化二重性理论,一方面揭示出权力与结构再分配的过程,权力问题是社会问题的根源;另一方面指明主体力量的激发对于社会自治建设的推动作用,主体性是关键。在社会治理场域中,结构二重性象征着对权力的反馈和二次作用。关键词:吉登斯;社会自治;主体性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057-02一、引言吉登斯的社会自治思想,其本质是对社会哲学中注重方法论领域研究的问题质疑,提倡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3期2020-08-06

  • 浅谈安东尼·吉登斯之民族国家理论
    哲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的,是贯穿吉登斯理论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建立系统的民族国家架构,吉登斯从民族国家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来源、逻辑思路及主要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入手进行了阐释。总体而言,吉登斯的民族国家理论,虽然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但不能因此否认这一理论体系有着完整的结构、丰富的内容及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吉登斯;民族国家;现代性一、吉登斯民族国家理论的形成(一)吉登斯民族国家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现代性出现问题吉登斯认为现代性“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5期2020-07-04

  •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
    摘 要:吉登斯把风险分为外部风险与人造风险。人造风险究其本质是“被制造出来的风险”,它是没有多少历史经验借鉴的、在知识不断累积中生成的风险。设计错误、操作失误、未预期的后果与知识的循环性某种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知识演进的后果,它们将人们人类推向了“失控的世界”。在探寻防范技术风险的路径时,吉登斯指出正视技术风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技术风险是前提,同时他还诉诸乌托邦现实主义。关键词:吉登斯;技术风险;人造风险一、当代技术风险:人造风险吉登斯根据风险产生的根源

    青年与社会 2020年6期2020-05-03

  • 全球世界主义秩序理论:吉登斯的世界主义思想探析*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超越左与右”(beyond left and right)和“第三条道路”(the third way)的倡导者。他的思想体系庞大,涉及多个学术领域和研究层次,(1)有关吉登斯及其主要著作和思想的概述性介绍,参见杨雪冬:《能否构建一个安全能动的社会?(译者序言二)》,载[英]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李惠斌、杨雪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9-41页。而

    教学与研究 2020年2期2020-02-14

  • 评析吉登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也仿佛成为一个“过气”的学者,既然如此,笔者为什么还要选择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呢?这需要从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三种话语模式谈起。一、评析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缘起总体上看,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具有三种主导性话语模式:“政治话语”、“信仰话语”和“学术话语”。这三种话语形式的关系错综复杂,按照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和“有机知识分子”学说,任何一种话语都是一种阶级立场上的无意识言说,所谓不偏不倚的理论话语,本质上都是“政治话语。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1-20

  • 从福利国家到社会投资型国家
    在当代的复兴,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代表了对传统福利国家的反思和完善,其中“社会投资型国家”是吉登斯用以取代福利国家概念的一个术语,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本文从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重点解析了“社会投资型国家”的内容。【关键词】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国家;社会投资型国家【Abstract】Since the 1970's, the welfare state has fallen into dilemma which suffered criticisms f

    大陆桥视野·下 2018年1期2018-01-25

  •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浅析
    080)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浅析孙忠良(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自工业时代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现代性问题也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在进行现代性研究的诸多学派和思想家中,安东尼·吉登斯关于现代性的著述见解独到。现代性是什么,后现代是否已经降临,现代性的组织形式是什么,以及其带给人类怎样的后果?在吉登斯的这本著作《现代性后果中》,作者集中回答了这几个问题。这本著作与吉登斯的其它著作相较,也许并不卷帙浩繁,但也为整个英国乃至于全世界关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2017-11-25

  • 吉登斯社会学与中国道路
    文/赵旭东吉登斯社会学与中国道路文/赵旭东当今,全球化、媒介化推动着时代急剧发展,整个世界都处于大转型大变迁的过程中。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最新态势,积极探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习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并指出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

    社会观察 2017年4期2017-11-21

  • 浅析布莱尔“外交新思维”
    神导师安东尼·吉登斯的全球秩序观和布莱尔本人的基督教道德观息息相关。关键词:英国 托尼·布莱尔;安东尼·吉登斯;外交新思维前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后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整体性和复杂性的增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外交政策都倾向于务实和灵活。作为现代思想理论发源地之一的英国,更是希望在这种背景下,力图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来影响国际政治走向,以期达到重塑英国大国形象的目的[1]。布莱尔政府上台后,英国在国际舞台显得十分活跃。早在1994年竞选工

