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配偶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5-04-10 09:40王益婷易春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照料受试者家属

梁 靖 付 琳 岳 也 王益婷 易春丽△

①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科门诊(北京) 100053 E-mail:liangjing16@sohu.com ②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871△通讯作者 E-mail:lisa.yi@163.com

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抑郁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1]。老年抑郁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2]。目前我国老年抑郁患者大多在家中由亲属照料,其中配偶所占比例最大,作为主要照料者,老年抑郁症患者配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照料工作上,而且还要承受来自于体力、心理和经济上的多重负担,长期照料监护将给患者家属的身心造成巨大的“慢性伤害”,严重冲击其生活质量,反过来又影响患者的康复[3]。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与本次研究的80 名受试者均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配偶,并且是患者的主要照料者,每周合计照料患者≥5d;无重大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参与研究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老年抑郁症患者均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经过两位主治医师以上的专科医生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及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F30~F33)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

1.2 方法

1.2.1 心理干预方法 由1 名临床心理学专家、若干名心理咨询师及1 名主管护师组成干预小组,干预期6 个月,均在医院内进行。采用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每两周进行1 次集体干预,40~50 分钟/次。对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者及时给予个别干预。课后安排15~20 分钟时间,由干预小组成员对于听课者所提出的问题予以当场解答,并安排各家庭之间相互交流成功经验,以达到相互支持理解。授课方式采取投影、幻灯片、录相等多种形式,每次开讲之前均对前一次内容作重点重复,教育过程中对有关术语作通俗易懂的解释。

1.2.2 心理干预内容 ①老年抑郁症及其精神行为症状的识别和诊断以及如何提供适当的预后和支持性照料;②适应角色的变化,即从家庭成员的身份转变为照料者和被照料者;③情感支持,老年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许多他们自己和照料者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干预人员根据每个家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为照料者解决家庭冲突提供帮助,讲授解决问题的技巧,训练照料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消除高情感表达;④压力调节,提高照料者对应激事件的识别能力,调整不恰当的应激反应,当照料者意识到或干预人员观察到紧张、焦虑时,要提出建议和给予适当的治疗,帮助照料者得到最需要的支持。

1.2.3 一般情况问卷 包括照料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照顾时间、照顾资源、健康状况等。

1.2.4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74(成人用)(GQOLI-74)[4]对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2.5 焦虑自评量表[5](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受试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价。

1.2.6 应付方式问卷(CSQ)[4]对受试者的应对方式进行评价。

1.3 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共纳入老年抑郁患者的配偶80 例,其中男性32 名,女性48 名,随访6 个月之后,有3 名受试者失访,原因为更换照料者或搬迁。完成研究的77 名受试者中包括男性30 名,女性47 名,年龄50~72岁,平均(61.78±4.82)岁;照料时间为1~15年,平均(4.65±2.84)年。经统计学分析,失访者与完成研究者之间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干预前后受试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结果比较

由表1可见,心理干预后,受试者GQOLI-74总分以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各子量表的评分均较接受心理干预之前明显升高,且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物质生活子量表的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心理干预前后GQOLI-74 评分比较(n=77,±s)

表1 心理干预前后GQOLI-74 评分比较(n=77,±s)

量 表 干预前 干预后t P躯体功能维度45.48±10.37 59.26±8.27 5.69 <0.01心理功能维度 53.57±9.93 65.41±4.30 5.99 <0.01社会功能维度 53.25±7.48 66.79±3.95 8.76 <0.01物质生活维度 53.97±10.10 55.31±7.47 0.59 0.56 GQOLI-74 总分50.73±8.62 62.17±5.05 6.27 <0.01

2.3 干预前后受试者焦虑和抑郁状况比较

由表2可见,心理干预后,受试者SDS 和SAS总分均较接受心理干预之前明显降低,且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心理干预前后SPS 和SAS 评分比较(n=77,±s)

表2 心理干预前后SPS 和SAS 评分比较(n=77,±s)

量表 干预前 干预后t P SDS 46.10±3.68 23.27±1.46 31.59 <0.01 SAS 45.23±2.49 24.17±1.74 39.99 <0.01

2.4 干预前后受试者应付方式比较

由表3可见,心理干预后,受试者求助、解决问题和合理化等子问卷的评分均较接受心理干预之前明显升高,而退避、自责和幻想等子问卷的评分则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心理干预前后应付方式问卷评分比较(n=77,±s)

表3 心理干预前后应付方式问卷评分比较(n=77,±s)

项 目 干预前 干预后t P退 避0.75±0.10 0.57±0.17 8.01 <0.01幻 想 0.58±0.13 0.48±0.13 4.77 <0.01自 责 0.59±0.14 0.50±0.18 3.46 <0.01求 助 0.44±0.15 0.57±0.11 -4.09 <0.01解决问题 0.48±0.12 0.56±0.14 -3.81 <0.01合理化0.50±0.13 0.68±0.19 -6.86 <0.01

3 讨 论

国内关于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显示,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国内常模[5]。李艺华等人的研究显示,76.5%患者家属伴有抑郁情绪,79.0% 的家属同时伴有焦虑情绪[6]。究其原因,抑郁症是一种病程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长期存在的应激源,患者的情绪影响家庭生活氛围,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导致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7]。特别是对于作为长期照料人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配偶来说,自身也已经步入了老年人行列,心身健康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甚至有可能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因此,他(她)所承受的心理和生理压力肯定明显高于青壮年人。

以往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家属在面对困难时比一般人更多地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进而在参与患者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和行为,这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是不利的[8-9]。因为,抑郁症患者的预后与家庭支持有密切关系,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病情观察、治疗及预后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须引起高度重视[10]。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以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配偶为培训对象,传授抑郁症的有关知识并训练应对技巧,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早期发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复发的早期征兆和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以减少抑郁症的复发,提高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解除老年抑郁症患者配偶的诸多思想顾虑,改善其配偶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证明,心理干预有效地减轻了老年抑郁症配偶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遇到问题时,应付方式也由退避、自责和幻想的消极应付方式转为救助、解决问题和合理化的积极应付方式。这与周园园等人[11]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明显改善了老年抑郁症家属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状态,有效提高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王红英,陈长香.老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91-392

[2]李春波,何燕玲,张明园.抑郁症状对社区亚老龄及老龄人群心身健康结局影响的随访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5):341-344

[3]徐扬,王俊凤.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6):911-913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100,109-115,194-195,235-238

[5]林绍丽,王俊凤,罗文泉.心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315-316

[6]李艺华,贺定翠.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分析与健康教育[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9):874-875

[7]郭克锋,马秀英,吴群强.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缺陷对家属的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康复,2008,23(2):106-108

[8]朱丽娟,吴楚燕,罗丽萍,等.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4):3238-3240

[9]杨越,蔡巍,李旭娟,等.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及其家属心理控制源分析[J].浙江医学,2008,30(8):866-868

[10]戴俊平,赵振环,麦桂英,等.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其抑郁情绪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2004,19(4):254-255

[11]周园园,谈晓芳,沈丽珍.心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364-1365

猜你喜欢
照料受试者家属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