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慈善观 *

2015-04-10 15:25张永光,胡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1期

胡婷(1989-),女,山西兴县人,太原科技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试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慈善观*

张永光,胡婷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慈善思想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慈善作为一项事业被列入社会建设中。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慈善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民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中国共产党人;慈善观

[作者简介]张永光(1975-),男,山西寿阳人,太原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1-0009-03

Abstract[] The thought of charity has a long history in our country, an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especially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mmittee of CPC,charity has been enlisted as a cause in the societal construction. The party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y", and formed the rich thoughts of charity in practice,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meantime, it provides policy support and ideological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ilanthropy in China.

[收稿日期]2015-09-22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1.003

慈善思想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扶危济贫的优良传统,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并未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多次强调发展慈善事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我国慈善事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 “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奠定了慈善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一、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慈善观的思想渊源

中国共产党人慈善观具有坚实的思想和实践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慈善事业”,以及加强社会治理的观念都为中国共产党人慈善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源泉。

(一)改革开放奠定的基础

我国慈善事业在建国初期一直处于冰冻状态,慈善事业真正的破冰期始于我国改革开放。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也包括在此之前一直被作为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批判的慈善事业。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改善都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在这个时期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决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个人努力程度的差异,必然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和差距。东部沿海地区条件优越,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进一步超越中西部地区,条件优越的城市也会与农村形成发展中的差距。而这一时期政府还没有足够的财力来给予社会各方面充分的救济。在这种情况下,慈善事业的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 1985 年 3 月 7 日,邓小平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中指出:“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当然,决不能搞摊派,现在也不宜过多宣传这样的例子,但是应该鼓励。”这个讲话为我国今后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1的新任务,提出“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21的具体任务。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社会建设主要是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来共同构建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管理则是对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各部分内容进行监管,从而使社会有效运转。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总结各国发展经验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首次将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新任务。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时,提出了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金、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43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规定,规划了慈善事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表明慈善事业成为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必然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体系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和优抚安置工作放到同一层面来论述,表明了慈善事业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延续了十八大以来的基本方向,一再强调改善民生、公共服务的提升和制度保障,提出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4,“社会治理”成了中央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核心理念。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重中之重。社会管理面临的不再是过去单一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完成。从传统社会管理到现代社会治理,体现了我国社会建设理念的转变。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激发社会活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从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慈善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国家先后颁发文件,鼓励民间力量投入医疗、养老、教育、慈善等产业,中央财政继续大力支持社会组织服务,以便使公益慈善机构在各项社会服务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慈善观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慈善事业提升到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战略新高度,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慈善观内容。

(一)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社会保障体系通常包括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与补充保障措施两大部分,慈善事业属于补充保障形式的一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慈善成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金、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3,则进一步强调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专题论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时,强调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明确指出要支持发展慈善事业。这都表明了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慈善组织是发展慈善事业的主体

慈善组织作为以人道主义救助为理念的实践载体,不仅有利于弱势群体走出困境,还能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组织就是民间组织,它属于非营利的机构,具有社会协调和中间协调的功能,能够调节各种社会事务。在目前公共服务不断增加、政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社会组织无疑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最佳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慈善事业的主体“慈善组织”提到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高度,表明了慈善组织成为了慈善事业发展的主体。慈善组织就是社会组织的一类,是社会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方面,提出“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50,就是要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发挥其在调节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应有作用。具体指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50。这些规定进一步明确地指出,慈善事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它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慈善事业发展要走法制化道路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会议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提出“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14,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提出“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28。这些规定表明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要走法制化道路,十八大以来公布的立法规划中,《慈善事业法》就位列其中。《慈善事业法》是慈善事业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能对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律制度、基本概念、运行机制、机构设置等给予明确界定。长期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得不到长足的发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以至于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名人利用慈善敛财,给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迫切需要出台一部《慈善事业法》,能够使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三、中国共产党人慈善观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十八大以来,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民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十八大以来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需要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态各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贫富差距现象,其中东部地区经济、文化方面都优于西部地区;城市生产生活条件优于乡村地区,城乡差距扩大;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和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等等,这都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要求农村城镇化、教育现代化、政府法治化等相关指标同步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不同区域间协调发展。因此,发展慈善事业,就是要发挥慈善在调解社会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弱势群体度过难关,使贫困人口越来越少,让全体人民能够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当慈善行为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时,表明了公民的道德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相处的氛围也将成为现实,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开始协调发展,这些都有助于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有助于改善民生,扶贫济困

当前我国进入了改革攻坚阶段,党的十八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提出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要求。习总书记强调抓民生要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最需要的人群,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早日实现幸福中国的目标。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把民生问题作为执政的现实目标,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党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我们要坚决努力改善民生和提升社会保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以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渠道发挥作用。慈善正是汇集了各方面积极力量,对于改善民生、济贫救弱意义重大。发展慈善事业,不仅有助于改善民生、扶贫济困,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慈善事业在改善民生和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

(三)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竞争性影响,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滑坡现象严重。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爱心为基础,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济贫救弱,让弱势群体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因此,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将人道主义、人文关怀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紧密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财富急剧增加,涌现出了不少百万富翁,资产上亿的富豪,两级分化严重。缩小差距、公平分配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豪每年用于慈善的资金多达上千亿,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却远远不足。发展慈善事业就是要营造一种和善友爱、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有效地缓解两级分化现象,实现财富公平分配的同时提高人们的修养和素质。因此,发展慈善事业,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发扬社会主义慈善文化,有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The Chinese Communist Members′ View of Charit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Zhang Yongguang,Hu Ting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

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Key words] the 18th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Chinese Communist members;view of ch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