    神州·中旬刊 2017年2期2017-07-14

  • 吉登斯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历程
    王一如摘要: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他曾经是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顾问,在当代社会学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对吉登斯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英国、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有助于我们探究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态势。关键词:吉登斯 马克思主义 发展历程中图分类号:D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183-01一、吉登斯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吉登斯开始研究社会学,他对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抱有极大的热忱。

    现代交际 2017年11期2017-06-30

  • 吉登斯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历程
    一如��摘要: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他曾经是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顾问,在当代社会学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对吉登斯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英国、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有助于我们探究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态势。关键词:吉登斯 马克思主义 发展历程中图分类号:D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183-01一、吉登斯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吉登斯开始研究社会学,他对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抱有极大的热忱

    现代交际 2017年11期2017-06-30

  • 吉登斯论现代国家
    要]安东尼·吉登斯将前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称为阶级分化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与它不同的阶级社会。现代国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基础,它的特点是在与领土权的结合中行使主权和行政垄断权,实现了将暴力手段驱逐出劳动契约领域,建立在政治与经济的制度性分离的基础上,本质上是多元政治,极权主义潜伏于其中。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缺乏区别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资本主义国家,未能预见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忽视了现代国家的自主性。吉登斯用反对“化约主义”来否定马克思的国家阶级本质论,必然削弱马克思国家理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6-27

  • 浅析“第三条道路”中的积极福利观
    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所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打破了传统的左派和右派思维,为福利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第三条道路”中的积极福利观提倡建立“积极的福利社会”以及“社会投资国家”,特别强调国家和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这一思路对解决我国目前的社会福利难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观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166-02一、“第三条道路”的形成“第三条道路”这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9期2017-05-26

  •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探析
    哲学研究专题·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探析杨 梅(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 150006)现代性是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吉登斯并没有明确定义现代性的范畴,而是从社会组织模式这个较为广泛的角度来理解并使用“现代性”这个概念。现代性具有断裂性、双重性和反思性三个特征。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在不断扩大,因而进一步阐述了现代性的时空分离、脱域机制以及反思性知识等三个现代性的动力机制。吉登斯不仅阐释了现代性的特征和动力机制,还进一步分析了现代性的制度

    知与行 2017年7期2017-01-25

  • 海市缥缈的第三条道路
    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气候变换的政治》一书中,他对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社会和政治等问题作了一个综述。他首先从科学的意义阐述了“气候变化”这一问题的由来,从温室效应理论的创始者19世纪前半叶法国科学家傅立叶说到当下的IPCC。同时,他也介绍了怀疑论者的观点。怀疑论者的观点除了否定全球变暖,还包括这样的观点:承认全球变暖,甚至承认全球变暖是人类行为导致的,但是认为,相对于战争、饥荒、艾滋病等问题,全球变暖只是个小问题。从主流的立场出发,为了减排,必

    中国周刊 2016年11期2016-11-12

  • 重读经典《社会的构成》的一些浅见
    名词是安东尼·吉登斯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社会的构成》一书就是将“结构化”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试图解决社会理论中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即社会结构与个人能动性之间,在过去种种不当之概念上的对立。安东尼·吉登斯重新概念化二者,使二者的对立消解在结构化的动态历程中。人创造了历史及社会,但是绝非随心所欲地,而是受着一定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就吉登斯来说,他说强调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时间和空间。时空框架构成了行动的场景,也决定了社会关系的性质。安东尼·吉登斯

    人间 2016年20期2016-08-01

  • 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00387)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武孜珣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一、前言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第三条道路”思潮应运而生。这一思潮倡导一条超越左与右的中间道路。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是“第三条道路”的倡导者。他在分析福利国家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倡导积极福利,以应对在全球化进程中到来的后传统社会的危机。二、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的提出(一)吉登斯对福利国家弊病

    人间 2016年19期2016-07-02

  • 现代性中信任问题论衡
    题。[关键词]吉登斯;脱域;风险社会;信任危机[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5-0156-04Abstract: Trust in modern society is the trust of the abstract system, building on disembeding, convincing absence, linking future with present, which is da

    北方论丛 2016年5期2016-06-09

  • 基于结构化理论的视角看待我国流动人口社区
    工作服务,应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对我国流动人口社区进行了一些思考,理解、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社区的现状及问题,论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社区;流动人口;吉登斯;结构化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292-02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过30年的建设,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戏剧之家 2016年7期2016-05-10

