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难关

2015-04-14 00:36刘晓莉马永华王建辉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刘晓莉 马永华 王建辉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进入了“微时代”,而近年来网络谣言的肆虐,给“微时代”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这对于网络的主要用户——大学生群体来说,构成了极大威胁,也成为“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挑战。因此,正确认识网络谣言的生成、发展原因,客观分析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危害,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成为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微时代;网络谣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谣言作为网络传播中的一大危害,成为了“微时代”发展的最大阻碍,而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他们正处于价值观日趋成熟的阶段,强烈渴望表达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极易受到网络谣言的煽动和蛊惑,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关键和责任重大,而网络谣言便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难关。

一、“微时代”的迅速扩张给网络谣言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2009年,当“全民偷菜”成为一种潮流,当微博用140字迅速取代博客的地位,“微时代”已经悄然降临。微时代不再满足于网络传播原有的优势,而是将这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个人言论在网络中即时游走而畅通无阻,人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思想,在“微时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因为“微时代”的强大力量,使得网络谣言迅速滋生,给这个原本新颖的、看似色彩斑斓的时代蒙上了阴影。

(一)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造就了多样的信息传播平台

“微时代”的成形归功于突破创新的网络技术。”Web2.0的本质就是“参与式框架”,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多元化的、且门槛更低的创作渠道,互联网呈现出了“一人一媒体”、“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发展态势,因此,Web2.0阶段也被认为是网络社会化、大众化的新阶段。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WAP技术的出现,又将Web2.0阶段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手机日益普及和高端化的今天,人们的工作、生活可以直接搬到掌上,门户网站、社交媒体都有了手机客户端,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多样性、自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二)网络传播的公开性与匿名性交织使“微时代”的传播局面更加复杂

众所周知,网络信息传播的门槛很低,因此信息来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倍受质疑,而在“微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了受众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而这类媒体的共同特点就是,为便于人际交往,受众往往会选择使用真实身份或固定昵称,典型的即所谓的“大V”,就是指在新浪、腾讯、网易等微博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用户。特别是在相识的或出于某种目的聚集起来的人所创建的虚拟社区或群体内,身份的公开就象征了信息来源的可靠,然而这就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吗?有可靠来源的虚假信息才是最大的危害,况且选择匿名身份的网络用户还是占大多数,因此“微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更加难以掌控。

(三)“微时代”的信息交互与共享使得海量性遭遇了局限性的尴尬

网络系统的开放性与广容性,使得信息的共享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也因此造就了信息呈现爆炸式的传播态势,“微时代”尤其如此。“微时代”的信息共享也可被认为是交互性的,即信息交流方式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的方式,海量的信息通过分享、评论,被瞬间传播开来,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信息的“把关人”,从表象来看,“微时代”极大地发挥了受众的积极性,信息浩如烟海且唾手可得,而群体传播本身就带有出现流言的可能,导致信息传播出现局限性,虚假信息、网络谣言便更容易在局部进行扩散而最终蔓延开来。

二、网络谣言成为“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挑战

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信息的广容性、海量性,可以有效的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然而,大学生在频繁接触网络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网络谣言的影响,网络谣言已成为“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挑战。

(一)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易受到网络谣言的蛊惑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敏感地带,他们个性鲜明,思想开放,行为独立自主,反对传统,追求时尚,当今多元化社会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但也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复杂难测的导向。由于在“微时代”大学生多数是通过网络与外界接触的,网络谣言自然成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最大威胁。制造和散播网络谣言的人通常抱着所谓的“发泄型”心理,以恶作剧、寻求关注,或是报复他人、危害社会等为目的,搅乱网络环境。此时,受众心理包括要求被认同、渴望交流、逃避等几类,而这些在大学生身上都得到了鲜明体现,他们对煽动性强的网络谣言有时难以做出正确判断,与主流价值观相左的网络言论正好迎合了他们反传统的个性,他们不愿意被传统思想束缚,因此,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极易被网络谣言腐蚀,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二)“微时代”主流媒体的教育功能在与网络谣言的博弈中收效甚微