  • 超越的困境——论吉登斯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误读
    的困境 ——论吉登斯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误读常莉(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吉登斯为构建一个“超越”左和右的社会理论,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进行了批判。近20年后重新审视这一主张的理论根基,发现吉登斯并未越过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经典问题,同时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存在不少误读:首先,在历史发展的动力上试图以多元动力模糊根本动力;其次,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上用偶然的断裂代替整体的演进;最后,在对待历史发展的主体态度上,既不满意马克思抬高主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4-13

  • 吉登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11105)吉登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的现实启示○陈纯仁, 胡品芳(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吉登斯以生活政治范式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问题,认为生态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道德与生存问题,它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它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和理性演变并异化为工具理性所致,因此,要解决生态问题必须“重建环境伦理”,即树立环境伦理观、选择符合环境伦理的生活方式和构建相应的环境伦理制度。吉登斯的这种关注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视阈和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4-13

  • 由两极到中介:吉登斯对社会福利理念的反思与重构
    由两极到中介:吉登斯对社会福利理念的反思与重构卢成会 吴丽丽对社会福利理念的反思与重构是吉登斯社会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继承和吸收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左派和右派所倡导的社会福利理念进行了清理性批判,并指出传统左派和右派社会福利理论存在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吉登斯在分析、批判、清理和概况左右两派社会福利理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福利制度实践面临的重大问题,对社会福利理念进行了重新反思与构建,提出了介乎于左右两派之间的社会福利主张,即

    关东学刊 2016年11期2016-03-16

  • “行动流”:可能及其可为的逻辑思考——吉登斯行动理论的研究与启示
    的逻辑思考——吉登斯行动理论的研究与启示赵云亭(华东理工大学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237)吉登斯的行动理论主要是对“行动如何成流”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本体论考察。认为行动是一种持续绵延的“行动流”,时间性、动态性、能动性与循环再生性是“行动流”的特征。吉登斯通过发展行动者、行动、可逆时间与共同知识等新概念,使“行动流”成为可能。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意识与行动的耦合促成了行动的动机激发、理性化与反思性监控的流动过程。吉登斯对行动的意外后果高度重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09

  • 吉登斯的“时-空秩序”与现代性逻辑
    15063)吉登斯的“时-空秩序”与现代性逻辑罗诗钿(汕头大学 社科部,广东 汕头 515063)[摘要]吉登斯以“时-空”秩序的变迁作为其分析现代性的逻辑起点,认为相对于传统社会,“时-空分离”是现代性社会生成的物理基础,它使现代性观念的变迁、现代性制度的形成和全球性现代性文明的生成成为可能。“时-空分离”所形成的“时-空新秩序”是一把充满悖论的双刃剑,既是现代性生成的动力机制和主要特征,又是现代性危机的根源。“时-空新秩序”下生成的抽象系统拷问着现代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07

  •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
    0000)论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李申1,陈明君2(1.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601;2.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0)[摘要]安东尼·吉登斯是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家。在其一系列著作中,吉登斯对现代性的内涵、主要特征、产生动力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其现代性思想超越了“左”和“右”的二元选择模式,并于不偏不倚之中展现出了独特立场和深刻见解,这对于处在现代化发展特殊阶段又面临诸多问题的中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关键词]吉登斯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2-15

  • 制度、主体与行动——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探析
    主体与行动——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探析主要研究社会学理论。苑国华(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洛阳 471023)摘要: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奠基于他对现代性的分析。就现代性、风险和福利国家的关系而言,现代社会中外部风险向人为风险的转变,导致福利制度陷入困境。福利国家走出危机的出路在于实施“积极福利”。这一构想包括三个方面:在制度上,建立一种“积极的福利社会”;在社会主体方面,培育“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在行动上,强调合理的日常生活行动。关键词:吉登斯;福利思想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2-31

  •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积极福利”的启示
    471023)吉登斯运用现代性理论,从制度、主体与行动三个维度系统论述了“积极福利”的思想。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方面,它启发人们制定如下措施: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开展健康巡讲活动,培育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推广并普及“积极老龄化”观念,培育积极能动的老年主体;通过大众传媒宣传以及出版健康类图书,普及公民健康知识,改变其日常行动。吉登斯;积极福利;人口老龄化一、制度、主体与行动——吉登斯的“积极福利”思想“积极福利”思想是当代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吉登斯社会福利思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2015-12-27

  • 结构化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0872)引言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萌芽,作为社会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他的结构化理论弥补了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和20世纪80年代早期主流的两大社会理论的缺陷,使得结构和行动从二元对立转变成二元互构。并在他后续的三十多篇社会学著作里逐步构建成形,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学理论体系(Bryant and Jary,2001)。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把原本对立的两种关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9期2015-11-22

  • 吉登斯的现代性信任机制思想解析
    代性信任机制是吉登斯的现代性议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学研究中,对吉登斯有关现代性思想的论述有很多,但大多是以现代性的变革和对现代性的宏观研究为主,研究现代性的发展脉络及其变革的多,解析现代性中的微观议题的少。并且很少有人从解释性和描述性的方式入手对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進行研究,本文在此方面作一尝试。[关键词]信任;吉登斯;现代性;嵌入;机制[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理论观察 2015年4期2015-05-30

  • 巴斯卡与吉登斯思想的相似性比较*
    始人;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以结构化理论而闻名。我们发现,同为英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二者的思想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他们思想的相似性已经被一些学者提到,如伊恩·克雷布(Ian Craib)[1]、艾拉·科恩(Ira Cohen)[2]和 Lars bo Kaspersen[3]。因此,对巴斯卡与吉登斯思想的相似点进行比较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一、重视本体论本体论是哲学的基础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4-10

  • 从马克思到吉登斯:现代性批判的生态维度——兼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从马克思到吉登斯:现代性批判的生态维度——兼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刘顺,胡涵锦(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摘要:“现代性”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和吉登斯的观点具有重要代表性。尽管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概念,但却代表着现代性批判的根本方向,因为现代性悖论产生的内在动因正是被马克思持续批判的资本逻辑;尽管生态批判不可能成为马克思和其所处时代的主要任务,但他却在对资本、工具理性和异化劳动的现代性批判中,经意不经意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23

  • 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与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之异同
    超越:马克思与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之异同林 辰(深圳航空 党群工作部,广东 深圳 518000)“现代性”概念逐渐被重视的过程,与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逐渐显露密不可分。各领域的思想家们纷纷以“现代性”为视角,透析时代趋势,破解时代难题。由此,“现代性”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图景不断被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与吉登斯站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哲学社会科学的视角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考察,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比研究他们

    学术交流 2015年10期2015-02-25

  • 马克思与吉登斯的能动观比较及其现实意义
    00)马克思与吉登斯的能动观比较及其现实意义刘友女1,傅艳蕾2(1.宁波大学研究生院,浙江宁波315211;2.湖州师范学院政治学院,浙江湖州313000)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的能动观,建立在批判马克思的基础之上。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缺乏对“能动性”的充分关照,故而在重构理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个人的“能动性”。而事实上,尽管马克思使用的“能动”话语不多,但其思想本身包含着深刻的能动思想,只是马克思与吉登斯阐发的立足点和参照系有所不同。两者能动观的比较,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2-24

  • 吉登斯思想体系述评
    100032)吉登斯思想体系述评才凤伟(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032)在对经典社会学理论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吉登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在方法论层面,吉登斯提出了双重解释学的方法论原则和结构化理论,希冀以此超越传统主客二元对立的理论倾向。在研究主题层面,吉登斯将现代性问题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并对现代性本身及其相关的众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在其思想的后期,吉登斯转向了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关注,生活政治,气候变化的政治等领域成为研究的首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2015-01-30

  • 吉登斯结构化社会学理论的道德教育意蕴*①
    73165 )吉登斯结构化社会学理论的道德教育意蕴*①唐爱民( 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273165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理论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见解。其本体性安全、知识能力与行动能力、反思性自我认同等新颖的范畴与命题,不仅成为理解社会道德建设、个体道德发展的新范式,而且对学校道德教育目标、手段、课程资源及师生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与实践价值。吉登斯;结构化社会学理论;道德教育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Giddens)以其“结构化理论”的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11

  • 贝克的自反性现代性与吉登斯的反思性现代性
    自反性现代性,吉登斯提出反思性现代性。由于自反性和反思性是同一个英文单词,加之翻译时不同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缺乏对吉登斯和贝克这两个概念的分辨,导致了两个概念的含糊和混用。然而,英文单词虽相同但其深层次的涵义却是相异的,因此如果将其混用,其各自丰富的理论意涵就会被消减。一 现代性自反性与反思性的误解与混用(一)翻译中存在的问题“reflexive”在翻译上就存在不少歧义。张钰和张襄誉在《吉登斯“反思性现代性”理论述评》一文中的注释2提到“对于reflexiv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7期2014-03-12