早在传播学研究之初,技术决定论就开始对传播技术的发展前景争论不休,乐观主义者认为传播技术所发挥的教育功能会使人的道德变的更加高尚,而悲观主义者的观点则恰好相反,特别是网络出现后,学者们纷纷指出人们内心的道德缺陷在网络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诚然,这两种说法都存在片面性,网络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人,但对于“微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媒体从始至终似乎都不具备教育功能,它只是娱乐和人际交往的工具而已,而大学生接触主流媒体的机会远比网络媒体少的多,网络媒体的趣味性也远比主流媒体的吸引力大,因此主流媒体宣传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此外,主流媒体应对网络谣言的行动通常具有滞后性,因为网络出现之前,谣言在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下传播渠道非常窄,而网络谣言往往是突发型的,主流媒体也无法预见,难以及时有效控制的,所以在主流媒体经过调查核实之后再发声辟谣,网络谣言已经大肆蔓延且或已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应对“微时代”的网络谣言

“微时代”的大学生习惯生活于多元化的网络社会中,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秉承的是“一元化”的价值观导向,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早已使大学生无法接受,相对于课堂上形式内容单一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世界寻求自身价值、得到心灵慰藉,网络谣言就此便可趁虚而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被削弱,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原本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自主掌控信息,相比之下,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新媒体时却表现出很多不适应,在新技术的使用方面,教育者的脚步落后于受教育者。因此,当网络谣言来袭时,教育工作者通常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判断,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尚无法与“微时代”接轨。

三、网络谣言迫使“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采取应对之策

康德说过:“如果没有道德观念的发展,对于有修养准备的人是崇高的东西,对于无教养的人却只是可怕的。”网络传播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它推动了人类的解放,也向人类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而网络谣言的出现,就是网络被“无教养的人”不正当运用的结果。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找到应对网络谣言的有效措施。

(一)正确认识“微时代”的网络媒体,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时代”的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塑造影响之大不容小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让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与学生交流,不仅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增进师生距离,加强信任感;权威的教育部门和主流媒体也可以通过微博等网络媒体和建设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及时发布官方信息,更有效地宣传主流价值观,使其传播更广泛、更深入人心。

(二)提高教育工作者个人素质,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微时代”给传统教育工作者的个人能力带来极大挑战,除了思想、道德、知识等素质外,适应“微时代”的特殊性,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也尤为重要,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实现由封闭灌输型向开放互动型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应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结合贴近生活的现实素材,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形式上,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样功能或开展户外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课更具吸引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并增强自我判断力和思想政治修养,更容易在面对网络谣言的蛊惑时,及时作出准确判断,甚至采取主动回击谣言的行动。

(三)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完善校园网络系统,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

学校需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督和管理,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校园网络使用规范和管理条例,并运用技术手段对校园网、校园论坛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过滤不良信息,加强网络安全,同时要求学生上网进行实名制注册登记,对于使用网络进行不正当活动、散播网络谣言的学生进行制止和处罚,从而让校园网络成为防范网络谣言危害的有力屏障。此外,校园网也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完善校园网络系统,使其成为传播正能量、分享主流价值观的阵地,拓宽广大学生接触健康信息和先进思想的渠道,同时还可通过网上授课、开展网上活动等方式增强校园网的趣味性,从而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传播承担着道德责任,特别是进入“微时代”,网络传播显现出人本主义范式,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强,因此,防治网络谣言,必须通过各方的积极努力。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些加强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还特别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通了示范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网络谣言给“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只有各方的通力合作和积极应对,才能维护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潘小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J].大众文艺,2013年第23期.

[3]吴国庆、金静.试论网络谣言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3月.

[4]李小玲.Web2.0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以社交媒体为研究视角[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年3月.

[5]李文政.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应对措施[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基金项目:武警后勤学院2014年度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忠诚卫士修养课开展强军目标教育方式的研究》WHJY201403.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