  • 吉登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进化论”批判的省思∗
    100000)吉登斯认为,“不对马克思的著作有深入的理解,就不可能解决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1]他在众多的著作中,特别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一书,集中反思与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试图建构起能够“替代历史唯物主义范式基本要素”[2]3的理论体系。其中,吉登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社会进化论的错误,需要认真省察。一、“进化论”批判与“片段变迁”建构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实际上在任何地方都承认进化论,无论是以伪装的形式还是其他形式。”[2]20历史唯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03

  • 吉登斯社会行动时空向度模型的知识社会学改造
    时空结构问题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此,吉登斯在其社会结构化理论中提出了关于社会行动的时空模型,但这个时空模型在解释和说明社会行动特性属性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问题:第一,行动的时空结构同行动者以及共同体的知识结构是否有关联?如果有关联,那么这种关联表现在什么方面,为什么会有这种关联?第二,行动的时序性与知识的承继性在宏观上是否是同一个过程,行动的空间性同知识的地方性是否是行动所表现的特有属性?这两个问题实质上牵涉了行动论和知识论的关键内容

    创新 2013年3期2013-12-11

  • 吉登斯现代性制度性的四个维度——基于《现代性的后果》的文本分析
    后果》一书中,吉登斯对于现代性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社会形式的特殊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当吸引人的视角。他认为现代社会是对前现代社会的一种断裂。吉登斯以一种杰出的方式,吸收了自社会学经典三大家以来的众多社会学家的思想,加以批判调和,形成了自己关于现代性的独特观点。在这部著作中,关于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的分析构成全书的一条主线。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全球化、全球化的后果及其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理论建构,无不是建立在对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的分析之上的。因此,回到文本对吉登斯的现

    重庆与世界 2013年6期2013-09-18

  • 行动的自我:政治活动的起点——吉登斯政治哲学的新视角
    之一。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的政治哲学包括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多元主义、欧洲社会模式、“第三条道路”、全球治理结构等诸多内容,它以自我为阿基米德点,借助情感民主(emotional democracy)的自然力量,通过对话民主(dialogic democracies)的设想构建实现全球性团结的新手段。其中,“自我”是理解、探索、还原和评估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基本视角,是把握其政治哲学内在思想理路的核心环节。一、自我的

    治理研究 2013年4期2013-01-30

  • 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
    可分的,通过对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挖掘,我们发现我国的社会建设深深嵌入在整个现代性的大背景之中,透过现代性的视野来考察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关键词】吉登斯 现代性 社会建设在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进程中,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我国的社会建设事业,而应该将其放在整个时代大背景下考察,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为我们认识我国现今的客观历史条件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理论背景。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现代性的内涵。吉登斯一直以来将“现代性”作为其学术研究的对

    人民论坛 2012年20期2012-09-06

  • 实现自我认同的可能途径:在生活中找寻自己——基于《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的思考
    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是一部“试图对西方现代性所导致的所谓现代社会的生活予以批判”[1]276的著作,这一著作的英文原版于1991年由位于英国剑桥的政体出版社出版,20世纪末被翻译成中文。再度回顾与解读这一著作,源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遭遇着日益激烈的冲击和越发频繁的摩擦,重新审视吉登斯对自我与社会的阐述,挖掘实现自我认同的路径,有助于展开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为缓和两者间的矛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看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变化
    政治现象就是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这一新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提出,其试图走一条超越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道路。拟运用文献研究与比较分析研究的方法,以“第三条道路”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与传统民主社会主义进行分析和比较,折射出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变化,进而深入剖析其理论的实质,得出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仍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结论,坚定我们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关键词: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08

    学理论·下 2012年7期2012-08-09

  • 在超越中复兴: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后社会主义”特征
    社会学家之一的吉登斯称为:“21世纪是‘后社会主义时代’”,即用伦理社会主义规训经济资本主义的世界。至此,吉登斯开始了从社会学向政治哲学的开疆拓土。他坚持超越政治的基本价值,进行左右对话,达至意识形态光谱的中间偏左位置,实现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的内在目的,并使其现代化,建构“第三条道路”政治应对“现代性的后果”,并为左派政治实践提供一个超越老左派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政治激进主义框架。故而,超越中复兴被吉登斯刻定为“第三条道路”政治鲜明的“后社会主义”特征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3-31

  • 现代性及其制度延伸 ——透视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延伸 ——透视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郝强,李柏寒(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现代性;全球化;制度延伸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在吸收古典社会学家思想传统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对现代社会做出了更生动的全景解释,并强调要回到现代性本身来对全球化这一现代性的根本后果做出阐释。回顾了其现代性思想的源起、分析维度和动力机制,并对作为现代性制度延伸的全球化做出了一些解读。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旨在对经典社会学家所关心的现代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做出全新的解释,努力弥合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8-15

  • “第三条道路”*——吉登斯“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之一的安东尼·吉登斯和马克思一样,也对社会主义情有独钟。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人类开辟了历史发展的新道路,被吉登斯认为是在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发展之初的简单现代性条件下,进行现代性批判,发展并建构了社会主义。然而,与马克思不同的是,吉登斯声称自己是在复杂现代性条件下,进行现代性反思,传统社会主义已由激进变得日趋保守,并在高度现代性中被“终结”,既往意识形态不再有效的情境中,超越“左右政治”,重构社会主义。因此,吉登斯结合当代欧洲左翼政党的政治实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6期2011-02-02

  • 再生产的能动与制约 ——基于对吉登斯和布迪厄理论的认识
    约 ——基于对吉登斯和布迪厄理论的认识陶 琳(大理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3)吉登斯与布迪厄在“再生产”的理论认识中都尝试着进行二元图示的相互借鉴与多元综合,以企图摆脱当代西方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危机,但是两人在各自的理论中却用着不同的表达和视角进行“再生产”理论的搭建。两人的目的相同,但确实经由不同的路径实现其理论的成功构建。再生产;吉登斯;布迪厄再生产理论相较于过去有关变迁问题的理论,少了对变迁模糊界定的再争论和对变迁中结构的执着,却多了对动态过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8-15

  • 走出气候变化的囚徒困境
    政治》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35元英国学者吉登斯称得上全球思想界的领军人物。在新著《气候变化的政治》中,吉登斯谈天说地,试图为全球变暖找出政治层面的解决之道。德国法学家施米特曾言,根本不存在什么“全人类的政治”。如果存在,那么全球变暖问题可能最接近这一概念。而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大吊诡在于,谁都知道这样生活下去会发生什么,可谁都还是这么生活下去。正如吉登斯所说:“……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尽管看起来很可怕,但它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是有形的、直接

    小康 2010年3期2010-08-06

  • 现代性后果的疗救策略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
    疗救策略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申世飞吉登斯认为,断裂性是现代性的首要特征。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是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和反思性监控。而现代性不断扩张的后果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通过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后现代社会的制度设计以及生活政治的兴起等疗救策略,可以把现代社会的风险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为人类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现实世界。现代性;风险社会;社会运动;疗救策略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今社会科学界著名的思想家。吉登斯早期在批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1期2010-04-07

  • 现代性:“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逻辑起点
    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一句话“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正是这一观点,包含了社会学自身的整个产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他们会有一种理论上的自觉,不仅能从学科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认识社会学这一学科,从根本上理解现代性是社会学的逻辑起点,因而也是“社会学概论”中每一个问题的逻辑起点。而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对这门课程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会有清醒的认识。基于长期教学实践所总结的经验,基于对现有教材“现代性” 缺失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现代性与社会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4-05

  •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
    为重要的课题。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关键词吉登斯 老龄化 老年人力资源 弹性退休制度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21-02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

    法制与社会 2009年5期2009-09-28

  • 吉登斯的气候政治悖论
    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就是代表之一。吉登斯在今年出版的《气候变化的政治》一书中,精心描绘了世界各国如何参与气候治理的世界政治图景。他提出了“吉登斯悖论”,认为大家都在关注气候问题,但真正愿意做出牺牲的人少之又少,这是阻碍气候问题解决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曾清晰说过,他说很多个人经常会产生一种心理感觉,“我什么也不是,就我一个人,做不做没什么差别”。因此,吉登斯设计了一个以“政治整合”和“经济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气候变化政治框架,将气候应对政策与

    南风窗 2009年26期2009-01-20

  • 关于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初步评价
    容提要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生态政治、生活政治、政党政治和国际关系政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评论吉登斯的政治哲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评述:(1)通过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比较,提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区别,尤其是其生活政治理论,旨在对线性历史、解放政治进行修缮;(2)通过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比较,指明了其理论立场的阶级本质

    浙江社会科学 2004年6期200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